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影响研究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是由1984年的《专利法》,1999年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2000年的《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构成的。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种子产业有哪些影响,如何具体地影响种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何影响农民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如何影响社会的其他方面?这是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为知识产权制度支付了必要的成本之后必须了解的问题。 本文在简要回顾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历史的基础上,对有关国际公约中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并指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一些新的动向。 本文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理论、效用理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作为指导,逐一考察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对企业、农民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影响,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效应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我国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仅7年时间,已经有效地构建了相关的法律环境,对与植物育种有关的技术提供专利保护,对62个种属提供品种权保护。截至2003年底,我国转基因的专利申请达888件,转基冈植物的专利申请304件。截至2004年底,共受理了2996件品种权申请,授予了698件品种权。说明目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符合我国种业发展的要求。 2.在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后,种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所之间品种权的纠纷增加。我国2002、2003、2004年收到的案件分别为32、100和172件,一审诉讼标的分别达809.43、1373.1和2491.63万元;二审诉讼标的分别达115、228和1058.5万元。少数案件诉讼时间长,涉及面广。说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司法成本是巨人的。 3。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直接增加了种子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成本,提高的成本为每公斤0.27元。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种子销售的差异化,间接地提高了种子成本。每公斤玉米种子的综合成本由1999年的2.84元上升至2004年的5.52元,每公斤的零售价由1999年的5元上升至2005年的10.6元。同时生产商和零售商各环节的利润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由26.8%和8.7%上升至37.7%和28.6%。 4.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后,企业在育种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企业在2004年的研发投入平均达到销售收入的4.10%,玉米上即达到1.64亿元。在水稻上企业独立育成或院企合作育成的品种以及相对比例逐年增加,至2004年已超过25%;在玉米上,企业参与育种的积极性最高,2004年企业独立育成或院企合作育成的品种达29个,占当年审定品种的63%,实际上我国的玉米育种已经以企业为主。 5.实施品种保护后,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单产增长的幅度小于保护之前。只有油菜和棉花的单产增长幅度大于保护之前。但油菜单产与年际之间的拟合度很低,不能准确地反映产量与年际之间的关系。棉花的表现趋势与油菜相似,拟合度较低,而且,棉花自2005年才开始实施保护,其产量的变化与品种保护无必然联系。上述现象表明,品种保护未能提高作物的增产幅度。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
  • 1.2.1 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理论
  • 1.2.2 知识产权的效用理论
  • 1.2.3 知识产权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1.3 论文结构框架与研究内容
  • 1.3.1 论文结构框架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4.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
  • 1.4.1 应用理论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与管理
  • 2.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源
  • 2.1.1 知识产权的内容与范畴
  • 2.1.2 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念的诞生及演变
  • 2.2 涉及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公约
  • 2.2.1 UPOV公约
  • 2.2.2 TRIPs框架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
  • 2.2.3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2.2.4 粮食与农业遗传资源国际公约(ITPGRFA)
  • 2.3 各国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 2.3.1 欧洲
  • 2.3.2 美国
  • 2.3.3 日本
  • 2.3.4 印度
  • 2.4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
  • 2.4.1 知识产权保护刺激了种子部门的私人投资
  • 2.4.2 知识产权保护刺激了种子产业的并购
  • 2.4.3 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种子产业的集中度
  • 2.5 知识产权霸权
  • 2.5.1 保护边界的扩大
  • 2.5.2 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海盗行为
  • 2.6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异化行为(利用新技术进行的自我保护)
  • 2.6.1 V-GURTs技术
  • 2.6.2 T-GURTs技术
  • 2.6.3 对遗传利用限制技术的担忧
  • 2.6.4 对国际公约制定的影响及对国际组织的胁迫
  • 第三章 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 3.1 历史回顾
  • 3.1.1 计划经济时代的种子生产与供给(1949-1978)
  • 3.1.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种子生产与供给(1978-2000)
  • 3.1.3 种子产业的形成(2000年以后)
  • 3.2 现状
  • 3.2.1 市场规模
  • 3.2.3 作物和品种分布
  • 3.2.3 企业分布
  • 3.2.3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
  • 3.2.4 冀岱棉种科技公司的成立和发展
  • 第四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管理
  • 4.1 法律环境
  • 4.1.1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配套法规
  • 4.1.2 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
  • 4.1.3 专利法及其配套法规
  • 4.1.4 其他规定
  • 4.2 植物新品种保护
  • 4.2.1 保护范围
  • 4.2.2 数量及其分布
  • 4.2.3 吉林省农科院品种权保护
  • 4.3 植物新品种有关的专利权
  • 4.3.1 植物新品种专利权增加的原因
  • 4.3.2 与植物新品种相关的专利分布
  • 4.4 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 4.4.1 我国作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 4.4.2 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 第五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种子企业的影响
  • 5.1 企业对品种权的积极申请
  • 5.1.1 企业对品种权申请的数量变化
  • 5.1.2 保护品种面积的变化
  • 5.2 企业对育种的投入加大
  • 5.2.1 资金投入
  • 5.2.2 育种成果
  • 5.3 品种权转让
  • 5.3.1 品种权转让价格
  • 5.3.2 转让品种的作物分布
  • 5.3.3 转让人和受让人的分布
  • 5.3.4 郑单958
  • 5.4 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之间的诉讼案件大量增加
  • 5.4.1 纠纷的数量及其分布
  • 5.4.2 纠纷的类型
  • 5.4.3 临奥1号品种权纠纷诉讼案
  • 5.5 对企业竞争力和并购的影响
  • 5.5.1 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5.5.2 豫玉22
  • 5.5.3 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 第六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农民的影响
  • 6.1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6.1.1 植物新品种保护前我国作物产量变化
  • 6.1.2 植物新品种保护后我国作物产量变化
  • 6.2 对种子价格的影响
  • 6.2.1 种子价格的构成
  • 6.2.2 我国种子价格的历史变化
  • 6.2.3 实施品种保护后种子价格的变化
  • 6.2.4 实施品种保护后种子价格上涨的原因
  • 6.3.可供选择的品种增多
  • 6.3.1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增多
  • 6.3.2 育成的新品种数量逐年增加
  • 第七章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社会效应
  • 7.1 对社会资本的吸引
  • 7.1.1 对国内资本的吸引
  • 7.1.2 对国外资本的吸引
  • 7.1.3 育种家的价值得到提升
  • 7.1.4 新的技术类育种公司不断诞生
  • 7.2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成本
  • 7.2.1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直接成本
  • 7.2.2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间接成本
  • 第八章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和趋势预测
  • 8.1 存在的问题
  • 8.1.1 政策性知识产权的存在
  • 8.1.2 创新不足
  • 8.1.3 种子企业缺乏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
  • 8.1.4 政府行为对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创新的影响
  • 8.2 趋势预测
  • 8.2.1 专利法对新品种的保护将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强
  • 8.2.2 企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将会复杂化
  • 8.2.3 品种权交易价格会进一步走高
  • 8.2.4 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投资会进一步上升
  • 8.2.5 种子价格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下进一步走高
  • 8.2.6 种子企业之间会出现分工,纯技术类公司诞生
  •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基本结论
  • 9.1.1 我国目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符合我国种业发展的要求
  • 9.1.2 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后,种子企业、大专院所之间诉讼数量增加
  • 9.1.3 植物新品种保护提高了种子的成本,种子销售价格和企业的利润率均有明显上升
  • 9.1.4 植物新品种保护促进了种子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大幅增加
  • 9.1.5 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后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增产幅度没有提高
  • 9.1.6 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后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价格出现明显上升
  • 9.1.7 专利制度在我国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很小
  • 9.2 政策建议
  • 9.2.1 建立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数据库,便于公众查询
  • 9.2.2 完善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立法
  • 9.2.3 公益性的研究机构应逐步退出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等作物育种
  • 9.2.4 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避免给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创新发出错误信号
  • 9.2.5 将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DUS测试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种业发展战略下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政策措施[J]. 种子科技 2019(16)
    • [2].2019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J]. 种子科技 2019(12)
    • [3].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9)
    • [4].关于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20(04)
    • [5].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变革发展与我国应对[J]. 知识产权 2020(01)
    • [6].为品种创新保驾护航——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典型群像扫描[J]. 种子科技 2020(08)
    • [7].植物新品种保护中我国“农民特权”规则的完善[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8].论如何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J]. 中国种业 2020(10)
    • [9].欧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概述及其借鉴[J]. 中国种业 2018(12)
    • [10].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01)
    • [11].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种业 2019(02)
    • [12].缅甸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简述[J]. 中国种业 2019(03)
    • [13].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5)
    • [14].对青海省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思考[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2)
    • [15].我国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农村百事通 2019(13)
    • [16].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大事记[J]. 种业导刊 2019(05)
    • [17].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种业导刊 2019(05)
    • [18].青海省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思考[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3)
    • [19].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进展及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 2017(06)
    • [20].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完善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1].健全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思考[J]. 中国种业 2018(07)
    • [22].探讨新时代新品种保护新路径——2018国际(延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维权论坛在北京举办[J]. 中国花卉园艺 2018(11)
    • [23].厄瓜多尔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J]. 中国花卉园艺 2018(17)
    • [24].内蒙古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种业 2017(04)
    • [25].《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 修订步伐加快[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06)
    • [26].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促进育种创新与合作[J]. 种子科技 2016(03)
    • [27].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的探讨[J]. 种子世界 2016(03)
    • [28].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5)
    • [29].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J]. 福建农业科技 2014(11)
    • [30].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对育种科研的影响及对策[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  ;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