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来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净水处理水平,保障供水质量,也就成了当前供水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动加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自动投加系统的检测环节、控制模式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水处理工业中加药过程具有大时滞、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模糊PID控制实现方法,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分析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缺点,考虑可以把它们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具体是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其目的是使控制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K_P、K_I、K_D三个参数,实现对混凝剂投加量在线调整的控制目标。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串级PID控制、串级模糊PID控制的控制性能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串级PID控制,串级模糊PID控制可实现超调小、调节迅速,给定值抵抗一次扰动的能力强,使系统具有优良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了整个系统的动态品质。论文对自动投加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系统由检测环节、控制单元、变频器和计量泵等构成。本课题的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属于复合控制系统。混凝效果通过加药后水的SCD值和沉淀池出水浊度反映出来,作为反馈信号送给PLC模糊控制器,组成串级控制系统,作为主要控制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原水流量大幅变化时的响应速度,加入流量比例前馈控制系统,使响应时间小于30 s,并作为辅助控制手段,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以上控制的输出分别作用于计量泵的转速和冲程,以控制投药量。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克服了传统的调节器超调大的缺点,充分发挥PLC控制灵活、编程方便、适应性强的优点,实现了混凝剂科学合理在线投加,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精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 1.2 混凝投药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经验目测法
  • 1.2.2 烧杯试验法
  • 1.2.3 数学模型法
  • 1.2.4 模拟法
  • 1.2.5 胶体电荷控制法
  • 1.2.6 颗粒检测技术
  • 1.3 控制理论在混凝投药环节的应用现状
  • 1.3.1 手动控制阶段
  • 1.3.2 自动控制阶段
  • 1.3.3 智能控制阶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模糊控制技术
  • 2.1 模糊控制系统理论概述
  • 2.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2.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 2.2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结构及设计步骤
  • 2.2.1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结构
  • 2.2.2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 3 模糊PID 控制器的MATLAB 实现
  • 3.1 PID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 3.1.1 比例(P)控制
  • 3.1.2 比例微分(PD)控制
  • 3.1.3 比例积分(PI)控制
  • 3.2 Mamdani 型模糊控制器+PID 控制器的设计
  • 3.2.1 定义输入、输出变量
  • 3.2.2 定义PID 参数模糊调整规则
  • 3.2.3 模糊推理及解模糊化
  • 3.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3.3.1 仿真模型
  • 3.3.2 仿真系统框图
  • 4 自动配液系统的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 4.1 净水原材料反应机理简述
  • 4.2 配液系统的作用
  • 4.3 配液系统的组成
  • 4.3.1 设备选型
  • 5 自动投加系统的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 5.1 自动投加方式
  • 5.2 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工艺流程
  • 5.3 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结构组成
  • 5.3.1 检测部分
  • 5.3.2 控制单元
  • 5.3.3 加药设备
  • 6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6.1 电气部分的选型
  • 6.1.1 变频器的选型
  • 6.1.2 PLC 的选型
  • 6.2 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 6.2.1 系统中各电机的基本参数
  • 6.2.2 主电路的组成及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 6.2.3 PLC 控制系统的I/O 点及地址分配
  • 6.2.4 端子接线图
  • 6.2.5 电控系统主电路图
  • 6.2.6 电控系统控制电路图
  • 6.2.7 PLC 及扩展模块外围接线图
  • 6.3 控制软件设计
  • 6.4 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切换控制器设计[J]. 电光与控制 2017(07)
    • [2].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有限时间镇定[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10)
    • [3].气动力/直接力复合控制系统零极点配置设计[J]. 计算机仿真 2009(12)
    • [4].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8(05)
    • [5].防空导弹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3(09)
    • [6].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 现代防御技术 2010(02)
    • [7].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3(05)
    • [8].液压元件优化设计与复合控制系统研究[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9].水下采油树电液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石油矿场机械 2017(05)
    • [10].基于电液复合控制系统功能的浅水测试技术研究[J]. 中国测试 2015(12)
    • [11].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归一化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宇航学报 2016(06)
    • [12].矿井提升机复合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3].基于数据采集模块的计算机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06)
    • [14].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J]. 电光与控制 2018(08)
    • [15].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10(07)
    • [16].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的控制分配策略研究[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0(04)
    • [17].防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宇航学报 2008(06)
    • [18].快锻液压机泵阀复合控制系统节能性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16)
    • [19].变电站无功电压协同优化及复合控制系统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4)
    • [20].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9(03)
    • [21].一种采用脉冲调制器的空空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7(01)
    • [22].矫直机电液位置、压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6(01)
    • [23].基于自抗扰的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宇航学报 2009(04)
    • [24].非对称变翼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宇航学报 2018(01)
    • [25].故障限流与电能质量复合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机理[J]. 电网技术 2015(05)
    • [26].智能温室环境参数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 2011(03)
    • [27].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快速原型设计[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12)
    • [28].基于参数空间方法和变结构控制的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4(01)
    • [29].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特征参数[J]. 宇航学报 2011(08)
    • [30].基于MCGS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4)

    标签:;  ;  ;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