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建筑,共享驿站,桥下空间,消极空间
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明,王改[1](2019)在《从交通建筑桥下消极空间到城市共享驿站——以郑州东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郑州东站高铁站为研究对象,对交通建筑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城市共享驿站"的观点,为换乘的旅客提供较高品质的休息空间。通过对现存空间的优化设计,使原有消极空间重新注入活力,并提升空间品质。(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2期)
童曦[2](2015)在《中国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共享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小城市新区建设被各地区提上议程。作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中小城市新区开发的重点项目。常规的设计方法使得文化类场馆的空间较为封闭、空间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共享化的设计能够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增强空间之间的交互。然而共享化的设计在中小城市的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较少,大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方法只能部分借鉴,不能完全套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针对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共享化问题的研究: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即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选题的背景、目的、项目概况、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即第二章建筑模式研究。从管理模式和使用模式两个角度入手,对常规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创造性的新型模式。研究了管理和使用模式对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设计的需求。第叁部分为解决问题,即第叁章空间的共享化问题研究,该部分首先研究了共享化设计在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可行性,从空间的共享策略和共享空间设计方法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共享化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践应用,即第四章工程项目实例,该部分结合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叁个文化建筑综合体项目——青县文化中心、金湖文化中心、广德文化中心从不同角度分析上文总结出的建筑模式和设计策略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5-28)
殷童[3](2013)在《共享化城市居住社区建筑空间设计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断进步,建筑结构也开始向大尺度方向转变,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漠。人们长期生活在封闭、冷漠的社区居住空间中,变得越来越独立和孤僻。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分析了社区建筑空间对社会群众生活的影响基础上,以共享化社区建筑为实际案例,提出了共享化社区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期能够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35期)
赵淑玲,贺智娴[4](2013)在《城市居住社区共享化建筑空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筑综合体逐步的向大尺度发展,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冷漠。人们生活的模式以及心理的动态都随着这种逐渐冷漠、长期封闭的居住社区建筑空间形式变得单一而没有生机。在分析建筑空间对社会性活动和人群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居住社区共享化建筑空间实例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居住社区共享化建筑空间的实现方法,有助于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与进步。(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邓磊[5](2005)在《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与大尺度建筑综合体的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出现相对匮乏、建筑与城市关系冷漠并相互脱离等问题随之而来,迫切需要建筑师重新审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的提出是缓解城市与建筑的矛盾,促使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从城市的角度对建筑空间创造提出的新要求。“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是城市与建筑交叉涵盖的建筑空间,其建筑属性主要体现在功能、形式及产权等方面,而城市属性则具体体现在其使用过程中,空间因而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完整性与公共性。论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环境心理学、城市建筑学、城市设计理论及城市空间理论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试图从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发展、市民的现实使用需求等方面出发,总结设计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建立指导设计的理论框架。论文由绪论、历史发展及现存问题、相关基础研究、空间组合结构研究、设计方法探讨及未来展望等五部分组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从城市与建筑的关系及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的历史发展与现存问题出发,重点分析了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的概念、职能特征、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空间自身的结构组成,并结合调研成果提出了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5-05-08)
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小城市新区建设被各地区提上议程。作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中小城市新区开发的重点项目。常规的设计方法使得文化类场馆的空间较为封闭、空间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共享化的设计能够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增强空间之间的交互。然而共享化的设计在中小城市的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较少,大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方法只能部分借鉴,不能完全套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针对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共享化问题的研究: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即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选题的背景、目的、项目概况、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即第二章建筑模式研究。从管理模式和使用模式两个角度入手,对常规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创造性的新型模式。研究了管理和使用模式对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设计的需求。第叁部分为解决问题,即第叁章空间的共享化问题研究,该部分首先研究了共享化设计在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可行性,从空间的共享策略和共享空间设计方法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共享化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践应用,即第四章工程项目实例,该部分结合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叁个文化建筑综合体项目——青县文化中心、金湖文化中心、广德文化中心从不同角度分析上文总结出的建筑模式和设计策略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玥明,王改.从交通建筑桥下消极空间到城市共享驿站——以郑州东站为例[J].居舍.2019
[2].童曦.中国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共享化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5
[3].殷童.共享化城市居住社区建筑空间设计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4].赵淑玲,贺智娴.城市居住社区共享化建筑空间设计[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
[5].邓磊.城市共享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