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论文摘要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是人类文化的原动力;时间的表象是社会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反映出了社会和文化进化的韵律和节奏。意义总是与人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相联系着的,从最深刻的方面看,意义是存在的意义,意义属于具有时间性的人的存在。意义是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精神的、价值的、文化的旨归和载体。20世纪以来,意义问题成了人文学科包括文学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意义本身的存在性、文本意义的存在性都受到了取消深度模式、抵制意义及颠覆中心等一系列矛头的穿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意义的客观性大厦并未坍塌,最多只是由对一种意义的信仰变成了对另一种意义的信仰而已。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一个以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为基本意义层,以文学意蕴层(包括哲学意味、审美意味等)为不断衍变层,由这两个大的层次构成的意义复合体,它的意义生成模式是一种复合共生的模式,我们应该从读者、作者、文本和社会环境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界定和分析文本的意义。人类时间经验的裂变为叙事提供了可能。自我叙事的时间有建构主体身份的作用,这种时间感的丧失,将导致人病理上的精神分裂症,后现代文化——包括后现代文学——就具有这种精神分裂的特性。对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巧妙安排会给文本意义带来奇特的美学效果。叙事文本的意义解读是一个诠释学循环的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1章 时间与意义在本体论-形而上学层面的邂逅
  • 1.1 时间的文化哲学内涵
  • 1.2 “意义”的各种意义
  • 1.3 时间、意义与存在
  • 第2章 时间进入叙事
  • 2.1 前言
  • 2.2 叙事的时间境遇——时间经验的裂变与叙事的可能
  • 第3章 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 3.1 前言
  • 3.1.1 文本意义生成模式的流变
  • 3.1.2 流变的原因及意义生成的复合共生模式
  • 3.1.3 客观性的危机——意义的界限
  • 3.2 时序、时距和频率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关系
  • 3.3 自我叙事中的时间之链与主体的身份建构
  • 3.4 时间碎裂与后现代文学
  • 3.5 叙事时间与意义阐释的循环结构
  • 3.5.1 意义的诠释简史
  • 3.5.2 意义的诠释学循环概念的演变
  • 结论
  • 参考文献(按出版年月排序)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阅读不能在文本外面绕圈子[J]. 中学语文教学 2017(07)
    • [2].书法文本的叙述性意义[J]. 中国书画 2018(09)
    • [3].文本意义解读浅说[J]. 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8(06)
    • [4].明其体,识其形,得其神——《前方》教学设计及课堂片段[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Z1)
    • [5].文本意义的层次性探寻[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6)
    • [6].基于尊重的理解实践——从文本意义发现的纬度探析[J]. 江苏教育 2019(17)
    • [7].多角度建构散文文本的深层意义[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28)
    • [8].踏准叙事类文本语用的“三级阶梯”[J]. 内蒙古教育 2017(06)
    • [9].品悟语言,实现文本意义的建构[J]. 初中生世界 2018(28)
    • [10].西方文学文本观研究[J]. 知识文库 2017(02)
    • [11].基于文本分析的会话教学研究——以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Chores Lesson 2为例[J]. 英语学习 2017(06)
    • [12].《品质》文本意义挖掘[J].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17(03)
    • [13].“我”在文本中的意蕴[J]. 中学语文 2017(19)
    • [14].多元阅读的“界限”设置[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7(Z2)
    • [15].突破文本困境 生成特定语境——试论教材处理的基本策略[J]. 语文天地 2017(23)
    • [16].文本个性化解读之我见[J]. 天津教育 2017(Z2)
    • [17].接受美学中的文本意义[J]. 翻译论坛 2017(03)
    • [18].文本意义的层次性探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19)
    • [19].文本意义的诠释[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7(10)
    • [20].区分和解读作者意义、读者意义、文本意义[J]. 湖南教育(中) 2011(11)
    • [21].试析网络仙侠小说的伴随文本及其互动影响[J]. 百家评论 2019(01)
    • [22].文本意义的“多源共生”[J].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0)
    • [23].作者意图与文本意义的众声喧哗[J].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8)
    • [24].哲学视角下翻译中文本意义的特征[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11)
    • [25].理解文本意义的三种视角[J]. 江苏教育 2019(17)
    • [26].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浅文深读——以《神的一滴》为例[J]. 长江丛刊 2018(14)
    • [27].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文本意义异化的两种主要形态[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8].文本意义开放的度及翻译[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9].文本形成与教学推进[J]. 中学语文 2019(04)
    • [30].文本·教材·学生·教师——跟着肖老师学备课[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29)

    标签:;  ;  ;  ;  

    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