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抗战时期工业大规模内迁,是在特定战争环境下进行的空前的工业战略转移。大批近代工业迁入后方,对战时军需民用的供给,特别是对战时大后方的经济建设,起了极其重大作用。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中国东部沿海沿江一带面临战争的直接威胁,为了支持全面抗战,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沿江一带工业内迁。随着战局的变化,工业内迁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内迁,第二阶段是以武汉为中心的再内迁。工业迁湘作为这次大规模内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国范围的内迁存在密切联系。按照南京国民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它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大部分从武汉迁入湖南。由于战争的特殊环境以及湖南丰富的物产资源,再加上国民政府和湖南地方政府的支持,抗战时期迁湘工业作为一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大发展,迁湘工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在军事上为全面抗战提供了大批的军需物资;另外,大批工业迁湘,不仅使湖南近代工业在生产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湖南近代工业的布局,有力地促进了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当然,迁湘工业的发展是因战争特殊环境造成的,就必然带有相应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抗战后期,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扼杀以及国民政府政策的制约,迁湘工业走向了衰落和破产。因此,我们充分肯定抗争时期迁湘工业在保存经济实力、支持长期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也对其在促进湖南近代工业发展方面给予应有的评价;但是,又必须承认,迁湘工业作为一种战时的短期行为,加上战争的破坏,它对湖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