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伦县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

内蒙古多伦县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

论文摘要

内蒙古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段,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之一。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该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草牧场严重退化。本文采用野外调查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9年多伦地区的植被、沙尘暴、地表风蚀特征、土壤水分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人工措施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多伦县植物种类的丰富度较高,有种子植物75科258属544种。其中食用植物共有58科、121属、192种;药用植物共有69科、164属、282种;防护及观赏植物共有22科、35属、50种;工业用植物共有15科、31属、38种。如果能够科学栽培繁殖并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即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又能够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2)多伦县通过近十年的生态建设,使得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沙丘各年度的平均蚀积量逐年下降,流动沙丘向半固定、固定沙丘转化。(3)从沙粒粒径的空间异质性来看,灌丛的冠幅越大,越有利于风蚀中细沙、极细沙和粉沙的截留,而灌丛的高度对沙粒粒径的百分含量影响不大;土壤5-10cm表层的含水量受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有人工措施的草地的土壤含水量远高于无人工措施的天然草地和未围封沙地;沙地营造乔木人工林对林下的土壤养分无明显影响。(4)围栏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地的有效手段之一,围封区内多以多年生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稳定,且草层高度、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围栏外。人工植被重建使沙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随着人工植被林龄的增长,区域内植物种类增加。不同固沙年限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直接影响固沙区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植物群落逐渐变为稳定,植株密度、植被盖度等指标明显增大,使得土壤的蒸发量降低,土壤表层含水量相对增加。(5)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政策性因子和人口因子。未利用土地、耕地转向了草地、林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围栏禁牧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退化草地的风蚀沙化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土地荒漠化研究
  • 1.1.1 荒漠化现状
  • 1.1.2 荒漠化的成因
  • 1.1.3 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 1.1.4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现状、成因
  • 1.2 生态恢复的研究
  • 1.2.1 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
  • 1.2.2 沙地人工林建设
  • 1.2.3 沙障固沙研究
  • 1.2.4 沙地植被恢复与人工植被重建技术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文水资源条件
  • 2.1.5 土壤类型
  • 2.1.6 植被资源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2.2.1 行政区划
  • 2.2.2 人口分布
  • 2.2.3 经济结构
  • 2.2.4 历史文化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点布设
  • 3.2.2 植被指标测定
  • 3.2.3 土壤性质测定
  • 3.2.4 沙尘暴监测数据收集
  • 3.2.5 风蚀量定位监测
  • 3.2.6 社会经济数据收集
  • 4 多伦县植被调查与分析
  • 4.1 天然植物区系划分
  • 4.2 植物科属种统计分析
  • 4.3 多伦县植物资源生活型特征
  • 4.4 多伦县野生植物资源
  • 4.5 小结
  • 5 沙尘暴变化规律与地表风蚀特征的研究
  • 5.1 沙尘暴发生变化规律
  • 5.1.1 多伦县沙尘暴发生年变化规律
  • 5.1.2 多伦县沙尘暴发生月变化规律
  • 5.2 地表蚀积量分析
  • 5.2.1 不同类型沙丘年度平均蚀积量对比分析
  • 5.2.2 不同类型沙丘风季平均蚀积量对比分析
  • 5.2.3 不同类型沙丘夏季平均蚀积量对比分析
  • 5.2.4 同类型沙丘不同季相平均蚀积量对比分析
  • 5.3 小结
  • 6 植被重建恢复措施对土壤影响的研究
  • 6.1 土壤粒径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灌丛大小和土壤风蚀相关性
  • 6.2 土壤含水量、降水量、蒸发量
  • 6.3 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及综合评价
  • 6.4 小结
  • 7 围封造林治理措施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 7.1 围封禁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 7.1.1 植物区系组成变化
  • 7.1.2 植被特征的分析
  • 7.2 流动沙丘植被群落组成变化
  • 7.3 不同类型人工林地植被的变化
  • 7.3.1 植物组成特征
  • 7.3.2 植被多样性
  • 7.4 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 7.4.1 植物群落DCCA排序
  • 7.5 小结
  • 8 社会经济变化的研究
  • 8.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8.2 经济效益分析
  • 8.3 小结
  • 9 结论和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部矿区草原沙漠矸石回填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9(12)
    • [2].岩石边坡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中国水土保持 2016(12)
    • [3].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产生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恢复研究[J]. 山西建筑 2017(26)
    • [4].露天矿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恢复研究[J]. 露天采矿技术 2017(09)
    • [5].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10)
    • [6].基于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上的景观生态恢复研究[J]. 环境与生活 2014(08)
    • [7].基于阜新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风 2017(24)
    • [8].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太原科技 2009(04)
    • [9].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06)
    • [10].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2)
    • [11].东洞庭湖生态破坏现状与生态恢复研究[J]. 南方农业 2019(24)
    • [12].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14(18)
    • [13].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0(13)
    • [14].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1)
    • [15].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 [16].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04)
    • [17].岩石边坡稳定性与坡面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山西建筑 2009(25)
    • [18].基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煤矿生态恢复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9)
    • [19].饮用水水源地建设迹地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以甘肃成县磨坝峡水库水源工程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 2020(01)
    • [20].露天深大采石场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12)
    • [21].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区生态恢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J]. 北方环境 2013(11)
    • [22].富营养化湖库生态恢复研究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 [23].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城市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研究”顺利通过验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1(03)
    • [24].生态恢复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趋势、过程与评估[J]. 生态学报 2016(20)
    • [25].退耕还湿土壤生态恢复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03)
    • [26].矿山开采地生态修复研究通过验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01)
    • [27].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3)
    • [28].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3(04)
    • [29].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5)
    • [30].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恢复设计——以西安到汉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20(02)

    标签:;  ;  ;  

    内蒙古多伦县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