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技术辅助分娩,观察组采用无创助产技术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和产后2h出血量,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发生率以及产后伤口恢复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时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和会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助产技术对母婴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能够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减少会阴水肿,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助产;阴道分娩;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16-02
自然分娩是一个自发的,没有技术干预的分娩,其中阴道分娩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自然分娩方式[1]。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会因为阴道手术助产分娩时或胎儿过大,需要进行侧切,这会使得产妇出现切口疼痛、出血多、会阴裂伤严重、缝合困难等不良结局[2]。无创助产技术即不保护回应加不常规会阴侧切,是以产时的耐心操作和等待会阴充分扩张以及控制胎儿娩出速度为前提的辅助助产方式[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旨在比较传统助产技术和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B超检查显示枕前位,且均为有阴道分娩适应证的初产妇。排除合并有产科并发症的产妇。本组产妇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7.6±2.5)岁,孕37~41周,平均孕周为(39.5±0.4)周;B超检查预测胎儿体重2500~3700g,平均(3350±200)g。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助产方法
两组产妇于入院后,均要进行分娩知识的详细介绍和指导,尤其注意在分娩过程中要正确配合助产师,以确保顺利娩出胎儿,降低对会阴组织的损伤。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技术辅助分娩,产妇取半卧位,双腿分开,双脚置于脚踏上,在胎头拔露4~5cm时,助产师应用左手俯屈胎头控制出头速度,同时助产师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呈分开状态,用手掌顶住会阴部,在产妇宫缩时向上内方托压。分娩过程中右手不离开会阴部,直至胎儿娩出。待胎儿娩出后,将胎儿头朝下,身体抬高,右手挤压羊水,进行断脐处理。观察组采用无创助产技术分娩,产妇分娩姿势同对照组,在胎头外露4~5cm时,助产师不需扶持产妇会阴部,仅需单手控制胎头,观察会阴状况。根据产妇会阴膨隆状况,指导产妇用力。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缓慢用力,宫缩时呼气放松,如此反复进行,在宫缩期间要充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在此过程中要帮助产妇缓慢充分扩张会阴,减少胎头对会阴部的冲击。待胎儿娩出后断脐操作同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发生率以及产后伤口恢复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时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和会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3.讨论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与2010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促进自然分娩”的妇幼卫生项目,旨在降低不必要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达到最好的母婴结局[4]。相比于传统助产技术,无创助产技术是基于一个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无需过多干预和保护,只需实时助产,减少会阴损伤,同时也减轻了会阴创伤相关的会阴水肿、炎症和疼痛等症状[5]。无创助产更符合自然分娩的原理,不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危险,对产妇和新生儿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分娩时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和会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无创助产技术对母婴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能够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减少会阴水肿,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立华,俞智慧.无创助产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5,14(10):925-926.
[2]罗晓菊,陈本祯,陈晓琴等.无创助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721-723.
[3]吕可心.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科技展望,2015,(9):124-124.
[4]王秋红,常文娣.无创助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01:48-49.
[5]施立华,俞智慧.无创助产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5,10:9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