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岛由纪夫和余华都是描写死亡的高能作家,且皆以残酷的死亡描写著称。但由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位作家看似相似的死亡描写背后隐藏的各自的死亡意识却是不尽相同的。三岛由纪夫因童年的特殊经历,形成了逆反的性心理。从这种逆反的性心理出发,不自觉地形成了嗜血与嗜死的浪漫冲动。继而经由现实的冲击和主动吸收日本文化传统中关于死亡的知识,逐渐形成以死为美的死亡意识,并在其作品中将这种意识表现出来。相比之下,余华由于童年时期对死亡的司空见惯,造成了对于死亡恐惧感和神秘感的消失,使得其作品中的死亡描写虽则暴烈,却无美感。死亡似乎只是一个符号,其意义在作品中并未体现出来。因而,两位作家表现死亡的方式也不同。三岛作品中表现的多为爱与性之死、青春之死和主动之死,而余华的作品中表现的则是对现实的感伤和幻灭、否定理性承认非理性的世界、本能的暴力冲动和宿命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创作的进行,两位作家的死亡意识也发生着不同的转变。三岛由纪夫将以死为美的死亡意识升华为一种教义,继续将之渗透于作品之中;余华则“由死向生”,转向悲悯和写实了。论文以平行研究的方法为主、影响研究的方法为辅,对比分析三岛由纪夫和余华两位作家相似的残酷的死亡描写之后不同的死亡意识,探寻出作家的死亡意识的不同实则为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死亡意识形成的角度对比分析两位作家意识不同的性格、时代和文化原因;第二章从发展中对比分析两位作家死亡意识的不同演变;第三章总体分析两位作家死亡意识的异同,得出结论:三岛由纪夫和余华的死亡描写具有相似的残酷性,但由于死亡意识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作品中表现死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三岛由纪夫以死为美的死亡意识和余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死亡意识的缺失,是诸多因素不同的综合结果。综观中国当代文坛,虽然许多作家笔下的死亡描写都充满残酷抑或表面上的“看上去很美”,但均与三岛由纪夫表现的残酷与美并存的死亡意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仅余华的残酷死亡描写缺乏三岛由纪夫作品中那种以死为美的死亡意识,即使莫言、张承志作品中看似很美的死亡描写,也不具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那种真正的美的内涵。残酷的死亡描写在当代众多作家的笔下往往只是一种写作手段,而不能体现作家真正的死亡意识。结束语部分用影响研究的方法,试析三岛的死亡意识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浅谈三岛与余华、莫言、张承志死亡意识的不同及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