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产力悖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产力悖论,实体店,绩效影响,产能过剩
生产力悖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力臻[1](2017)在《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IT生产力悖论”(IT Productivity Paradox)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意指IT投资与生产率提升间存在相悖现象。30多年来IT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并未得到共识。今年两会期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互(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3-23)
吉莉安·泰德,编译[2](2015)在《生产力悖论深化了美联储升息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公布,市场对美元的升息预期进一步加强。美联储官员竭力表示最终决策将依赖于宏观经济数据。然而,在数据世界的角落地带,即生产力,其图景令人困惑以至于很难明白该如何依赖数据。生产力的数据迷雾还未引起广泛的公众辩论,因此,这可能会使美联储的政(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5-08-24)
魏宁[3](2015)在《教育中的“IT生产力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者、决策者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学校信息化投入能不能收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年,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学校投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自然希望高投入能得到高产出——期待信息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如果真要计算一下教育信息化的收益,结果恐怕让我们乐观不起来。(本文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5年05期)
王鹏远[4](2008)在《也谈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中国计算机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投资大效益小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文章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黄荣怀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生产力悖论是实际投入巨大,整体成本无法估算,使用效果却不明显。文章指出,"众多研究都表明,多数教育信息化都处于"炒得过热,用得太少"的状态。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08年09期)
孙国峰,张旭晨[5](2007)在《“生产力悖论”:区域开发立法的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区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为"生产力对自然系统的不断干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或消除"生产力悖论",就必须对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制度系统进行再造;用科学合理体现互利的制度系统来规范"人为"生产力的方向,尽量减小"生产力悖论"带来的负面性,自上而下的制度立法才是整体理性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孙国峰[6](2007)在《“生产力悖论”的人性假定与制度演化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自利"作为"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其他"人性假定"的基础,是第一性的;"人为"生产力的第一次反动是对自然本身的反动,而第二次反动是对其主体"人"的反动。人类制度的演化是一个"人为"生产力相对于自然和人自身的两次反动的逐渐修正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07年09期)
黄荣怀,张进宝[7](2007)在《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特点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形成世界教育发展的强大潮流。各国政府在这次竞争中都采取了空前积极的态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教育软件已经成为我国软件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众多研究都表明,多(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机报》期刊2007-07-30)
孙国峰,唐俐俐[8](2007)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必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7年06期)
柯士涛,冯艳婷[9](2005)在《IT投资的“生产力悖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在有关信息技术的研究问题中,“生产力悖论”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宏观经济层面、行 业层面和公司层面这叁个角度,对有关“生产力悖论”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并对我国的IT投资提出几点启示。(本文来源于《天津商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陈昕,戴伟辉[10](2003)在《“生产力悖论”研究及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所引起的变革和转型,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效果则自然而然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生产力悖论”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研究理论之一。文章回顾了“生产力悖论”研究的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国内企业目前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最后,以此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具体情况,探讨了“生产力悖论”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若干启示。(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03年12期)
生产力悖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公布,市场对美元的升息预期进一步加强。美联储官员竭力表示最终决策将依赖于宏观经济数据。然而,在数据世界的角落地带,即生产力,其图景令人困惑以至于很难明白该如何依赖数据。生产力的数据迷雾还未引起广泛的公众辩论,因此,这可能会使美联储的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产力悖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力臻.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N].社会科学报.2017
[2].吉莉安·泰德,编译.生产力悖论深化了美联储升息困境[N].上海证券报.2015
[3].魏宁.教育中的“IT生产力悖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
[4].王鹏远.也谈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
[5].孙国峰,张旭晨.“生产力悖论”:区域开发立法的制度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孙国峰.“生产力悖论”的人性假定与制度演化机理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
[7].黄荣怀,张进宝.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N].中国计算机报.2007
[8].孙国峰,唐俐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必然选择[J].理论界.2007
[9].柯士涛,冯艳婷.IT投资的“生产力悖论”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
[10].陈昕,戴伟辉.“生产力悖论”研究及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