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德国史家德罗伊森首先提出“希腊化”这个概念以来,诸多学者也开始涉足于“希腊化时代”的研究,随着史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其观点也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本文以古典文献为依据并在借鉴当今学者有关希腊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塞琉古王国的统治作为切入点,力求从史实出发来谈论“希腊化”,因为在三大希腊化王国中塞琉古王国所表现出的“希腊化”最为明显,也更为直接。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德国史家德罗伊森所提出的“希腊化”概念,笔者力求阐述德罗伊森对其界定的原始涵义,根据古典文献来追溯德语中“希腊化”(Hellenismus)这一词的来源,并进一步分析与其相对应的英文词Hellenism的涵义及中文语境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翻译。第二部分,论述塞琉古王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实行的政策,以此来分析作为统治阶级的希腊-马其顿人所实行的这些政策是否有助于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传播及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并探求他们统治政策的目的和原因。具体而言,在政治上,主要从政府建构、建立希腊化城市和军队人员组成三方面来分析;在经济上,主要从其土地制度、商业贸易、税收三方面来分析;在文化上,主要从希腊语的推广、宗教和所实行的希腊式教育来分析。第三部分,主要论及塞琉古王国的统治与“希腊化”的关系,即对当地人和自身造成的影响。塞琉古王国在亚洲的统治的确促进了希腊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并且使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区连为一体,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塞琉古王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得不吸收当地的文化因素,同时希腊-马其顿人在亚洲的统治过程也不可避免的是自身“东方化”的过程。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虽然想把希腊的制度移植到亚洲,但他们在统治阶层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又激烈地排斥当地人,及其他们狭隘的城邦理念,注定他们虽然使希腊文化在亚洲得以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使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真正的融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德罗伊森的“历史”概念[J]. 传承 2008(24)
- [2].历史学性质科学与艺术之争的基本范式评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历史学的反省与重建——评《历史知识理论》[J]. 中国图书评论 2009(09)
- [4].试析德罗伊森为Historik正名的实质[J]. 史学理论研究 2009(03)
- [5].论德国古典历史主义及其演变[J]. 贵州社会科学 2014(11)
- [6].从历史整体性谈体验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
- [7].思想者的“苏醒”——从《顾准文集》到《读书》[J]. 文艺争鸣 2016(12)
- [8].评《古希腊民主制研究的历史考察(近现代)》[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9].理解观念 理解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历史的观念译丛”简介[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08(00)
- [10].论古希腊的原始性质——读董并生新书《虚构的古希腊文明》(下)[J]. 名作欣赏 2015(31)
- [11].中学历史教学图像史料信息解读方法浅议[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6(02)
- [12].口述证言能否成为历史证据?——情感史研究对近现代史学的三大挑战[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5)
- [1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在历史与历史学中的讨论[J]. 江海学刊 2015(03)
- [14].希腊文化在希腊化远东方艺术中的融入与失落[J]. 美术 2015(08)
- [15].历史知识的客观性问题[J]. 哲学研究 2009(08)
- [16].近年国外希腊化研究略论(1978—2010)[J]. 世界历史 2011(06)
- [17].德罗伊森的历史解释学思想评析[J]. 河北学刊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