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基于这种认识,中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而肯定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数的研究是从翻译方法、译文优劣的评价及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展开的,并且主要都是以西方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日本文学为研究对象所进行研究则成果不多。作为文学作品翻译实证研究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文学翻译的理论及观点出发,以著名的日本文学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坊つちやん』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一共九个汉译本中选出由章克标、开西、刘振瀛、林少华所译的四个不同时代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创造要素。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创造要素一般分为构成要素和制约译者创造性的影响要素。本文在第二章对中西方与文学翻译创造性有关的主要研究进行了概述。在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构成要素及影响要素研究的可行性。第三章中介绍了夏目漱石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翻译史上『坊つちやん』的汉译情况,阐述了选择『坊つちやん』以及这四个译本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第四章中具体比较『坊つちやん』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译本,首先从语法、音声、修辞、方言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译者在译本中所体现的不同的创造效果,探讨了译者个人要素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又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译本,结合对译者所处的接受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影响的分析,研究时代要素对译本的影响及作用。第五章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围绕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创造要素问题,从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最终目的是美的再现。实现这一目的的标志是译作中所体现的译作与原作的和谐性以及译语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性。也就是说,美的再现与和谐性是译者创造性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此外,即使是同一部文学作品『坊つちやん』,若译者不同,由于个人文化背景、知识素养的不同,译本的创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译者,不同时代的译作,因为受时代发展、文化环境、读者需求的影响,创造出的译本仍会有很大差异。因此,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所发挥的创造性会受到翻译客体、译者个人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