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感染及传播初探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感染及传播初探

论文摘要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FUS,A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AIV为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类病毒,按病毒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为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亚型,目前已分离到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的病毒,其中H5N1、H9N2、H7N7能感染人类,以H5N1型感染最广泛最严重。自1997年香港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发现以来,中国大陆、日本、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及、伊拉克、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相继暴发禽流感,其中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感染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07年3月,全球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共298例,其中177人死亡,病死率达59.6%。禽流感的暴发不仅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防禽流感在人间的暴发已迫在眉睫。在禽类AIV的感染及传播特点已经较为明确,而其在哺乳动物除通过滴鼻方式可以致病外,是否还存在其它感染途径;AIV能否在哺乳动物之间及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至今仍不清楚。为研究AIV感染及传播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本实验选用对H5N1病毒最敏感的BALB/c小鼠,进行两方面的实验研究:①多途径感染:通过污染饲料、口腔灌注、腹腔注射、皮肤损伤途径感染BALB/c小鼠,经病毒分离、RT-PCR、血清IgG抗体及病理检查观测小鼠感染发病情况。②传播途径研究:通过滴鼻方式感染BALB/c小鼠,再将健康小鼠与攻毒小鼠同笼饲养,观测健康小鼠感染情况,了解小鼠之间是否存在水平传播;通过滴鼻方式感染孕14天BALB/c孕鼠,观测胎鼠的感染情况,了解H5NI病毒是否能经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及病理学检查发现:①BALB/c小鼠经多种途径感染后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MDCK细胞可分离到H5N1病毒,RT-PCR可检测到目的片段,感染后第7天小鼠血清中可出现较低水平IgG抗体,肺、肝、脑等多个脏器发现明显病理改变。说明H5N1病毒除通过呼吸道可感染哺乳类动物外,还可经消化道、腹腔注射、皮肤损伤方式进行感染。②健康小鼠与攻毒鼠同笼饲养后,部分健康小鼠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检测阳性,病理表现为轻-中度间质性肺炎。说明通过小鼠间密切接触可传播病毒,即H5N1在哺乳动物之间存在水平传播;经无菌解剖从感染孕鼠子宫取出的胎鼠病原检测阳性,存活孕鼠所产下的仔鼠RT-PCR可检测到病毒核酸,感染后第21天仔鼠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IgG抗体。说明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从以上结果得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哺乳类动物,在病毒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空气飞沫、粪口、皮肤损伤、身体接触等均可能使健康动物发生感染。除水平传播外,实验中我们发现AIV还可进行垂直传播,为以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有益于更好的防控禽流感。我们可通过多途径(消化道、腹腔注射、皮肤损伤及自然感染)感染建立H5N1感染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平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H5N1病毒对哺乳动物感染途径的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二章 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途径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感染及传播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