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唐代前期社会的尚武风尚在学术界已经得到公认,但是涉及单一的一个社会群体的尚武问题却没有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文人这个对于尚武来说比较遥远的群体,对他们尚武之风的研究则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是首次接触这类问题,文章在以全面为主要目标的指导下,从文人尚武的原因、表现、影响三个部分作系统说明。在关于文人尚武表现的研究中广泛涵盖行为、思想、作品等各个方面,力图全面展现文人尚武的整体风貌。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外族入侵,割据政权统治短暂,战争成为主角。纯粹的文官与文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上层士族文人为了保住家族的长期存在以及既得利益,各自拥兵一方,开始尚武自持。与此同时尚武之风开始慢慢笼罩整个社会。文人的作品中也开始出现了对于武功的崇尚之情。唐前期的统一战争使得军功成为快速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唐朝初期边境战争持续不断,受到大唐树立的开放性社会形态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中原上国的思想的影响,使得当时文人有一种保家卫国,驰骋沙场以展现大唐雄风的热血雄心。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将尚武的硬气渐渐消磨殆尽,但是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又将这本已熄灭的热火再次点燃。此后唐王朝一直处于动荡时期,文人的崇武意识再次高涨。由于中央王朝的分裂,周边少数民族大举内侵。各藩镇割据势力为确保自身利益,广纳人才,幕府兴盛,将所学用于战争的文人不仅收获了胜利的果实,也是收获了仕途通达的光明大道。唐代文人的尚武风尚体现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是许多文人弃笔从戎,参加军队战争。在唐代的军队中既有赫赫有名的文人将领,也有辅佐戎幕的文人僚属,还有些文人甚至是白衣入伍、冲锋陷阵。其次唐代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量表现了自己的尚武情节。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军事思想军事主张融入到各种军事著作中去,而且还写作了大量表现自己尚武情怀的文学作品。再次,就唐代文人本身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颇有任侠使气之风,将侠作为自己的另一行为准则。唐代文人这样大规模的喜伙作风必然影响了整个唐代社会。特别是在政治上,文人尚武的风尚使得文人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及武事,更好的将文武结合起来。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到宋代,就形成了北宋的“以文驭武”政策。但是由于宋代社会明显的重文抑武思想,使得文人身上渐渐失去了尚武的活力,文人政治不再象唐朝初期那样欣欣向荣,反倒成了宋代社会一项沉重的政治枷锁。同时在宋代一部分文人和作品中,仍然够看到继承和发展了的唐代文人的爱国报国、任侠使气之情。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这股爱国报国热情的表现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唐代文人尚武是一种整体的表现,是对整个群体的一种大致把握,但并不能含概所有的唐代文士。具体到每一位,情况又有不同。因此虽然整体体现了这种尚武的倾向,但是仍有一些文人保持了自己的纯粹文人本色,对武功不屑一顾、避而远之。这种情况是实际存在,但是却不能由此抹煞掉文人尚武的这个总体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