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与复数标记

量词与复数标记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与量词和名词复数标记相关的两个问题:(1)量词性语言中的名词是否有可数不可数之分;(2)量词与复数标记能否共现。首先,对于量词性语言中的名词是否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Chierchia(1998)认为量词性语言中的所有名词均为物质名词;而Cheng&Sybesma(1999)认为汉语中的名词有可数物质名词(count-mass noun)和不可数物质名词(mass-mass noun)的区分。我们同意Cheng&Sybesma(1999)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量词性语言和非量词性语言之间,名词本质不存在根本区别。量词性语言中名词也有可数不可数之分,只是可数与不可数的标记形式不一样。非量词性语言如英语中,可数与不可数标记体现在名词上,而量词性语言如汉语中,可数与不可数标记体现在量词上。其次,对于量词与复数标记共现的现象,以往研究认为量词与复数标记是呈互补分布的。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我们发现,在汉语、日语和韩语这三种语言中,既有量词系统,又存在复数标记,并且复数标记与量词可以共现。基于以上观察,本文提出三个相关问题:(1)为什么三种语言中“名+复+(格)+数+量”短语类型都合法?(2)为什么汉语和日语中,“数+量+名复”结构不合法,而日语、韩语中有格标记的“数+量+格+名复”合法?(3)为什么韩语中“数+名复”短语类型合法而汉语、日语中则不合法?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指出量词与复数标记是名词切分的两种实现方式。复数标记将名词切分为仅具有总数的非个体化群组来计数,而量词将名词个体化来计数。因此,“名+复+(格)+数+量”短语类型在三种语言中均合法。第二个问题可根据Kayne(1994)的线性对应公理解决。Kayne(1994)假设所有语言的底层结构的语序都是SVO。SOV型语言是通过宾语移位生成的。我们认为“数+量+格+名+复”的底层结构为“名复+数+量”,格助词导致“数+量”结构前移形成“数+量+格+名+复”的表层结构。最后,韩语中的数词不需要量词允准,可直接出现在复数名词之前,而汉语、日语中的数词需要量词的允准。因此,韩语中“数+名+复”合法而汉语、日语中则不合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roposals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roduction
  • 2.2 Chierchia's (1998) Proposal
  • 2.3 Problems with Chierchia's Analysis
  • 2.4 Cheng and Sybesma's (1999) Argument
  • 2.5 Potential Problems with Cheng and Sybesma's Analysis
  • 2.6 Borer's (2005) Proposal
  • 2.7 Potential Problems with Borer's Analysis
  • 2.8 Muromatsu's (2003) Claim
  • 2.9 Summary
  • Chapter 3 A Unified Account of the Count/Mass Distinction among Languages
  • 3.1 Introduction
  • 3.2 UG and Parameter Setting
  • 3.3 Count/Mass nouns in CLs
  • 3.3.1 Distinctions between Classifiers and Massifiers
  • 3.3.2 The Nature of Nouns in CLs
  • 3.4 Parametric Differences among Languages
  • 3.4.1 Equating Classifier with Plural Marker
  • 3.4.2 Mass Noun Hypothesis in CLs and NLs
  • 3.5 Summary
  • Chapter 4 Co-occurrence of Classifiers and Plural Markers
  • 4.1 Introduction
  • 4.2 Classifier and Plural Marker
  • 4.3 Plural Markers in CLs
  • 4.4 Data Description and Questions under Investigation
  • 4.4.1 Mandarin
  • 4.4.2 Japanese
  • 4.4.3 Korean
  • 4.4.4 Summary
  • 4.5 Classifier and Plural Marker
  • 4.6 Answers to the Three Questions
  • 4.7 Summary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A 详细中文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言者视角标记的内部层级制图[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多标记学习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17)
    • [3].文章标记效应对大学生快速学习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20(05)
    • [4].标记[J]. 女友(家园) 2020(02)
    • [5].手机找到了[J]. 幽默与笑话 2019(03)
    • [6].暮色之蓝[J]. 广西文学 2018(10)
    • [7].错乱的标记[J]. 数学小灵通(5-6年级版) 2017(10)
    • [8].幼儿园标志运用的实践与实例[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2(03)
    • [9].标记[J]. 中国诗歌 2012(10)
    • [10].多标记背景下基于粒标记规则的最优标记选择[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6(03)
    • [11].板边标记在PCB制造中的应用[J]. 印制电路信息 2015(07)
    • [12].“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语义的不对称[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9)
    • [13].大小标记[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5(03)
    • [14].英汉语中无标记被动的比较[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5].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的模型构建[J]. 生物学教学 2020(06)
    • [16].国外话题标记研究及其启示[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7].基于标记相关性的多示例多标记算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08)
    • [18].拉祜语的话题标记[J]. 民族语文 2015(05)
    • [19].汉英话题标记使用频率的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 [20].一种基于多示例多标记学习的新标记学习方法[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8(12)
    • [21].标记分布学习与标记增强[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8(05)
    • [22].全球支付产业标记化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金融电脑 2015(06)
    • [23].在Vista中批量添加照片标记的两种方法[J]. 电脑迷 2008(22)
    • [24].近十五年我国文章标记效应研究综述[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 [25].藏缅语的话题标记——兼与汉语比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6].感叹句标记手段的跨语言比较[J]. 汉语学报 2008(03)
    • [27].面向标记分布学习的标记增强[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7(06)
    • [28].“高”“矮”的有/无标记现象和原因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
    • [29].免标记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1)
    • [30].话题标记“啊、呢、吧、嘛”的功能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15(09)

    标签:;  ;  ;  ;  ;  ;  

    量词与复数标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