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怎样完成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的(论文文献综述)
徐振远[1](2021)在《4-5岁幼儿篮球教学大纲创编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孙浩[2](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青少年是清晨的太阳,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201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同年10月,又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它明确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发展。篮球运动作为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必修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喜爱,通过参加篮球运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篮球知识和篮球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敢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培养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针对小学篮球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是关键,但篮球基本技术较为复杂,小学生想要熟练掌握、提升以及应用较为不易,运用辅助练习方法是小学教学和训练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针对小学篮球教学的辅助练习方法和内容较少,所以如何运用辅助练习上好一节小学篮球课,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是每一位体育教育者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结合体育游戏趣味性强、富有教育性和健身性、内容形式多样、规则简单、便于开展等特点,在课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适时穿插新编体育游戏,进一步丰富小学篮球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水平,争取更好地完成小学篮球教学目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从济南市槐荫区具有一定篮球游戏操特色的大金小学中随机选取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即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其中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为对照组,另外10名男生10名女生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模式的篮球教学,实验组则引用体育游戏进行篮球教学,通过教学实验分析体育游戏对小学生篮球基本技术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的编选创新和应用推广提供一些帮助,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经过16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左右手控制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一分钟投篮的测试成绩均值上都有显着提高。2、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难度,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在小学篮球课中,传统教学模式和引用体育游戏的方法互有长短,二者应该合理结合,体育游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时的气氛沉闷,为课堂注入活力;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做游戏时课堂涣散无序的情况,还有助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刘明刚[3](2021)在《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三人制篮球运动是在半场进行的技战能主导类三对三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2017年,三人制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2019年11月1日我国三人制篮球男女组双双入围2021年东京奥运会名单,为我国三人制篮球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的攻防技战术特征进行总结与剖析,为促进我国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本文以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四强队伍在进攻移动技术方面,无球队员进攻移动运用次数多于有球队员进攻移动,无球队员进攻移动中无球队员向球、向空区、向篮、向人移动所占比重依次减小,有球队员进攻移动中运用持球突破较多。四强队伍在传球方面运用双手胸前传球及单手体侧传球技术最多,接球方面运用接中部位的球技术较多。四强队伍在抢进攻篮板球方面运用卡位抢篮板技术最多。2.通过投篮热图直观地看出四强队伍在投篮技术运用中,1分球得分技术主要是10区域合理冲撞区的投篮得分,此方式的投篮出手数最多且命中率最高。四强队伍在2分球得分技术上主要是接球投篮出手,其投篮区域多在弧顶及两侧45度。四强队伍的中距离投篮运用极少。3.四强队伍在进攻战术运用中掩护配合战术使用最多,传切配合、策应配合及突分配合使用较少。其中使用突分配合最多的是阿姆斯特丹球队,使用传切配合最多的是里加球队,策应配合最多的是诺维萨德球队,使用掩护配合最多的是普林斯顿球队。四强队伍在突分配合战术方面,运用突分传外多于突分传内。在掩护配合战术方面,无球掩护有球较多。四强队伍在传切配合战术方面,运用直接传切多于一传一切、隔位传切。在策应配合战术方面,诺维萨德球队及里加球队运用高低位策应较多,普林斯顿运用低位策应多于高位策应,阿姆斯特丹几乎不使用策应配合。4.四强队伍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多采用防投篮、防传球的防守技术。四强球队在防守无球队员时较多使用防摆脱接球、防空切的防守技术。四强队伍在抢防守篮板球时运用卡位抢篮板技术较多;在盖帽、抢断技术方面中,盖帽能力诺维萨德球队尤为突出,抢断能力阿姆斯特丹球队最突出。5.四强队伍在防守战术运用中以人盯人防守为主,交换配合防守为辅。三人制篮球攻防节奏快及对抗强度大,比赛中多采用人盯人防守,防对位球员时遇到挡拆及掩护采用换防,及时跟住进攻人员的突破。四强队伍在关门、夹击、补防、挤过、穿过和绕过配合的战术使用上明显少于人盯人防守和交换配合。6.四强队伍在攻转守中,主要是进攻方投篮命中后交换球权由攻转守,在投篮命中、投篮未中未抢到篮板球、进攻失误、进攻违例、进攻队员犯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四强队伍在守转攻时,主要是对方投篮命中后交换球权由守转攻,在防守篮板、对方投篮命中、抢断球、对方违例、对方犯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7.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相关性联系:进攻技术中无球进攻移动、有球进攻移动、传接球、1分球投篮、2分球投篮与进攻战术中突分配合、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的运用密不可分。防守技术中防有球、防无球、抢断盖帽与防守战术中关门配合、夹击配合、补防配合、挤过配合、穿过配合、绕过配合、交换配合、人盯人防守相辅相成。8.四强队伍的攻防技战术RSR值排序为:诺维萨德球队(1)>普林斯顿球队(0.75)>里加球队(0.5)>阿姆斯特丹球队(0.25)。四强队伍最终比赛排名为:诺维萨德球队(1)、普林斯顿球队(2)、里加球队(3)、阿姆斯特丹球队(4)。攻防技战术对球队综合比赛能力及比赛名次起决定性作用,攻防技战术更优的球队综合比赛能力及比赛名次更优。
林根盛[4](2021)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二零一七年正式提出“小篮球,大梦想”,通过开展小篮球运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儿童终身体育精神,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应用于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可行性在于该教学法充分利用小篮球的特点设计出纲要性的学习内容,由易到难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动作并以纲要信号图和录像视频的形式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是一种把运动技术的顺序、重难点由图表信号和视频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视频通过各种“信号”生动形象地把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概况出来。将“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应用于小篮球教学中,随机选取了广东省江门市尚进体育2个篮球兴趣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为20名11岁左右5年级小学生,实验班采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本人亲自对两个班学生进行上课,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30米快速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篮球基本技术(包括20S原地传接球、行进间曲线运球、60S罚球线投篮)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前测与后测,对前后测的数据并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来得出以下结论:(1)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的学习效果稍占优势。通过对两个班的篮球技能测试,对20S原地传球、60S罚球线投篮和行进间运球的考核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通过分析得出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2)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篮球的动机更强烈。在对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数据得出“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具有显着性差异。(3)采用纲要信号教学手段和传统讲解示范教学都可以提高学小生的篮球技术。使用“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实验班稍占优势原因在于“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视听感官系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廖冰心[5](2021)在《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试行),在高中试行体育模块化教学,确立了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教学目标的高中体育学科体系,在上海、北京等地试行两年之后,2020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对于高中体育课的教学将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教学意识与执教能力是研究的核心命题。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以高中篮球课程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围绕尝试性地进行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具体探讨如何开展基于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篮球课教学,以及如何实现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下的篮球课教学设计,通过研究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把握2020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理念,立足新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因此,本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研究中注重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将学科素养全面贯穿到篮球技能教学中,遵循学校体育教学规律,对篮球选项课模块、课时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建构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2.篮球课程是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中选修内容,本研究将高中篮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模块一和二是基础技术阶段,模块三和四是和提升技术,模块五和六是高阶阶段。鉴于篇幅限制,只进行了高一年级三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如在模块一、二中安排移动、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技术动作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在模块三中安排快攻与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等攻防技术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等内容。3.根据课程领域目标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和课时教学设计研究。在设计中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分目标中按照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十个维度进行了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选择。4.教学设计始终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为学生乐于参与各种学练活动,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及创作欲等;运动能力方面,表现为掌握篮球学练中的脚步动作、运、传、投、防及战术基础配合的关健,并能较好地完成组合练习;体育品德方面,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有道德和学习乐趣等。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篮球文化理念和相关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较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及基本战术配合;通过基本技战术的学习能综合运用及在实践中举一反三。5.本研究设计过程遵循体育教学设计程序。模块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背景分析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运用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学练和同学的帮助找出差异,及时纠正和重建认知结构。在模块设计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技能认知水平,促进其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具体为提升篮球选项课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组织小型篮球赛,提高篮球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制定合理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6.为检测教学设计效果,将其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实施,并采用观察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发现所研究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度、篮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氛围良好的篮球专项课中学习会使得效率更高,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趣味化的比赛或游戏中篮球变得生动有趣。
刘磊[6](2021)在《问题式导向(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基础建设强国和教育强国是中华文化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完成群众满意的文化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基于我国体育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的实施,我国体育教学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新颖的教学策略科学研究,如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动态个性化教学法、全程教学法等。根据知网和台体大图书馆阅读文章参考及查看体育教学策略,参考PBL教学篮球、羽毛球、舞龙舞狮、啦啦操等项目的方法。系统地组织总结了PBL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和体育教学策略,对普通篮球普修课程的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本文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了济宁学院篮球普修课中,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相关专家、教师的指导,确定研究具体内容:篮球基本技术(运球往返跑、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三步上篮))、身体素质、解决分析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济宁学院2020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16周32学时的教学实验。根据普修课两个班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确定其为同质水平,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0人,实验班有男生30人,女生10人。对照组男生29人,女生11人。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实验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下几点结论:(1)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教学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p>0.05),两个组在身体素质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BL教学法对身体素质是否有影响还有待探究。(2)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综合能力(学习兴趣、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进行了测试(p<0.05),说明两个组的综合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组的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法相比常规教学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测试(p<0.05),两个组的篮球基本技术(运球往返跑、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上篮(三步上篮))具有显着性差异。并且实验组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相比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
荣俊杰[7](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贾永桥[8](2020)在《目标导向教学法在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以河南大学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我国高校体育选项教学开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仍未在高校全面推广,尤其是大专院校。目前我国高校一个学期仅有18个教学周,学生体育课一个学期仅有36个学时,除去学期中间的考核所占用的课时和由于天气等不可控因素而调整的课时,留给学生学习的实际课时并不多,这也是影响高校体育选项教学推广的因素之一。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教学措施与方法至关重要。目标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教学方法。它的指导理论为现代教育理论,将三维目标定为中心,采取反馈和调节的手段,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它可以在引导教师的教学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明确的指导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目标导向教学法进行深入探究,以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为媒介,通过确定目标导向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并论证其应用的有效性,以探索出对推进高校体育选项教学改革有益的,可操作性更高、更易于推广的教学方法。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数理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对目标导向教学法在高校公体篮球课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为今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实验组成绩显着提高优于对照组,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采用目标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结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教学法;2.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成绩出现了不显着的退步;3.目标导向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建议:1.建议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采用目标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2.建议其他体育选项课教学采用目标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
丁振华[9](2020)在《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录像反馈对初一女生双手胸前投篮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馈是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习者通过接受外部环境带来的反馈,能够更好地建立对自身动作的认知,通过反馈提供的信息,经过内部加工处理后,把技术动作掌握的更加熟练。指导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性质,不同的任务难度,学习者初始水平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能够更快速准确的获得运动技能,进而提高技能的学习效果。运动技能的形成会因为反馈速度和反馈时机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技能学习效果。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方式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绩效特征上的差异的。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一女生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学习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录像反馈初一女生对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于为录像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组合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提高录像反馈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研究结合以往的研究选择正常速度,慢放速度,即时反馈,延时反馈四种录像反馈方式进行研究,把实验对象分为四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别随机选用一种录像反馈速度类型和时机类型进行教学,在16次的实验课程内,通过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得出相关数据,分析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录像反馈对初一女生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录像反馈方式的应用来观察哪种录像反馈方式更有利于双手胸前投篮技能的学习,以及影响程度是怎样的,经过整个实验过程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实验前测中,四组实验对象的测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证明四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的运动水平是没有显着差异的,符合实验标准。(2)在三次保持测试中,正常速度和慢放速度组的测试成绩最差,慢放速度+即时反馈组的测试成绩最好,正常速度+即时反馈组和慢放速度+延时反馈组的成绩始终位于中间,成绩接近,但都比正常速度+延时反馈组成绩高。(3)在迁移测试中,慢放速度+即时反馈组的成绩最好,正常速度+延时反馈的成绩最差,正常速度+即时反馈组和慢放速度+延时反馈组的成绩相接近,无显着差异。(4)在实验后测中,慢放速度+及时反馈组与正常速度+延时反馈组成绩差异较大,显着性为0.01,P<0.05,平均差值为10.4667,表明初一女生在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慢放速度+即时反馈成为四种反馈方式中,效果最好的录像反馈方式,而且对比正常速度+延时反馈的录像反馈组效果显着。结论:(1)在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学习的认知阶段,四种录像反馈方式无明显差异。(2)在速度类型上,慢放速度的录像反馈组取得的成绩高于正常速度的录像反馈组,表明在初中女生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教学中,慢放速度的录像反馈应用效果更好。(3)在时机类型上,即时录像反馈组取得的成绩高于延时反馈组取得的成绩,表明在初一女生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教学中,即时的录像反馈应用效果更好。(4)在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四种组合方式中,慢放速度+即时反馈组取得的成绩最好,表明慢放速度+即时反馈的录像反馈组合方式在初一女生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最好。从技能迁移上看,四组成绩相接近,慢放速度+即时反馈组的成绩最高,但差异不显着。表明四种录像反馈方式组合在初一女生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教学中迁移效果无明显差异。
牛博文[10](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小篮球运动员是国家篮球运动发展基石,同时为国家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储备人才,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几年篮球水平整体降低,急需发现和开拓优秀篮球运动员选拔渠道,创新选拔人才方式。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学校在“体教结合”理念下进行小篮球运动学习。目前小篮球在我国校园发展、研究还不全面,小学篮球教学没有因材施教,整体制约着小篮球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制定任务,分组练习,技能展示,效果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小篮球运动;查阅文献得知,此教学法在篮球、田径、排球项目中有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小学教学集中在文化理论课。本实验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西湾子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级,实验组30名同学、对照组30名同学。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进行本论文撰写,结论如下:(1)身体素质测试均有提高,在耐力、柔韧、灵敏、速度方面结果显示为实验组学生进步高于对照组学生,具有差异性(P<0.05)。(2)篮球技术中,运球、传球、投篮数据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团队责任感问卷测试中均显着提高,具有差异性(P<0.05)。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储备,提高灵活应变,调控课堂气氛的能力。(2)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提高学生学习难度和技能水平练习,注意水平不一的同学,给予更多关怀,帮助不同接受能力学生完成课程教学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热情。(3)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勤于鼓励学生学习状态,给予表现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二、我是怎样完成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是怎样完成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的(论文提纲范文)
(2)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1.3.3 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
2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资料法 |
2.1.2 专家访谈法 |
2.1.3 实验法 |
2.2 研究步骤 |
2.2.1 实验假设 |
2.2.2 研究变量 |
2.2.3 实验对象 |
2.2.4 实验时间 |
2.2.5 实验地点 |
2.2.6 实验指标与测试方法 |
2.2.7 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学安排对比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学生身体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3.2 实验前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2.1 实验前女子对照组和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2.2 实验前男子对照组和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3 实验后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3.1 实验后女子对照组和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3.2 实验后男子对照组和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4 实验前、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4.1 实验前、后女子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4.2 实验前、后男子组篮球基本技术测评的对比分析 |
3.5 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
3.5.1 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编选原则 |
3.5.2 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施要点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3)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
1.1.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协同提升的必要性 |
1.1.3 我国三人制篮球攻防技战术相关理论完善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相关概念研究 |
2.1.1 三人制篮球技术相关研究 |
2.1.2 三人制篮球战术相关研究 |
2.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1 三人制篮球技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2 三人制篮球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录像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体系的确立 |
4.1.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预选 |
4.1.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初选 |
4.1.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筛选 |
4.2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术特征分析 |
4.2.1 世巡赛四强队伍无球队员进攻移动特征分析 |
4.2.2 世巡赛四强队伍有球进攻移动技术特征分析 |
4.2.3 世巡赛四强队伍传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4 世巡赛四强队伍接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5 世巡赛四强队伍抢进攻篮板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6 世巡赛四强队伍投篮技术特征分析 |
4.3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战术特征分析 |
4.3.1 世巡赛四强队伍突分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2 世巡赛四强队伍掩护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3 世巡赛四强队伍传切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4 世巡赛四强队伍策应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4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
4.4.1 世巡赛四强队伍团队防守有球队员特征分析 |
4.4.2 世巡赛四强队伍团队防守无球队员特征分析 |
4.4.3 世巡赛四强队伍抢防守篮板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
4.4.4 世巡赛四强队伍个人防守技术统计分析 |
4.5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战术特征分析 |
4.5.1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基础配合特征分析 |
4.5.2 世巡赛四强队伍全队盯人防守特征分析 |
4.6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守转换特征分析 |
4.6.1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转守特征分析 |
4.6.2 世巡赛四强队伍守转攻特征分析 |
4.7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1 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2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3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分析 |
4.8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1 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2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3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9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RSR值与比赛综合能力及成绩排名的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 |
6 建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 文献综述 |
1.6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技术教学的理论可行分析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课中的应用 |
2.3.1 教学指导思想 |
2.3.2 教学目标 |
2.3.3 教学模式 |
2.3.4 教学评价 |
2.3.5 教学原则 |
2.3.7 操作程序 |
2.3.8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的信号选取 |
2.4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
2.5 实验设计 |
2.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篮球教学法的现状分析 |
3.2 小篮球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
3.3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法教案 |
附件二 传统教学法教案 |
附件三 学习篮球的动力驱动调查问卷 |
附件四 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件五 |
附件六 教学日历 |
附件七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顺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诉求的需要 |
1.1.2 基于2020 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2017 年《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准》试行后关于高中课程设计和篮球课程设计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问卷调查法 |
第三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 版)下的篮球课教学研究 |
3.1 解读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把握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
3.1.1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
3.1.2 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解读 |
3.1.3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结构 |
3.2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2.1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模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
3.2.2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教材内容分析 |
3.2.3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3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 |
3.3.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的学情分析 |
3.3.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目标设计 |
3.3.3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分析 |
3.3.4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中教学策略和手段 |
3.3.5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一设计案例 |
3.4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篮球选项课模块1 节选1 课时: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双手头上传球动作技术学习 |
3.4.2 篮球选项课模块2 节选1 课时:单双手反弹传球 |
3.4.3 篮球选项课模块3 节选1 课时: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三步上篮) |
3.5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 |
3.5.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思路 |
3.5.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过程性评价操作方式 |
第四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下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4.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
4.2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过程 |
4.2.1 模块教学实践过程 |
4.2.2 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
4.2.3 教学实践反思与完善 |
4.3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
4.3.1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
4.3.2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案例 |
4.3.3 落实新课程标准(2020)的效果分析 |
4.3.4 高中篮球选项课学生评价制度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反思 |
5.2.1 研究反思 |
5.2.2 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问题式导向(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PBL的相关概念界定及阐述 |
2.2 PBL的理论基础 |
2.2.1 相关理论 |
2.3 PBL的基本特征及实施原则 |
2.3.1 PBL基本特征 |
2.3.2 PBL的实施原则 |
2.3.3 PBL的运作模式 |
2.4 PBL国外研究现状 |
2.5 PBL国内研究现状 |
2.5.1 我国非体育学科领域中的教学研究 |
2.5.2 PBL在体育学科中的教学研究 |
2.6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点与思路 |
2.6.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2.6.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思路 |
2.7 PBL教学法与常规的篮球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
2.7.1 相同点 |
2.7.2 不相同点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基本情况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情况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
4.1.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基本技术分析 |
4.1.5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综合能力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合作、沟通能力分析 |
4.2.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基本技术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测试指标 |
附录4 |
附录5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研究综述 |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概念辨析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五)数理统计法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 |
(一)视角创新 |
(二)理论创新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运行层面 |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
二、体育师资层面 |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
三、场地设施层面 |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一、教学实验目的 |
二、教学实验对象 |
三、教学实验时间 |
四、教学实验程序 |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
二、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目标导向教学法在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以河南大学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校选项教学开展背景 |
1.1.2 目标导向教学法的来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高校体育选项教学开展的相关研究 |
1.4.2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开展的相关研究 |
1.4.3 关于目标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1.4.4 目标导向教学法在球类运动项目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
1.4.5 现有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体育选项教学 |
1.5.2 目标导向教学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分析法 |
2.2.6 行动研究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目标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创设 |
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显着性分析 |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克托莱指数差异显着性分析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前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对比分析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前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对比分析 |
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成绩差异显着性对比分析 |
3.3.1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对比分析 |
3.3.2 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对比分析 |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分析与对比 |
3.4.1 实验组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分析 |
3.4.2 实验组前测后测成绩变化分析 |
3.4.3 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分析 |
3.4.4 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变化分析 |
3.4.5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显着性及变化对比 |
3.5 教学实验的讨论 |
3.5.1 目标导向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的优点 |
3.5.2 目标导向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的缺点 |
3.5.3 目标导向教学法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评分标准 |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
附录D 教案 |
附录E 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 |
附录F 克托莱指数基本情况描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录像反馈对初一女生双手胸前投篮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运动技能学习的概念界定 |
2.1.2 反馈的概念界定 |
2.1.3 录像反馈的概念界定 |
2.1.4 篮球投篮的概念界定 |
2.2 反馈频率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相关研究 |
2.2.1 反馈频率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国内相关研究 |
2.2.2 反馈频率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国外相关研究 |
2.3 反馈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相关研究 |
2.3.1 反馈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国内相关研究 |
2.3.2 反馈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国外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逻辑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4.1 实验被试 |
3.2.4.2 实验内容 |
3.2.4.3 无关变量控制 |
3.2.4.4 实验器材 |
3.2.4.5 实验周期 |
3.2.4.6 数据分析 |
3.2.4.7 实验步骤 |
3.2.4.8 相关测验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学习效果总变化趋势分析 |
4.2 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
4.3 第一次保持测试比较 |
4.4 第二次保持测试比较 |
4.5 第三次保持测试比较 |
4.6 迁移测试成绩比较 |
4.7 实验后测成绩比较 |
5 讨论 |
5.1 实验前测 |
5.2 三次保持测试成绩 |
5.3 迁移测试 |
5.4 实验后测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验教学教案 |
附录 B 原始数据 |
附录 C 实验教学现场图片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1.4.2 研究视角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方法 |
2.1.2 体育教学方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1.4 小篮球运动 |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来源 |
2.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
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
2.2.4 任务驱动法相关学科研究综述 |
2.2.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研究综述 |
2.3 小篮球教学研究概述 |
2.3.1 小篮球运动研究概述 |
2.3.2 小篮球教学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目的和任务 |
3.3.2 实验对象 |
3.3.3 实验时间和地点 |
3.3.4 实验方法 |
3.3.5 实验假设 |
3.3.6 实验内容 |
3.3.7 实验流程 |
3.3.8 实验控制 |
3.3.9 实验注意事项 |
3.3.10 篮球体育健康课课时计划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显着性对比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显着性对比 |
4.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技能测试显着性对比 |
4.1.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技能动作评分显着性对比 |
4.1.5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体育学习篮球兴趣、学习态度、团队责任感测试维度显着性差异分析 |
4.2 实验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数据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测试数据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基本技术指标测试数据分析 |
4.3 实验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篮球兴趣、学习篮球态度,团队责任感测试显着性对比 |
4.3.1 实验后任务驱动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篮球兴趣的分析 |
4.3.2 实验后任务驱动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篮球态度的分析 |
4.3.3 实验后任务驱动法对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篮球之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
附录2 篮球技能测试评分表 |
附录3: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用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我是怎样完成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的(论文参考文献)
- [1]4-5岁幼儿篮球教学大纲创编及实证研究[D]. 徐振远.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孙浩. 山东体育学院, 2021(02)
- [3]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D]. 刘明刚.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纲要信号+视频”教学手段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林根盛.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D]. 廖冰心.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问题式导向(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 刘磊.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7]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目标导向教学法在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以河南大学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为例[D]. 贾永桥. 河南大学, 2020(02)
- [9]不同速度和不同时机的录像反馈对初一女生双手胸前投篮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丁振华. 河南大学, 2020(06)
-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牛博文.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