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并发症CT分析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CT分析

曹晖(湖北麻城第二人民医院438000)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27-02

【摘要】目的提高急性胰腺炎并发症CT再认识。方法搜集33例经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CT资料,对其并发症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并发胰腺坏死和/或出血;10例并发胰周积液;8例并发假性囊肿;6例并发蜂窝织炎;2例并发脓肿;23例并发胆系结石,8例并发胆总管狭窄、梗阻;15例并发胸膜反应,8例并发下肺炎症;1例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急性胰腺炎可引起系列并发症,CT是最重要的有效检查手段。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病理变化复杂多样,重症患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文献报道国外20%—40%,国内21%—38%。本文针对AP并发症,作如下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该疾病的再认识。

1资料和方法

搜集我院CT诊断AP,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患者33例,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13—79岁,平均45.6岁。临床表现多为中上腹痛,向肩背放射;恶心、呕吐;严重者伴随休克症状。

全部病例采用日本岛津SCT—4500TE型扫描机,层距、层厚5-10mm。扫描前0.5小时口服1.5%泛影葡胺400-500ml。上床前再服200-300ml,充盈十二指肠和空肠。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视病情加扫盆腔。23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60%泛影葡胺80-100ml,流量2.0-3.5ml/s。14例1-6周复查。

2结果

33例AP患者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并发症,其具体表现归纳如下:

2.1胰腺坏死和/或出血17例AP腺体出现低和/或高密度影,1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强化。

2.2胰周积液10例AP胰周示水样密度影,7例居小网膜囊,2例居左肾前间隙,1例居左结肠旁沟。

2.3蜂窝织炎6例AP胰周示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缘模糊.治疗后4例复查显示病灶密度降低,边缘渐清。

2.4假性囊肿8例AP复查显示薄壁水样密度占位,居胰头、体、尾和小网膜囊比例为1:3:1:3。增强扫描病灶更清楚,壁不同程度强化,内容物均不强化。8例患者CT首检均未见此征象。

2.5脓肿2例AP表现厚壁液性占位,边缘不规则,1例AP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泡影,增强扫描病灶实体明显强化。

2.6胆系并发症15例并发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3例胆囊、胆管混合性结石;8例并发胆总管狭窄、梗阻。

2.7胸部并发症15例AP并发胸膜肥厚、粘连和/或胸腔积液,8例并发下肺炎症。

2.8血管并发症1例AP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

3讨论

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间隙,右侧端位于十二指肠圈内,左侧伸达脾门,前隔网膜与胃相邻,后为腹膜后大血管中线区域,AP通过多种途径向腹膜后或腹腔扩散,引起系列并发症。CT是胰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正确诊断不同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3.1AP的扫描技术

胰腺体积小,CT扫描层距、层厚为3-5mm,甚至更薄;AP常累及胰周组织和器官,扫描范围应大,层距、层厚5-10mm。CT扫描采用平扫和增强相结合的方法。CT对胰腺增强扫描大致可分为四时期:(1)动脉期(18S±),(2)胰腺期(35-40S),(3)门脉期(60S±),(4)肝脏期(65-70S),选择(2)(3)期扫描,可使胰腺实质——病灶差值最大,此时胰周动静脉显示最佳,不仅有利于显示胰腺坏死出血和水肿,而且有利于判断胰周血管受累状况。

3.2AP并发症CT各论

3.2.1胰腺坏死和/或出血CT表现主要反映在密度(CT值)变化方面,坏死区CT值较充血水肿区CT值更低,大部分位于胰体尾包膜下,有时显皂泡状,包膜增厚或包膜下积液;急性出血区CT值高于正常胰体,亚急性或慢性期出血,该区CT值呈水样,但二者增强扫描具有病灶不强化的共同特点。

3.2.2胰周积液急性液体聚集发生AP早期,发生率约30%-50%,液体聚积在胰内或胰周,一般无清晰的囊壁,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以小网膜囊最为常见,次为左肾前间隙,前者为一潜在间隙,与胰腺仅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后者为腹膜后腔另一薄弱点。该液体CT值与水近似,如蛋白含量高,则CT值更高,增强扫描时病灶显示更清晰,不强化。病灶可出现不同转归,一部分可自行吸收,或局限化,经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或继发感染形成蜂窝织炎或脓肿。

3.2.3蜂窝织炎由含蛋白酶的胰液引起胰腺炎性肿块和胰周脂肪坏死,常发生于胰体尾,其CT密度较单纯液体高,而且密度不均,穿刺抽不出液体,不宜作引流。同胰周积液扩散途径一样,病变首先多累及小网膜囊和左肾前间隙,依病变轻重程度不同,CT表现为肾前筋膜增厚,大片不规则软组织影、肾晕症等系列征象。病变若进一步沿肠系膜扩散,可引起胃壁反应性增厚、肠麻痹、肠梗阻、肠狭窄、胰性腹水和瘘管等形成。

3.2.4假性囊肿大约在AP病程的4-6周形成,是胰周积液未能及时吸收,被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包裹所致,发生部位与积液的扩散途径和范围密切相关。本组病例发现10例CT首检胰周积液患者,1-6周复查,其中8例发生假性囊肿,可见其发生是胰周积液的病程演绎,形成该并发症最重要的病理基础。CT表现为囊性占位,壁可由薄变厚,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厚度密切相关,部分自行吸收和缩小,多数与胰管相连,囊液排入肠道,部分破入腹腔或胃肠道继续引起系列并发症。

3.2.5脓肿多发生于重病AP患者,部位多位于胰周,部分发生在远离胰腺的腹膜后腔、腹腔或盆腔。CT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的液性低密度灶,壁较厚且外缘不规则,增强扫描壁明显强化,2例AP脓肿病理证实壁含较丰富的肉芽组织。如病灶内有在气泡,则可进一步确立诊断。

3.2.6胆系并发症胆系结石与AP密切相关,国内1/2以上AP患者并发胆管疾患,其原因在于(1)壶腹部发生胆石梗阻引起胆汁返流入胰管;(2)胆石移行损伤oddi括约肌,致富含肠激酶肠液返流入胰管;(3)胆管穿过腺头,炎症或囊肿压迫引起胆管狭窄、梗阻。

3.2.7胸部并发症AP患者血中含较高的三酰甘油损伤毛细血管管膜,导致腺泡性渗出,CT表现肺内高密度且可合并胸膜、心包反应。此外,胰液将沿腹膜后固有腹膜反折间隙向上扩展,经食管、主动脉裂孔到达膈肌角和纵隔,经肺根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

3.2.8血管并发症AP可致门脉系统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随后伴侧支循环建立;另种为胰液或炎症侵犯胰周血管,遂致血管出血,一般发生缓慢,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以脾动脉最为常见,其次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本组病例即为后者形成并发症。病情严重时,动脉瘤破裂,造成腹腔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加上胰酶释放,胰腺坏死等复合作用,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3.2.9其它并发症AP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器质性改变,CT能不同程度监测,Arita等发现重症AP病人可引起肝脏低密度改变,是由于肝脏血流发生重新分布,应和肝脏原发性病变鉴别。Rypens等发现重症AP病人的脾实质梗死,包膜下积液,脓肿等并发症。

AP可分为单纯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前者病情较轻,一般不引起并发症,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后者死亡率高,预后凶险,本组病例表明,对重症AP患者,CT能及时提供信息资料,较准确判断多种并发症,随访了解病变逍退、吸收和进展,甚至在CT引导下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培养和对脓肿外引流。由此可见,CT在AP并发症诊断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脾胰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27—232.

[2]王中秋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与动态观察.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3,23(9):500-568.

[3]AritaT,etal.Hepaticperfusionabnormalitiesinacutepancreatitis:CTappearanceandclinicalimportance.Abdomimaging,1999,24(2):157-162.

[4]RypensF.etal.Splenicparenchymalcomplicationsofpancreatitis.CTFindingsandnaturalhistory.JComputAssistTomogr,1997,21(1):89—93.

标签:;  ;  ;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CT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