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氨基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以氨基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生物矿化理论的引导下,以无机纳米及微米结构材料的仿生合成工作为宗旨,将最主要的生物材料——碳酸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出具有多种特殊精美形貌的碳酸钙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天冬氨酸为有机质,采用碳化的方法,制备出分散性很好的方解石纳米碳酸钙粒子,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以制备出花状、枝状、短链状等多种形貌碳酸钙粒子。首次在甲硫氨酸存在的条件下,采用液相法,合成由纳米碳酸钙微粒自组装形成的类姜状球霰石碳酸钙粒子,根据其合成的粒子表征,提出了合理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仿生矿化理论的理解。将丙氨酸加入到碳化体系中,在其为有机质诱导作用下,通过温度、浓度等条件控制,制备出花状、枝状的碳酸钙粒子。以组氨酸为有机质,液相诱导合成针状碳酸钙,有利于其在工业上广泛应用。本论文将与生命体相关的氨基酸引入到碳酸钙的仿生合成过程中,通过实践合成了多种特殊形貌和多种晶型共存的碳酸钙材料。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探讨是对仿生矿化概念的深化,有望为今后的工业生产提出新的指导思路。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生物矿物
  • 1.2.1 生物矿物学概述
  • 1.2.2 生物矿物的种类
  • 1.2.3 生物矿物体的结构
  • 1.2.4 生物矿物体的类型及形态
  • 1.3 生物矿化
  • 1.3.1 生物矿化概述
  • 1.3.2 生物矿化材料
  • 1.3.3 生物矿化的特点
  • 1.3.4 生物矿化的过程
  • 1.4 仿生合成
  • 1.4.1 仿生合成概述
  • 1.4.2 仿生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3 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前景
  • 1.5 碳酸钙的仿生合成
  • 1.5.1 碳酸钙仿生合成概述
  • 1.5.2 有机质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
  • 1.6 氨基酸
  • 1.6.1 氨基酸的结构、名称及其性质
  • 1.6.2 氨基酸的代谢
  • 1.6.3 氨基酸的营养作用
  • 1.6.3 氨基酸的营养作用
  • 1.6.4 氨基酸的应用
  • 1.7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以天冬氨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及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测试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3 形貌的控制'>2.3.1 L-天冬氨酸对CaCO3形貌的控制
  • 3 晶体的晶相组成'>2.3.2 L-天冬氨酸作用下CaCO3晶体的晶相组成
  • 2.3.3 红外(FT-IR)光谱分析
  • 2.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以甲硫氨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测试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FESEM分析
  • 3.3.2 XRD分析
  • 3.3.4 TGA分析
  • 3.3.5 甲硫氨酸在碳酸钙结晶过程中的作用
  • 3.3.6 熟化时间的影响
  • 3.3.7 仿生矿化机理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以丙氨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 4.1 引言
  • 4.2 碳化法仿生合成碳酸钙
  • 4.2.1 试剂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测试分析方法
  • 4.2.4 结果与讨论
  • 4.3 液相法仿生合成碳酸钙
  • 4.3.1 试剂及仪器
  • 4.3.2 实验方法
  • 4.3.3 测试分析方法
  • 4.3.4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以组氨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及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3 测试分析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FESEM分析
  • 5.3.2 XRD分析
  • 5.3.3 TEM分析
  • 5.3.4 FT-IR分析
  • 5.3.5 不同添加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5.3.6 产品的白度
  • 5.3.7 产品的吸油值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机质复合肥的技术开发总结[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9(05)
    • [2].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与固定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17(04)
    • [3].二连盆地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6)
    • [4].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的方法对比[J]. 广东化工 2017(14)
    • [5].烃源岩中黏土与可溶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展望[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6].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所含有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6)
    • [7].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3)
    • [8].长江口外浮游植物死亡释放溶解有机质的降解及其溶氧消耗[J]. 海洋与湖沼 2015(05)
    • [9].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表征:从流域到深海[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9)
    • [10].可溶有机质介导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5(03)
    • [11].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 [12].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1)
    • [13].天然有机质及其在地表环境中的重要性[J]. 湖泊科学 2008(01)
    • [14].什么是水溶性有机质?[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7(17)
    • [15].水体溶解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2)
    • [16].生物-有机质与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 2014(05)
    • [17].辽河西部凹陷富有机质沉积识别及控制因素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3)
    • [18].水溶性有机质原位覆盖对含硫煤矸石的污染控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9)
    • [19].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J]. 环境化学 2012(03)
    • [20].海洋有机质的光谱分析方法评述[J]. 海洋通报 2018(06)
    • [21].有机质与铀成矿关系探讨[J]. 矿物学报 2013(S2)
    • [22].烃源岩中有机质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 [23].土壤斥水性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3)
    • [24].有机质贫缺引发稻田亚健康[J]. 湖南农业 2012(10)
    • [25].水环境中天然溶解有机质分子量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4)
    • [26].活性有机质有关指标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 [27].有机质积累和酸化对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潜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03)
    • [28].微波消解秸秆水溶液中有机质的分离[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6)
    • [29].泥页岩中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微结构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30].可溶有机质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3(10)

    标签:;  ;  ;  

    以氨基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