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研究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研究

论文题目: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宋丽琴

导师: 王占福

关键词: 左传,行人辞令,委婉语

文献来源: 河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古人行文说话时出于种种考虑,往往含蓄有致、委婉曲折,这在儒家经典《左传》行人辞令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点缀其间的精炼深刻、积蕴丰厚的委婉语,即春秋行人在重大外交活动中的专对之辞,历来受到学者们的肯定,以其独具的魅力,别丌修辞学史上的一一朵奇葩,昭示着在修辞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标志着春秋时代委婉修辞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也标明了我国委婉修辞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沦文结合修辞心理学、认知修辞学、接受修辞学等6 订辈的最新研究理论,通过透视《左传》行人辞令委婉语中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经穿纬插的网络式体系,紧密联系行人辞令中委婉语所诞生的特定时代背景,首先侧重分析了易为研究者们所忽视的制约其存在的潜在因素。在占有大量具体材料的基础土,立足于语苦学的角度,从选用表谦敬语词和表讳饰性语词、巧妙变换表达手法、恰当选用不同的语气等四个方面归纳出行人辞令委婉语常见的表现形式,并动态地剖析了其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所呈现出的语言特色。其次,论文从修辞是为时代服务的这‘理念出发,进一步剖析了行人辞令委婉语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交际辞令的时代特定性和隐含性特征,一改以往研究者只锁定委婉语表达者的研究方向,而从重视接受者这一角度分析了行人辞令委婉语所具有的很强的可接受性特征:最后,论文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了行人辞令委婉语之所以在《左传》行人辞令中大量存在的深刻的文化心理因由。

论文目录:

前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 对《左传》及行人辞令的研究

(二) 关于委婉语的研究

三、语料来源、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生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政治需要提供赖以存在的社会舞台

第二节 文化氛围提出必备的素质要求

第二章《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

第一节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的语言特色

第三章《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的时代特征

一、特定性

(一) 特定的礼文化氛围

(二) 特定的外交场合

二、隐含性

三、可接受性

第四章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生成的文化心理因由

一、春秋时期尚礼思想的制约

二、恪尽职守、忠君卫国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三、君王作为特殊权势角色接受者的心理反应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一览表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03

参考文献

  • [1].《左传》时间副词研究[D]. 张守涛.西北大学2012
  • [2].《左传》人名文化研究[D]. 马沁芳.河北师范大学2012
  • [3].《左传》之字用法研究[D]. 杨珂.陕西师范大学2009
  • [4].《左传》“所”字及“所”字结构研究[D]. 高留香.暨南大学2007
  • [5].《左传》军事词语研究[D]. 罗蓓蕾.广西师范大学2004
  • [6].《左传》成语研究[D]. 周海林.内蒙古大学2011
  • [7].《左传》反义词探析[D]. 黄辉.内蒙古大学2004
  • [8].《左传》祈使句结构特点研究[D]. 杨佳宁.西北大学2015
  • [9].《左传》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的比较研究[D]. 霍文文.温州大学2017
  • [10].《左传》军事类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 王旭东.内蒙古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左传》行人及其辞令研究[D]. 张军委.西北师范大学2011
  • [2].《左传》语言的文学性研究[D]. 汤霞.华中师范大学2011
  • [3].《左传》礼貌用语研究[D]. 许夙慧.兰州大学2008
  • [4].春秋行人辞令研究[D]. 王俊.华中师范大学2008
  • [5].《左传》军事词语研究[D]. 罗蓓蕾.广西师范大学2004
  • [6].《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 何爱英.河南大学2001

标签:;  ;  ;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