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nanopartices,SLN)是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在10~lOOOnm之间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替代乳剂、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粒的新型胶态给药系统。相比于其它载体系统,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备简单,易大规模生产、控制释放和靶向给药等优点。但是,在储存过程中,SLN因脂质的晶型容易发生转变,存在物理不稳定性。此外,虽然SLN可用作口服吸收差的药物的载体,但其口服吸收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合成了 N-三甲基-N-辛烷壳聚糖(TMACS),将其作为乳化剂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TMACS-SLN)。本文以高脂溶性的环孢素A(Cyclosporin A,CyA)为模型药物,采用高速分散-超声法制备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CyA-TMACS-SLN),并对各种处方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CyA-TMACS-SLN受均质速度及时间、超声功率及时间、脂质原料与TMACS的质量比、药物的浓度的影响。确定最优处方为:均质速度11OOOrpm、均质持续时间3min、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6min、Compritol 888 ATO 与 TMACS 的质量比为 1:1、CyA 浓度 2.5mg/mL。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TMACS-SLN和CyA-TMACS-SLN的粒子形态均为球形或近球形,平均粒径均小于300nm,PDI均小于0.5,zeta电位均大于+30mv。采用两种方法——超速离心法和凝聚离心法测定CyA-TMACS-SLN的包封率,结果均高于80%,且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相差不大。DSC、X衍射及FT-IR初步判定CyA以无定形或分子形式存在SLN中,TMACS与脂质原料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且TMACS降低脂质结晶度的能力较Poloxamer 188强。通过TMACS-SLN乳化活性指数测定和体外生物粘附性试验,初步判定TMAC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生物粘附性,其生物粘附性大于Poloxamer 188。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以TMACS为乳化剂制备的TMACS-SLN和CyA-TMACS-SLN于4°C或25°℃条件下放置6个月,脂质晶型均未发生明显转变。然而,在相同制备条件下,以Poloxamer 188为乳化剂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于4°℃或25°℃条件下放置6个月,脂质晶型均在一定程度上由亚稳态向稳定态转变。结果表明,以TMACS为乳化剂比以Poloxamer 188为乳化剂制备的SLN稳定,TMACS较Poloxamer 188更能抑制脂质晶型的转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固体脂质纳米粒论文; 三甲基辛烷壳聚糖论文; 乳化剂论文; 环孢素论文; 稳定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