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研究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研究

论文摘要

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区域面积大、资源丰富的国有林区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生态保障,而且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国有林区作为独立发展的特殊区域,只有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增强国有林区的综合竞争能力。论文对我国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简称: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如下内容。对国有林区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研究的目的意义,并从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竞争力提升措施、国有林区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设计了论文的研究方案。由于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紧密联系的方面,使研究工作涉及面很广,涉及的理论很多。论文剖析了竞争战略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系统理论,提出了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理论、国有林区可持续竞争能力理论,建立了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分析研究的理论框架。鉴于理论界对竞争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争议,这使得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论文对此进行了辨识,强调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社会三要素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并剖析了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和国际化竞争优势。结合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内涵,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内部机制要素,深入探讨了国有林区网络竞争力、系统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模型。以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形成机理为基础构建了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实例,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运用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结论,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系统论述的基础上,从生态子系统竞争力、经济子系统竞争力、社会子系统竞争力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提升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并从森林资源监督体制建设、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设、国有林区政府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国有林区投资体制建设、国有林区对外贸易交流、国有林区劳动力流动、国有林区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评述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2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研究
  • 2.1 竞争战略理论
  • 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 2.3 空间集聚理论
  • 2.3.1 产业区及古典区位理论
  • 2.3.2 增长极理论
  • 2.4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系统理论
  • 2.4.1 生态系统理论
  • 2.4.2 经济·社会系统理论
  • 2.4.3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 2.4.4 系统经济理论
  • 2.5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理论
  • 2.5.1 生态优先发展
  • 2.5.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 2.5.3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
  • 2.5.4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和谐
  • 2.6 国有林区可持续竞争能力理论
  • 2.6.1 国有林区的竞争优势
  • 2.6.2 国有林区可持续竞争优势
  • 2.6.3 国有林区可持续竞争能力
  • 2.7 本章小结
  • 3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特性分析
  • 3.1 国有林区的发展状态
  • 3.1.1 国有林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 3.1.2 国有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特征
  • 3.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 3.2.1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 3.2.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内涵辨识
  • 3.3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特性分析
  • 3.3.1 综合性
  • 3.3.2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 3.3.3 核心竞争优势和国际化竞争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4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的构成及形成机理
  • 4.1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4.1.1 国有林区生态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 4.1.2 国有林区经济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 4.1.3 国有林区社会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 4.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4.2.1 国有林区网络竞争力和系统竞争力的提出
  • 4.2.2 国有林区网络竞争力的形成
  • 4.2.3 国有林区系统竞争力的形成
  • 4.2.4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形成
  • 4.2.5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形成的机理模型
  • 4.2.6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本质
  • 4.3 本章小结
  • 5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
  • 5.1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5.1.2 评价指标的筛选、具体解释与总体框架设计
  • 5.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设计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及评价模型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实证研究
  • 6.1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6.1.1 生态因素分析
  • 6.1.2 经济因素分析
  • 6.1.3 社会因素分析
  • 6.2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
  • 6.2.1 指标权重及其取值
  • 6.2.2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 6.3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6.3.1 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6.3.2 经济系统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6.3.3 社会系统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对策
  • 7.1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7.1.1 提升的指导思想
  • 7.1.2 提升的基本原则
  • 7.1.3 提升的总体目标
  • 7.2 提升国有林区生态系统竞争力
  • 7.3 提升国有林区经济系统竞争力
  • 7.3.1 促进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和谐发展
  • 7.3.2 培育发展国有林区产业集群
  • 7.3.3 提升国有林区微观主体竞争力
  • 7.3.4 推进国有林区市场化进程
  • 7.4 提升国有林区社会系统竞争力
  • 7.4.1 创造国有林区发展的宽松软环境
  • 7.4.2 提升国有林区的基础设施竞争力
  • 7.4.3 提升国有林区的区际协调能力
  • 7.4.4 推进国有林区城镇化进程
  • 7.5 促进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7.6 本章小结
  • 8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障
  • 8.1 改革森林资源监督体制和制度
  • 8.2 改革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 8.3 改革国有林区投资体制和制度
  • 8.3.1 调整引资战略
  • 8.3.2 提供引资优惠政策
  • 8.3.3 改善整体投资环境
  • 8.4 改革国有林区政府管理体制
  • 8.5 改革国有林区林权制度
  • 8.6 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 8.6.1 制定《国有林区生态效益补偿办法》
  • 8.6.2 设立森林生态消费税
  • 8.7 完善国有林区对外贸易交流制度
  • 8.7.1 消除国有林区贸易封锁
  • 8.7.2 简化贸易流程
  • 8.7.3 协调国有林区内外贸易关系
  • 8.8 完善国有林区劳动力流动制度
  • 8.8.1 促进劳动力区际流动
  • 8.8.2 促进劳动力区内流动
  • 8.9 完善国有林区企业管理制度
  • 8.9.1 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 8.9.2 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 8.9.3 创建信息服务平台
  • 8.10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提升案例:伊春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 附录2 国有林区综合竞争力评价判断矩阵的计算过程
  • 附录3 隶属度函数的计算过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二步测度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2)
    • [2].雅长林区生态扶贫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02)
    • [3].天祝县林区生态问题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13)
    • [4].加强森林资源“保”和“育”是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2)
    • [5].关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思考[J]. 林业经济 2014(09)
    • [6].浅谈林区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改革[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3)
    • [7].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构建黔东南林区生态旅游的设想[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8].加强思政工作 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J].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7(04)
    • [9].形成保障林区生态建设的制度合力[J]. 奋斗 2015(02)
    • [10].林区生态建设与经营趋势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5(02)
    • [11].国有林区生态移民的策略[J]. 中国林业 2009(10)
    • [1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建设林区生态文明[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2)
    • [13].林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其对林区农民的影响[J]. 绿色科技 2017(13)
    • [14].东北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20(04)
    • [15].创新林区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例[J]. 林业经济 2014(07)
    • [16].关于林区生态产业建设的探讨[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3)
    • [17].森林资源的保育措施[J]. 北京农业 2015(12)
    • [18].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推进林区生态保护[J]. 财经界 2009(03)
    • [19].制度环境与生态建设:林区生态价值实现的多维审视[J]. 知与行 2016(01)
    • [20].林业地位的提升给林业发展带来机遇[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01)
    • [21].天山中部林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2].加强林区生态和谐建设[J]. 现代园艺 2012(21)
    • [23].引入林农意愿因素国有林区生态补偿价值模糊综合评估——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10)
    • [24].担植物保育生态重托 走园林科技创新之路[J]. 今日重庆 2019(12)
    • [25].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3(02)
    • [26].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吉林林业科技 2009(03)
    • [27].关于支持发展林蛙养殖加工产业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2)
    • [28].浅谈实施国有林区生态移居工程的必要性[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7)
    • [29].浅谈林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前景[J]. 民营科技 2011(02)
    • [30].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J]. 奋斗 2018(10)

    标签:;  ;  ;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