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王蒙小说与苏俄文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 朱静宇
导师: 方汉文
关键词: 苏俄情结,少共情结,历史反思,文体探索,文学多元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百年来,苏俄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的密切程度,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学所无法比拟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两国相近的经世致用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中长期贯穿其中的文以载道的济世观念,同苏俄文学浓厚的同情下层人民、宣传道德教化的创作特色,构成了中国文学对苏俄文学借鉴与接受的深层缘由。同时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向苏联学习不仅成了新中国的政治理想,也使中国文学无保留地向苏俄文学倾斜。这造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空前的对苏俄文学的译介热潮。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作家王蒙受苏俄文学的影响,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浓浓的苏俄情结,几乎是别无选择。 在上篇思想编中,本论文从1、少共情结与英雄史观;2、人道主义与人性异化;3、面向生活与揭露矛盾;4、历史反思与理性精神这四方面综合阐述了苏俄文学对王蒙创作思想特征的影响。王蒙自身特殊的革命经历,苏联文学中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光辉的布尔什维克的艺术形象,使得王蒙始终跳动着一颗少年布尔什维克的心;苏联文学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从一开始就吸引着王蒙,缔造着他文学创作的英雄史观。王蒙对高尔基“文学是人学”观点的认同,使得其作品关注人的命运,表现人的仁慈善良,颂扬小人物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在苏联作家“积极干预生活”、“揭露阴暗面”、“写真实”等文学主张的倡导下,五十年代的文学先锋王蒙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着面向生活,把生活中的真实的矛盾和冲突、激情与沉思告诉读者。苏联文学通过对官僚主义体制弊端的针砭、对极左思潮所造成的伤痕的摹写所进行的历史反思震撼着王蒙,他毫不犹豫地对中国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同时,王蒙继承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对人性的考量和对灵魂拷问的传统,对中华民族进行着理性的追问与反思。 在下篇艺术编中,笔者从1、文体探索与语言个性;2、心理描写与叙述视角;3、文学多元与艺术渗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苏俄文学对王蒙艺术上的影响。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苏俄文学大师们的艺术探索精神,激励着王蒙不断地进行艺术的创新。在王蒙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中,果戈理、契诃夫等苏俄作家的幽默反讽的语言特色,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艾特玛托夫的心理时空的叙述模式,为王蒙新时期小说的创新开辟了
论文目录:
引言 浓得化不开的苏俄情结
绪论 时代风尚与价值取向
上篇 思想编
第一章 少共情结与英雄史观
第二章 人道主义与人性异化
第三章 面向生活与揭露矛盾
第四章 历史反思与理性精神
下篇 艺术编
第五章 文体探索与语言风格
第六章 心理描写与叙述视角
第七章 文学多元与艺术渗透
余绪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 张喜田.复旦大学2005
- [2].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 荆亚平.浙江大学2005
- [3].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 刘晓军.华东师范大学2007
- [4].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 孙国亮.上海大学2007
- [5].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 朱美禄.四川大学2007
- [6].形式与细读: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研究[D]. 王凌.南开大学2009
- [7].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D]. 王素霞.山东师范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叙述的交响[D]. 祝欣.河南大学2009
- [2].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 夏义生.湖南师范大学2010
- [3].影响·契合·创造[D]. 樊星.华中师范大学2000
- [4].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 曾利君.四川大学2005
- [5].中国批评视野中的俄苏“红色经典”[D]. 余嘉.华东师范大学2006
- [6].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 陈黎明.苏州大学2005
- [7].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 南志刚.苏州大学2005
- [8].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D]. 章池.苏州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