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结构工程
作者: 刘建民
导师: 李慧民
关键词: 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模型,计算长度系数,承载力,成本,资源
文献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形式,模板工程在建造这些结构构件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土建工程中,模板工程成本占到总成本近三分之一;模板坍塌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建筑施工事故中也占很大份额。近年来,大跨度、高净空混凝土结构大量出现,模板及其支架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及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国内所使用的模板支架中,由钢扣件和钢管组成的模板支架由于构造简单、通用性强、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较好等原因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相关的混凝土模板支架坍塌事故也时有发生,这已成为困扰目前建筑业的一大难题。一般认为,造成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在技术方面主要表现为规范不完善;而在管理方面则主要是程序上的混乱和方法上的欠缺。虽然相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模板支架的验收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并不具体,现场操作不定性很大;钢管模板支架在国内已使用了很多年,但直到2001年国家才颁布与之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在这本规范中模板支架还只是处于边沿地位,而且一些关键的规定还是照搬国外的。由于国内外模板支架在构造上的差异,很多研究者已指出这种照搬是不安全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本文以前人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现场调研等完成了下列工作: 1、通过对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现有计算模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用于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计算模型——理想刚架模型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法。利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整架试验资料,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确定了刚架模型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的数值;发现该系数确实独立于架体构造及约束条件。利用
论文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1.1 引言
1.2 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设计与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体系力学计算基础
2.1 模板结构体系稳定理论基础
2.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计算方法
2.3 模板结构体系有限元分析基础
2.4 用ANSYS软件进行模板支架的稳定性分析
3 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研究
3.1 模板支架的计算模型研究
3.2 理想刚架模型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法
3.3 理想刚架模型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法的合理性分析
3.4 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分析
3.5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对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的影响
3.6 构造因素对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4 施工状态下模板结构体系的构造研究
4.1 混凝土模板结构体系施工情况
4.2 混凝土模板结构体系的荷载计算
4.3 施工现场实际构造条件下模板支架立杆安全间距分析
4.4 施工状态下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5 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安全管理研究
5.1 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法律规定
5.2 模板结构体系坍塌事故分析
5.3 模板支架施工安全验收及评价标准
5.4 模板支架施工安全状态综合评价
5.5 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6 混凝土结构模板工程施工资源与成本管理研究
6.1 模板工程施工资源与成本管理概述
6.2 模板工程施工成本与资源消耗预测
6.3 模板工程施工成本计划编制
6.4 多项目施工且供给随时间变化时的资源调配问题
6.5 考虑资源变动费用时的多资源网络计划均衡优化方法
7 混凝土模板结构体系施工控制实例
7.1 工程简介
7.2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7.3 模板工程设计计算
7.4 模板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
7.5 模板工程成本与主要资源需要量计算
8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课题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模板支架承载特性及其节点半刚性研究[D]. 郭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承体系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 陆征然.天津大学2010
- [2].大体积混凝土非荷载应力的施工系统控制[D]. 李潘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 [3].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D]. 李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4].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结构早期裂缝防治研究[D]. 陈斌.浙江大学2005
- [5].工程项目控制与协调机理研究[D]. 赛云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6].桥梁钢管支架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 王有志.天津大学2004
- [7].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 董大旻.同济大学2007
- [8].扣件联接钢结构的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 胡长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