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而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地说分为三个方面,即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加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特别是有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长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的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其主要表现在:研究的深度不够;研究的即时性不够;研究的系统性不够。本文力求克服这些不足。文中采用文献研读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特别是比较的方法,紧紧地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特别是对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表现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在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其次表现为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也集中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深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精神支柱、科学方法和指导思想。在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着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三个思想解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新表现为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了“四最”,即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在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着重要求: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必将在新的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