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

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铝工业迅速发展,氧化铝产量已达1900万吨/年。围绕节能减排,开展氧化铝行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氧化铝焙烧是对氧化铝产、质量和生产能耗有重大影响的工序之一,目前该工序已普遍采用气态悬浮焙烧工艺。众多气态悬浮焙烧生产表明,该工艺在设备配置、操作调节和过程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大改进潜力。对焙烧过程开展设备、操作和控制的优化研究有利于实现焙烧生产的增产、节能和降耗。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以年产5万吨的气态悬浮焙烧炉为试验对象,集成应用FLUENT、人工神经网络、遗传优化、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等技术,对氧化铝焙烧过程开展设备、控制和指导的整体优化。研究成果主要有:(1)针对焙烧燃烧系统缺少配置依据,开展炉体燃烧优化的仿真研究。采用FLUENT对主炉P04仿真研究得出:某燃料的最佳空燃比值(A/F)以及低氧完全燃烧对应的最佳操作条件;最佳下料区域为Ⅳ部炉体,最佳V08预热烧咀布置区域为Ⅱ部炉体;保持V08烧咀小比例投入燃料有利减少NO生成;提高空气预热温度节能效果明显。仿真得到NOx、CO、CO2等废气生成量,为生产操作提供重要参考。(2)针对焙烧旋风器工况分析的不足,开展气固分离研究。对预热旋风器P01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求解气场,拉格朗日坐标求解颗粒运动轨迹。计算不同的工况风速、温度、漏风率和物理结构下旋风器分离效率,探讨了P01环流式旋风器和收尘锁气设备改造方案,为操作提供优化参考。(3)针对现有描述焙烧过程模型的缺乏,提出采用神经网络(ANN)、遗传算法(GA)、灰色模型(GM)优化建模,建立温度预测、废气软测量评价和产能评估三大过程模型。温度预测模型由GM(1,1)与ANN组合优化实现,绝对误差±5℃评价模型,预报命中率达90%以上,可以指导生产调节。废气软测量模型结构为ANN{3-5-4},用绝对误差小于1评价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8.6%。基于FLUENT仿真结果对新工况排废的预测,具二次仿真性。产能评估模型结构为ANN{3-9-1},用相对误差小于1%评价模型,预报准确率达96%。产能ANN模型比回归模型更能揭示系统关系。(4)针对焙烧过程常规、单一PID控制方式的不足,提出并建立了焙烧过程模糊专家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Complex-PID控制器和空燃比专家调节器,并提出了一种焙烧过程分段调节控制策略。其中,控制器由FNN单元、PID单元和阈值调节单元组成,采用模糊方法、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PID进行调整,保证具有最优或次优控制参数。调节器综合数值模拟、视频监控和烟气氧量等反馈信息寻优调节。分段调节控制策略实现了不同工况下温度的优化控制,精度达±5℃,稳定了炉况。(5)针对焙烧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不完善,提出并架构了焙烧过程ANNES指导系统。采用产生式规则表示过程显式知识,ANN模型表示隐式知识,两类知识由隶属函数实现转化。建立风机故障、燃烧调节和状态分析知识库,实现了燃烧和过程的分析和监测;建立GA-ANNES优化模型库,实现了过程能耗分析,解决了高产低耗参数优化问题;建立旋风器操作指导知识库,实现了旋风分离ANNES分析诊断和操作优化。(6)开发了基于PLC的SCADA系统和基于VC++、Matlab的集成优化系统。两系统间的通讯采用OPC技术、自定协议和DeviceNet总线方式实现。PLC系统实现基础控制,优化系统集成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实现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本文开发的集成优化系统在年产能5万吨气态悬浮焙烧炉工业试验中取得很好的优化效果:热耗降低了14.3%,达到了3.09MJ/kg;主炉温度降低了8.8%,控制在1040±5℃;含氧量降低了75%,控制在1~2%;NO排量降低了53.9%,控制在53pp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氧化铝焙烧工艺现状
  • 1.1.1 回转窑焙烧的发展与现状
  • 1.1.2 流态化焙烧的发展与现状
  • 1.1.3 气态悬浮焙烧的发展与现状
  • 1.2 数值模拟在冶金窑炉中的应用现状
  • 1.2.1 高温低氧燃烧仿真
  • 1.2.2 旋风气固分离仿真
  • 1.3 人工智能技术在冶金窑炉中的应用现状
  • 1.3.1 模糊控制
  • 1.3.2 专家系统
  • 1.3.3 神经网络
  • 1.3.4 智能集成控制
  • 1.3.5 焙烧过程控制与优化应用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气态悬浮焙烧过程仿真与优化
  • 2.1 气态悬浮焙烧过程
  • 2.1.1 氧化铝焙烧机理
  • 2.1.2 气态悬浮焙烧工艺
  • 2.2 FLUENT数值模拟
  • 2.2.1 仿真模拟基本过程
  • 2.2.2 气固流动控制方程
  • 2.2.3 控制方程的求解
  • 2.2.4 求解计算收敛策略
  • 2.3 高温低氧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 2.3.1 G.S.C物理模型
  • 2.3.2 湍流κ-ε模型
  • 2.3.3 燃烧模型
  • 2.3.4 辐射模型
  • 2.3.5 NOx生成模型
  • 2.3.6 燃烧操作工况优化
  • 2.4 旋风分离过程数值模拟
  • 2.4.1 旋风分离器物理模型
  • 2.4.2 雷诺应力方程模型
  • 2.4.3 旋风操作工况仿真
  • 2.4.4 分离系统改进探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焙烧过程神经网络建模与优化
  • 3.1 焙烧建模优化目标
  • 3.2 遗传优化算法
  • 3.2.1 编码方式
  • 3.2.2 适应度函数
  • 3.2.3 遗传操作算子
  • 3.2.4 改进措施
  • 3.3 神经网络优化模型
  • 3.3.1 BP网络模型
  • 3.3.2 ANN优化策略
  • 3.4 焙烧数据样本获取
  • 3.4.1 数据处理
  • 3.4.2 数据分析
  • 3.5 焙烧温度预测模型
  • 3.5.1 GM(1,1)预测模型
  • 3.5.2 ANN预测模型
  • 3.5.3 优化组合预测模型
  • 3.5.4 模型自学习
  • 3.6 废气软测量评价模型
  • 3.7 产能评估模型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焙烧过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 4.1 焙烧燃烧系统
  • 4.1.1 燃烧调节与焙烧过程
  • 4.1.2 一种改进的焙烧控制思想
  • 4.2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 4.2.1 模糊控制器基本结构
  • 4.2.2 模糊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 4.2.3 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4.2.4 模糊控制器性能影响因素
  • 4.3 焙烧过程模糊专家控制
  • 4.3.1 系统结构
  • 4.3.2 自学习机制
  • 4.3.3 PID参数优化方法
  • 4.3.4 Complex-PID控制器
  • 4.3.5 空燃比专家调节器
  • 4.3.6 控制策略与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焙烧生产专家指导
  • 5.1 智能专家系统
  • 5.1.1 ES系统
  • 5.1.2 ANNES系统
  • 5.2 焙烧指导专家系统架构
  • 5.2.1 系统结构
  • 5.2.2 知识表示
  • 5.3 焙烧指导专家系统功能
  • 5.3.1 焙烧过程分析
  • 5.3.2 焙烧能耗分析
  • 5.3.3 GA-ANNES参数优化
  • 5.3.4 旋风分离工况诊断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6.1 系统的开发
  • 6.1.1 系统整体架构
  • 6.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6.2 PLC基础控制系统
  • 6.2.1 PLC系统结构
  • 6.2.2 基本控制任务
  • 6.2.3 系统实现
  • 6.3 优化系统与PLC系统的通讯
  • 6.3.1 OPC通讯方式
  • 6.3.2 自定通讯方式
  • 6.3.3 DevicNet通讯方式
  • 6.4 集成优化系统的实现
  • 6.4.1 系统集成模式
  • 6.4.2 系统的结构
  • 6.4.3 系统的实现
  • 6.5 系统的工业验证
  • 6.5.1 整体性能
  • 6.5.2 应用效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