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1](2021)在《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包括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与产量、初级形状聚硅氧烷的进出口情况、有机硅上市企业的营收情况、新增项目投资情况、标准及政策制订情况)与有机硅产品的研发概况(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研项目及国内有机硅的研发重点)。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2](2020)在《2019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2019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王庆玖,张军,严振杰,吕波[3](2020)在《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 1E级壳内电缆附件研制及鉴定试验》文中研究说明CAP1400是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反应堆安全评审,达到国际安全法规最新要求的先进非能动核电技术。CAP1400 1E级壳内电缆附件是连接核岛安全壳内贯穿件和电缆、电缆和电缆以及电缆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关键部件,对其在核电站运行期间的服役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详述了CAP1400 1E级壳内电缆附件的技术要求、材料研究、结构设计、研制及鉴定试验过程,首次在国内完成了该系列产品的试制及鉴定试验,为未来该系列电缆附件应用于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壳内打下了基础。
张明玉,金家骏,徐骁,周建华[4](2019)在《新能源汽车用热收缩套管材料研究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热收缩套管材料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其热收缩机理。综述了热收缩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的热收缩材料产品的特征和种类,并对热收缩套管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海娇[5](2016)在《基于大气等离子体沉积氧化硅—硅橡胶母排双重防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母排是变电站配电供电设备中的主供电线路,通常采用热缩套管进行防护。但随着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大功率的电缆和电线的应用,加上外界环境的持续恶化,原有的母排外绝缘防护设计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如散热性差、电连接部位防护不严密、抗腐蚀性能低等。因此,采用新防护材料,研究新型母排防护结构对于解决变电站母排防护问题至关重要。氧化硅薄膜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采用大气压等离子体沉积技术进行镀膜,不仅可以实现对母排电连接部位的在线镀膜防护,还可以提高母排的抗腐蚀性能。导热硅橡胶绝缘防腐蚀性好、导热性能优异,可有效避免由于防护材料散热性差而导致母排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母排防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氧化硅—硅橡胶母排双重防护结构,并对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方式沉积氧化硅薄膜,研究实验参数如单体通量、沉积时间及基底温度等对薄膜的性能的影响。当薄膜厚度在6501100nm之间时,采用给基底升温的方式可以在改善薄膜的致密性,减小孔隙率的同时提高薄膜的硬度和附着力。(2)通过对比研究APPJ和真空电容耦合(CCP)两种镀膜环境下沉积的氧化硅薄膜的生长方式、成分结构及表面形貌,发现与CCP沉积的薄膜相比,虽然APPJ沉积的氧化硅薄膜致密性相对较差,但氧化硅薄膜的防腐蚀性能却远远优于CCP制得的氧化硅薄膜。(3)APPJ沉积的氧化硅薄膜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通过对基底加热,氧化硅薄膜的防腐蚀性能可进一步得到改善。(4)综合考虑防护效果和生产成本,最佳的氧化硅—硅橡胶双重防护结构为母排主体部位包覆硅橡胶,电连接部位沉积氧化硅薄膜。
张玉宝,梁宏斌,斯琴图雅,刘海[6](2015)在《电子束辐照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电子束辐照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不同共混比例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交联度、结晶及形状记忆等,考察了辐照剂量和共混组分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硬度,同时降低了结晶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辐照诱发了交联反应,使材料内部产生了交联结构。辐照交联为EMMA/EPDM共混物热收缩材料提供了形状回复的驱动力,但降低了形状固定率,通过控制交联度和结晶相所占比例,能够得到综合性能好的热收缩材料。当EMMA/EPDM(质量比)达到或高于3/7、辐照剂量控制在4080 k Gy时,能够制备出满足基本要求的热收缩材料。
高璐[7](2013)在《无卤阻燃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阻燃性无机填料(不同粒径及长径比的硅灰石、石英粉、氢氧化铝(ATH)、低熔点玻璃粉(LMPGP)、含氟磷灰石(F-apatite)、羟基磷灰石(OH-apatite))及耐热添加剂(氧化铁、水合氧化铁、氢氧化铈)制备得到阻燃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及耐热添加剂对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硫化特性、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分解行为及燃烧后样品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对阻燃测试结果的分析、炭层结构的观察与阻燃机理的探讨,以硅灰石为主要组分设计了可能的协同阻燃配合体系,最终制备得到符合UL94V-0标准的无卤阻燃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首先考察了不同阻燃性无机填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阻燃性无机填料的液体硅橡胶均呈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现象,其中硅灰石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增大,小粒径、大长径比的硅灰石粉尤为明显;其他几种填料中,添加石英粉和低熔点玻璃粉的体系粘度最低,添加羟基磷灰石粉的体系粘度最高。硫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和长径比的硅灰石填料对胶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影响较小;其他几种填料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中加入含氟磷灰石粉、羟基磷灰石粉和低熔点玻璃粉的胶料的正硫化时间较短(1分钟之内)。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和大长径比的硅灰石对提高液体硅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更有利,而小粒径和小长径比的硅灰石粉对提高液体硅橡胶硫化胶的伸长率更有效;其他几种填料中,添加ATH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最优,但其拉伸强度仍然远低于添加硅灰石粉的样品;添加石英粉和ATH的样品的撕裂强度较高。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硅灰石粒径过大或长径比过高对阻燃性能不利;其他几种填料中,添加石英粉和ATH的阻燃性最好,其次为添加]LMPGP的样品;添加LMPGP的样品老化前后的阻燃性能变化较小,其他样品老化后阻燃性能明显变差。热分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小粒径小长径比的硅灰石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对阻燃更有利;其他几种填料中,填充石英粉、F-Apatite和LMPGP的样品的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燃烧后样品表面形态的观察发现,填充小粒径小长径比的硅灰石填料有利于形成致密而结构完整的炭层结构,有利于硅橡胶的阻燃;填充LMPGP的样品燃烧后的炭层宏观形貌与填充硅灰石的类似,但是炭层的结构更为致密、结构完整、裂纹很少,而且样品基本没有变形现象。由于硅灰石粉NYAD M400价格较低、阻燃性能较好、对体系粘度影响较小,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虽然NYAD M400能够提高硅橡胶的阻燃性,但并不能满足UL94V-0级阻燃要求,而且NYAD M400在A组分中的用量高于40%时才可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为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将NYADM400在A组分中的用量固定为47%,另加入3%耐热添加剂,进一步考察了耐热添加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为了考察不同阻燃性无机填料和耐热添加剂之间的阻燃协同效应,将部分硅灰石用LMPGP代替,以期提高生成炭层结构的致密性和完整性。研究结果表明,老化前加入水合氧化铁(FeOOH)的样品阻燃效果最佳;老化后加入Ce(OH)4的样品阻燃效果最佳。通过对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的分析,设计了几种可能的阻燃协同效应配方,结果表明硅灰石和Ce(OH)4的组合以及硅灰石、Fe203和]LMPGP的组合具有阻燃协同效应,能够制备出符合UL94V-0级阻燃要求的硅橡胶复合材料。
高璐,任文坛[8](2012)在《阻燃硅橡胶材料的研究及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硅橡胶的燃烧机理。对常用于硅橡胶的阻燃剂进行了分类,阐明了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阻燃效果、应用情况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不同阻燃体系之间协同效应,指出阻燃材料的发展方向。
胡晖,张有勇,申景强,程根水,郑春和,陈鸣才[9](2007)在《国内热收缩材料研究和产业化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国内热收缩材料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其热收缩机理,介绍了国内交联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含氟聚合物等热收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热收缩材料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并对热收缩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成云,卫才银,龚丽雯,张伟亚,杨左军[10](2002)在《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文中指出以硅橡胶、EVA、EPDM、防老剂、阻燃剂等为原料,研制了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二、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2)2019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3)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 1E级壳内电缆附件研制及鉴定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要求 |
2 材料研究 |
2.1 材料配方及试验 |
2.2 测试结果 |
2.3 材料配方选择机理 |
3 结构设计 |
3.1 热收缩原理 |
3.2 热收缩部件的结构设计 |
3.3 中间接头设计设计原则 |
3.4 研制工艺流程 |
4 鉴定试验[6] |
4.1 鉴定试验样品的选择及安装 |
4.2 关键鉴定试验项目及鉴定试验流程 |
4.2.1 鉴定试验项目 |
4.2.2 鉴定试验流程 |
4.2.3 关键鉴定试验项目 |
5 结束语 |
(4)新能源汽车用热收缩套管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热收缩机理 |
2 热缩材料典型生产工艺 |
2.1 成型 |
2.2 交联 |
2.3 扩张 |
2.4 定型 |
3 热缩材料在新能汽车中的应用 |
3.1 硅胶热缩管 |
3.2 双壁带胶热缩管 |
3.2.1 聚乙烯 |
3.2.2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
3.2.3 聚氯乙烯 |
3.2.4 含氟聚合物 |
3.3 标识热缩管 |
4 结束语 |
(5)基于大气等离子体沉积氧化硅—硅橡胶母排双重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母排防护技术发展现状 |
1.1.1 电力设备中母排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
1.1.2 母排的防护方法和研究进展 |
1.2 导热硅橡胶材料的应用 |
1.2.1 高导热硅橡胶结构和性能 |
1.2.2 导热硅橡胶在母排防护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
1.3 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
1.3.1 氧化硅薄膜的结构与特点 |
1.3.2 氧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
1.3.3 氧化硅薄膜的应用范围 |
1.3.4 氧化硅薄膜防腐性研究现状 |
1.4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氧化硅薄膜 |
1.4.1 薄膜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
1.4.2 大气压和低气压PECVD技术简介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测试技术 |
2.1 实验设备及工艺 |
2.1.1 APPJ沉积氧化硅薄膜 |
2.1.2 CCP沉积氧化硅薄膜 |
2.1.3 导热硅橡胶 |
2.2 测试技术 |
2.2.1 薄膜成分结构分析——FTIR、EDS、XPS |
2.2.2 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SEM、AFM、WLI |
2.2.3 薄膜厚度分析——探针轮廓仪 |
2.2.4 薄膜附着力测试——百格法 |
2.2.5 薄膜硬度的测试——铅笔硬度计 |
2.2.6 防腐蚀性分析——盐雾腐蚀、电化学腐蚀 |
2.2.7 绝缘性能测试——体积电阻率 |
第三章 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
3.1 铜基底的处理方法 |
3.2 工艺参数对大气压等离子体沉积氧化硅薄膜的影响 |
3.2.1 单体通量 |
3.2.2 沉积时间 |
3.2.3 基底温度 |
3.3 大气压和低气压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氧化硅薄膜的性能比较 .. |
3.3.1 氧化硅薄膜的生长过程 |
3.3.2 氧化硅薄膜的结构成分 |
3.3.3 氧化硅薄膜的表面形貌 |
3.3.4 氧化硅薄膜的硬度及附着力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氧化硅薄膜的防腐蚀性能 |
4.1 防腐蚀性测试方法 |
4.2 工艺参数对氧化硅薄膜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
4.2.1 沉积气压影响 |
4.2.2 氧化硅薄膜厚度影响 |
4.2.3 氧化硅薄膜沉积基底温度影响 |
4.3 氧化硅薄膜防腐蚀性能机制 |
4.4 小结 |
第五章 氧化硅—硅橡胶母排双重防护结构 |
5.1 母排双重防护结构 |
5.2 母排双重防护的性能 |
5.2.1 绝缘性 |
5.2.2 防腐蚀性 |
5.2.3 双重防护结构的选择 |
5.3 母排双重防护结构的现场施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电子束辐照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
1.1主要原材料 |
1.2试样制备 |
1.3分析与测试 |
2结果与讨论 |
2. 1力学性能 |
2.2交联度 |
2.3形状记忆性 |
2.4结晶特性 |
3结论 |
(7)无卤阻燃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硅橡胶的基本介绍 |
1.2.1 硅橡胶的分类和品种 |
1.2.2 硅橡胶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
1.3 硅橡胶的阻燃 |
1.3.1 硅橡胶的燃烧特性 |
1.3.2 阻燃机理 |
1.3.3 用于硅橡胶的阻燃体系 |
1.3.3.1 铂及其衍生物 |
1.3.3.2 无机型阻燃剂 |
1.3.3.3 含硅型阻燃剂 |
1.3.3.4 磷-氮系阻燃剂 |
1.3.3.5 卤系阻燃剂 |
1.3.3.6 其他类型阻燃剂 |
1.4 阻燃测试与表征 |
1.4.1 热分析 |
1.4.2 氧指数法(OI) |
1.4.3 UL94燃烧测试 |
1.4.4 锥形量热仪(Cone Calorimeter) |
1.5 小结 |
1.6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几种阻燃性无机填料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1 原材料 |
2.2.2 基本配方 |
2.2.3 试样制备 |
2.2.4 流变行为测试 |
2.2.5 硫化特性测试 |
2.2.6 力学性能测试 |
2.2.7 阻燃性能测试 |
2.2.8 TGA测试 |
2.2.9 SEM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阻燃填料对流变行为的影响 |
2.3.2 阻燃填料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
2.3.3 阻燃填料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4 阻燃填料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2.3.5 阻燃填料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2.3.6 阻燃填料对燃烧试样表面炭层结构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卤阻燃硅橡胶阻燃性能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试验部分 |
3.2.1 原材料 |
3.2.2 基本配方 |
3.2.3 试样制备 |
3.2.4 流变行为测试 |
3.2.5 硫化特性测试 |
3.2.6 力学性能测试 |
3.2.7 阻燃性能测试 |
3.2.8 TGA测试 |
3.2.9 SEM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NYAD M400用量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
3.3.1.1 NYAD M400用量对流变行为的影响 |
3.3.1.2 NYAD M400用量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
3.3.1.3 NYAD M400用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1.4 NYAD M400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3.3.2 耐热添加剂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
3.3.2.1 耐热添加剂对流变行为的影响 |
3.3.2.2 耐热添加剂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
3.3.2.3 耐热添加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2.4 耐热添加剂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3.3.2.5 耐热添加剂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3.3.2.6 耐热添加剂对燃烧试样表面炭层结构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阻燃硅橡胶材料的研究及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硅橡胶燃烧及阻燃机理 |
2 硅橡胶阻燃体系的应用研究 |
2.1 铂及其化合物 |
2.2 无机阻燃剂 |
2.3 硅系阻燃剂 |
2.4 磷、氮系阻燃剂 |
2.5 卤系阻燃剂 |
2.6 其他阻燃剂 |
3 结束语 |
(9)国内热收缩材料研究和产业化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热收缩机 |
2 热收缩材料研究进展 |
3 热收缩材料产业化进展 |
4 热收缩材料的前景 |
5 结论 |
(10)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原材料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加工工艺 |
1.3.1 间断扩张工艺 |
(1) 密炼。 |
(2) 开炼。 |
(3) 挤出。 |
(4) 硫化。 |
(5) 二次硫化。 |
(6) 切割。 |
(7) 扩张。 |
(8) 定型。 |
(9) 包装。 |
1.3.2 连续扩张工艺 |
1.4 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热收缩材料的选择 |
2.2 阻燃剂的选择 |
2.3 热收缩原理 |
2.4 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热氧老化性能 |
2.5 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特性 |
2.6 产品规格 |
3 结 论 |
四、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21(03)
- [2]2019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20(03)
- [3]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 1E级壳内电缆附件研制及鉴定试验[J]. 王庆玖,张军,严振杰,吕波. 核科学与工程, 2020(02)
- [4]新能源汽车用热收缩套管材料研究现状分析[J]. 张明玉,金家骏,徐骁,周建华. 电工材料, 2019(06)
- [5]基于大气等离子体沉积氧化硅—硅橡胶母排双重防护技术研究[D]. 杨海娇.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6]电子束辐照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J]. 张玉宝,梁宏斌,斯琴图雅,刘海. 合成橡胶工业, 2015(05)
- [7]无卤阻燃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高璐.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8]阻燃硅橡胶材料的研究及其进展[J]. 高璐,任文坛. 特种橡胶制品, 2012(05)
- [9]国内热收缩材料研究和产业化的进展[J]. 胡晖,张有勇,申景强,程根水,郑春和,陈鸣才. 塑料工业, 2007(04)
- [10]阻燃型硅橡胶热收缩套管的研制[J]. 王成云,卫才银,龚丽雯,张伟亚,杨左军. 弹性体,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