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疏散场所建设规划研究 ——以咸阳市抗震疏散场所规划为例

城市抗震疏散场所建设规划研究 ——以咸阳市抗震疏散场所规划为例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地震活动由为活跃,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现象,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带来的灾害影响,各国加快应对策略的研究。作为避灾和减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对健全城市机能、维护市民生命财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规划符合各自特征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还不太完善。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从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空间布局、责任区划分等方面对其规划布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根据场所的基本概念,明确了避难场所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功能等理论基础知识。其次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避难场所建设规模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因素,提出了三种避难场所规模估算方法,并以此方法来确定避难场所的规模;通过建立二级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所选避难空间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避难场所空间布局;根据OVD和WVD方法对所选空间进行责任区划分,以确保市民能便捷进入避难场所;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自然地形及城区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状部,对上述布局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区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方案。最后对以咸阳市中心城区应急疏散场所建设规划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说明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以期能对我国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构成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本文的结构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空间与场所
  • 2.1.1 空间
  • 2.1.2 场所
  • 2.2 防灾空间、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
  • 2.2.1 防灾空间
  • 2.2.2 避难场所
  • 2.2.3 应急避难场所
  • 2.3 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
  • 2.3.1 按其功能划分
  • 2.3.2 按其他标准划分
  • 2.4 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 2.4.1 生活功能
  • 2.4.2 救护功能
  • 2.4.3 安全功能
  • 2.4.4 储存功能
  • 3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分析
  • 3.1 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 3.1.1 国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 3.1.2 国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 3.2 影响应急避难场所规模的因素
  • 3.2.1 城市规模
  • 3.2.2 城市形态
  • 3.2.3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3.2.4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状况
  • 3.2.5 城市性质和职能
  • 3.3 规模确定原则
  • 3.3.1 远近结合原则
  • 3.3.2 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 3.3.3 与城市用地结构相协调的原则
  • 3.3.4 适度超前原则
  • 3.3.5 内部和外部系统性原则
  • 3.4 规模确定方法
  • 3.4.1 比例法
  • 3.4.2 比较法
  • 3.4.3 人口定额计算法
  • 3.5 规模确定
  • 4 应急避难所场地规划布局
  • 4.1 布局原则
  • 4.2 设置标准
  • 4.3 疏散方式与疏散区划研究
  • 4.3.1 疏散方式
  • 4.3.2 疏散区划
  • 4.4 布局方法研究
  • 4.4.1 层次分析法
  • 4.4.2 OVD和WVD方法
  • 4.5 中心、固定疏散场址选择
  • 4.5.1 场址评价
  • 4.5.2 场址确定
  • 4.5.3 等级划分
  • 4.5.4 责任区划分
  • 4.6 方案评价与完善
  • 4.6.1 方案评价
  • 4.6.2 方案完善
  • 5 咸阳市中心城区应急疏散场所建设规划实证研究
  • 5.1 规划背景
  • 5.2 中心城区现状
  • 5.2.1 地理位置
  • 5.2.2 城市发展方向
  • 5.2.3 城市布局形态与功能结构
  • 5.3 场所现状评价与规模预测
  • 5.3.1 场所现状评价
  • 5.3.2 应急疏散场所需求分析
  • 5.4 场所规划布局
  • 5.4.1 中心城区疏散分区
  • 5.4.2 中心、固定疏散场址选择
  • 5.4.3 责任区划分
  • 5.4.4 紧急疏散场址选择
  • 5.4.5 方案的评价与完善
  • 5.5 场所建设规划
  • 5.5.1 渭滨公园概况
  • 5.5.2 建设规划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京:已建成可容纳300多万人的168处应急避难场所[J]. 中国应急管理 2019(12)
    • [2].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1)
    • [3].银川市西夏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01)
    • [4].城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 中国减灾 2020(09)
    • [5].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你找到了吗[J]. 生命与灾害 2020(05)
    • [6].应急避难场所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J]. 吉林劳动保护 2020(04)
    • [7].应急避难场所感知与疏散行为的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6)
    • [8].应急避难场所电气设计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16)
    • [9].突发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结合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20)
    • [10].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演变历程[J]. 河北企业 2020(11)
    • [11].应急避难场所如何分类[J]. 生命与灾害 2018(11)
    • [12].校园场地兼作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方案研究[J]. 上海建设科技 2018(06)
    • [13].注重实效依法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J]. 中国应急救援 2018(06)
    • [1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系统建设[J]. 防灾减灾学报 2019(01)
    • [15].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城市与减灾 2019(02)
    • [16].湖南省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9(02)
    • [17].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问题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及算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15)
    • [18].城市安全观背景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J]. 科技导报 2019(16)
    • [19].新型避难场所——地堡,你了解吗[J]. 生命与灾害 2019(09)
    • [20].使用者视角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适用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6)
    • [21].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居民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分析——以北京西部城区为例[J].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6)
    • [22].制度创新视角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探讨[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01)
    • [23].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以江苏省为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2)
    • [24].应急避难设施设计初探——以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应急避难设施为例[J]. 中外建筑 2018(05)
    • [25].覆盖城乡全域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探讨——以重庆市巴南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为例[J]. 重庆建筑 2018(06)
    • [26].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查询系统设计与研发[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8(06)
    • [27].广州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空间格局评价和优化[J]. 地理信息世界 2018(04)
    • [28].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城市规划 2018(04)
    • [29].基于空间可达性的福州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评价[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30].呵护生命的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长宁[J]. 生命与灾害 2017(01)

    标签:;  ;  ;  ;  ;  

    城市抗震疏散场所建设规划研究 ——以咸阳市抗震疏散场所规划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