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他致癌因素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外因。同时,肝癌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其发生发展是由体内多基因多蛋白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因此,寻找肝癌相关蛋白有助于研究肝癌发生及发展的机制,从而为肝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BTB/POZ-ZF(broad complex,tramtrack,and bric a brac;poxvirus and zinc finger-zincfinger)结构域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其N末端含共同的保守结构域(BTB/POZ),能介导蛋白质间自联作用,C端则含各种不同的锌指结构域(以C2H2锌指为多),能介导与DNA的相互作用。包括BCL-6(B cell lymphoma 6)、PLZF(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finger)等在内的该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如转录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等,在DNA损伤反应、肿瘤形成及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PZF(dendritic cell-derived BTB/POZ zincfinger)是该家族的一个成员,是从人类DC细胞中克隆鉴定并得名,又名Zbtb20、HOF、Znf288及Zfp288等。它编码形成两个剪接体(分别称HOFL和HOFS),其N端含有一个BTB/POZ结构域,C端含有4个C2H2锌指结构。该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3q27),广泛表达于造血系统及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同时也表达于神经系统,参与神经发育,促进椎体神经元形成并能调控新生神经元的细胞命运转化。目前,尚无DPZF在实体肿瘤如肝癌组织中表达与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DPZ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合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寻找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二、材料和方法收集2003-2006年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手术切除肝细胞癌标本148例(男122,女26),平均年龄52.5(23~76)岁,患者术前未经任何抗癌治疗,每例标本均包括肝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12例取自直径小于5cm的肝血管瘤周围2cm以上部位的肝组织,标本经分装后将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的样本行甲醛固定,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的标本行液氮保存,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PZF在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进一步用Western blot及RT-PCR验证其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1)DPZF在人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着色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核,也见于胞浆;(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着色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核,胞浆中染色也增强;(3)DPZF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略有增强,与肝癌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着色位于肝细胞胞核,也见于胞浆及炎细胞;(4)DPZF在HBsAg阴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与HBsAg阳性肝癌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4) DPZF在移性肝癌(结肠癌和胃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基本为阴性,而在胆囊腺癌及肝门部胆管癌中为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PZF在Huh7、7721、PLC及HepG2等肝癌细胞系中有较明显表达,在L02等正常肝细胞系中有低水平表达。同时证实DPZF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存在较低水平的表达,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及癌旁。RT-PCR同样证实DPZF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转录水平的上调。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DPZF在HBsAg阳性肝癌中的表达高于HBsAg阴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伴肝硬化的肝癌中的表达高于不伴肝硬化组(P<0.0001);在伴门静脉癌栓和子灶的肝癌中的表达高于不伴癌栓和子灶组(P<0.05);在有复发或转移的肝癌中的表达高于无复发或转移组(P<0.0001)。而DPZ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包膜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直径较大肿瘤(>50mm)、血清AFP阳性以及DPZF高表达均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性因素。四、结论1.DPZF在人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核,在胞浆中也有表达。2.DPZF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肝及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其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3.DPZF在HBV感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未感染者高(P<0.05),提示其可能与HBV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肝癌形成有关。4.DPZF在伴随有癌栓和子灶的肝癌以及出现术后复发或肝外转移的肝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其可能与肝癌的复发转移相关。5.建立肝癌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DPZF高表达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LncRNA-HEIH/EZH_2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及血清学表达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9(12)
- [2].“组合拳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11)
- [3].科学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12)
- [4].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01)
- [5].《中医肿瘤学杂志》肝癌专刊[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1)
- [6].氯喹对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1)
- [7].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4)
- [8].148例肝癌术后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06)
- [9].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2)
- [10].得了肝癌,抗病毒治疗还重要吗?[J]. 肝博士 2020(01)
- [11].对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12].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治疗肝癌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13].联合肝癌患者病理和预后相关蛋白数据构建肝癌预后决策树模型[J]. 安徽医学 2020(03)
- [14].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15].肝癌患者的饮食与保健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8)
- [16].多成员多维度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9)
- [17].安宁疗护在终末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9)
- [18].晚期不可切除肝癌降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7)
- [19].临终综合护理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17)
- [2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21].阿司匹林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与争议[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2].日常传统饮食对肝癌风险影响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3)
- [23].心理干预用于肝癌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 [24].肝癌肝移植治疗[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6)
- [25].热疗辅助放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26].2012~2016年龙口市肝癌的疾病负担研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8(03)
- [27].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03)
- [28].肥胖增患肝癌风险[J]. 养猪 2016(06)
- [29].江家骥:肝癌[J]. 肝博士 2016(05)
- [3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