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发物论文-于朝阳

喷发物论文-于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喷发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山,喷发动力学,光谱辐射,能量水平

喷发物论文文献综述

于朝阳[1](2018)在《基于卫星数据的火山喷发物红外辐射特征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山喷发会对卫星探测造成虚警信号干扰,而卫星预警系统是一个“不允许误报和漏报”的苛刻系统。火山喷发过程会向高空喷射高温岩浆,其红外辐射会覆盖整个探测波段,在喷发后期又会喷出大量火山灰气溶胶,会反射大量太阳短波辐射,亦会影响到探测波段。但由于火山喷发机制复杂,目前还没有系统地针对火山辐射特征的研究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火山喷发的光谱辐射特性进一步研究,获得火山喷发的能量水平。本文开展的工作主要如下:本文首先收集全球火山信息,建立全球1500多坐火山信息数据库及查询软件,通过输入火山的经纬度,便可以得到火山所在国家或地区、海拔、火山类别、火山历史喷发情况等;其次,考虑到火山岩浆喷发动力学模型,建立火山的叁维几何及物理模型,通过输入岩浆温度、发射率、喷发范围得到岩浆的温度分布,进而得到对应的火山喷发物地面辐射模型(可见光、红外)。基于TERRA和AURA卫星携带的MODIS星载探测器所提供的关于火山喷发的数据,计算得到岩浆(火山灰柱)在探测波段内的光谱辐射强度,反演未知波段下的光谱辐射信息,从而得到火山喷发物在红外波段下时间空间光谱辐射特性;其次,对火山灰气溶胶与云层、海洋性气溶胶进行识别,并得到卫星观测下火山灰气溶胶的光学厚度;根据OMIL2B卫星产品数据,得到火山云(主要是SO2)的时空分布,并估算得到火山爆发时二氧化硫的喷发含量;利用火山灰扩散模型,预计火山灰的扩散,为预防火山灾害提供一种思路。基于Modtran软件计算得到大气光谱辐射特性和大气透过率,考虑大气对火山喷发物探测成像的影响;根据MIE理论计算火山灰气溶胶的光学参数,考虑火山灰气溶胶对火山喷发物探测成像的影响;计算在不同场景大气辐射传输下火山喷发物的光谱辐射强度并成像,最终得到火山喷发物的光谱能量水平。本文研究表明基于MODIS卫星数据对火山爆发的光谱辐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火山预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于红梅[2](2012)在《火山喷发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山喷发物及其显微结构特征记录了喷发之前岩浆体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喷发时的爆炸程度、岩浆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在地表的侵位方式(如熔岩流、火山灰空降或火山碎屑流),以及在喷发后期风化特征等有关信息。因此,通过对火山喷发产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可以获得许多由宏观研究所无法获得的有关岩浆喷发前、喷发期间和喷发后的作用过程的重(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2年09期)

解超明,李才,吴彦旺,胡培远[3](2012)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泥火山喷发物中沥青脉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戈木日地区首次发现了成群分布的泥火山,并发现喷发物中含沥青脉岩石的泥火山。泥火山群分布于羌塘中部新生代戈木错盆地,沿冈玛错、布尔嘎错—才玛尔错、五指湖、戈木错、唢呐湖—玛尔果茶卡呈近东西向、串珠状出露在古湖底和冲洪积平原上,受新生代以来活动断裂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2年06期)

于红梅[4](2011)在《火山喷发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山喷发物及其显微结构特征记录了喷发之前岩浆体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喷发时的爆炸程度、岩浆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在地表的侵位方式(如熔岩流、火山灰空降或火山碎屑流),以及在喷发后期风化特征等有关信息。因此,通过对火山喷发产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可以获得许多由宏观研究所无法获得的有关岩浆喷发前、喷发期间和喷发后的作用过程的重要信息。本论文将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到火山学研究中。本次对腾冲的黑空山火山、打莺山火山、马鞍山火山、龙岗的南龙湾火山和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产物进行了显微构造研究,并通过这些火山喷发产物的微观特征来探讨这几个活动火山的喷发层序、类型和机制以及火山喷发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为火山灾害预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一、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1.关于腾冲火山熔岩的研究腾冲火山熔岩研究的内容包括熔岩的显微结构、斑晶、基质和包体的分析:(1)首先把采集的样品切制成薄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熔岩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并进行定性的描述;(2)对熔岩样品进行全岩化学分析,并对其中的基质和典型斑晶成分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判断熔岩和斑晶的成分类型;(3)测量熔岩中斑晶的含量和大小,基于晶体大小分布(CSD)理论,计算晶体大小分布及CSD参数,讨论其反映的岩浆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4)对熔岩中的微晶进行CSD统计分析,讨论其反映的岩浆活动特征;(5)观察熔岩中的包体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电子探针测试,计算包体的平衡温度和压力,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反映的地质意义。2.关于龙岗南龙湾火山碎屑的研究龙岗南龙湾火山碎屑的研究内容包括碎屑的粒度及形貌特征分析:(1)首先是利用粒度筛分仪对碎屑进行粒度筛分,统计粒度分布特征,计算粒度参数和粒度分维值;(2)对每一级的颗粒切制成薄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物组成和形貌特征,并进行详细的描述;(3)在体视镜下观察颗粒的形貌及矿物成分,挑选代表性碎屑颗粒;(4)把挑选的碎屑颗粒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和能谱(EDX)分析,观察碎屑的表面结构特征并测定碎屑的成分;(5)结合碎屑粒度分布、显微形貌特征、表面结构和成分讨论火山喷发机制及特征。3.关于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的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的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对碎屑进行粒度筛分;(2)拍摄不同粒度下碎屑的形貌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3)利用NIH Image软件统计碎屑形貌参数,讨论不同粒径下形貌参数的变化;(4)计算不同形貌参数下碎屑最终沉降速度和扩散范围,进而探讨碎屑颗粒形貌对最终沉降速度和扩散范围的影响。二、论文的研究结果(一)腾冲火山熔岩研究结果通过对腾冲黑空山、马鞍山和打莺山火山熔岩的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结构分析和斜长石斑晶大小分布分析(CSD)等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关于黑空山火山熔岩显微结构的研究通过对腾冲黑空山火山熔岩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全岩化学成分,黑空山第I期熔岩为玄武质粗安岩,第II ~ IV期熔岩为粗安岩。此外,还发现一些熔岩为粗面岩,按正常岩浆的演化序列应为最后一期(第V期)熔岩。该叁种岩石类型的熔岩具有叁种不同的结构类型,表现为斑晶类型、含量、大小,以及基质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反映了岩浆房内物理环境的变化。(2)熔岩中斜长石斑晶大小分布(CSD)分析结果表明,CSD参数(斜率、截距、斜长石斑晶特征长度和晶体的停留时间)随着喷发期次具有起伏式变化特征,说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有多次新岩浆的注入,新岩浆与残余岩浆的混合作用造成斜长石斑晶CSD曲线呈微上凹形。(3)综合分析把黑空山火山喷发划分为四个周期,每个周期都经历了岩浆的注入、混合、停留、结晶和喷发几个过程。2.关于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粗安岩对比研究通过对腾冲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熔岩的成分、结构和显微构造的对比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成分分析显示,叁个火山熔岩成分包括有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和粗面岩,但均以粗安岩为主。(2)显微镜下分析表明,黑空山粗安岩中辉石斑晶与斜长石斑晶含量相近,而马鞍山和打莺山粗安岩中辉石斑晶很少。马鞍山和打莺山粗安岩中斑晶斜长石多发育有反应边,黑空山粗安岩中这种现象较少。另外,马鞍山粗安岩中含较大量的橄榄石斑晶,而黑空山和打莺山粗安岩中极少。(3)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黑空山粗安岩与马鞍山粗安岩和打莺山粗安岩的显微结构特征、熔岩成分和斑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岩浆环境,推测它们来自不同的岩浆房。(4)马鞍山和打莺山粗安岩的微斑晶CSD分析显示,CSD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微斑晶形成时的环境相对稳定,并推测这些微斑晶是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停留在地壳的某处时受围岩的冷却作用产生。计算得到的熔岩中微斑晶停留时间和成核速率的不同,反映每期岩浆受到的过冷度不同,可能是因为岩浆上升速率不同所致。3.关于黑空山火山熔岩中包体的研究通过对黑空山熔岩中包体结构、矿物成分和平衡温度、压力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腾冲黑空山粗安岩中含有较多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微型包体,主要为辉长岩类、辉石岩类和极少量的二辉橄榄岩,直径多小于2.5 cm。(2)辉长岩类包体具有“开放”结构,常有气孔和基质的贯入,辉石岩类包体以等粒结构和镶嵌结构为特征,它们的矿物成分(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与熔岩斑晶成分相近。辉长岩类和辉石岩类包体平衡温度为1000~1125℃,与熔岩斑晶结晶温度(998~1108℃)基本一致。辉长岩和辉石岩类包体结构和成分均有别于下地壳和幔源包体,应来源于岩浆房内部,其中辉长岩类包体是岩浆房顶部的岩浆发生结晶作用后形成的晶体-气泡-液体带,而辉石岩类包体则为岩浆房底部形成的堆积体。(3)极少量的二辉橄榄岩包体具残斑结构,组成矿物及成分类似于我国东部幔源包体特征,应来源于上地幔,由补给岩浆将其带入岩浆房中,并且在岩浆喷发到地表之前可能经受过冷却作用。(4)辉长岩类和辉石岩类包体的平衡温度在1000~1125℃之间,压力在0.49~0.99 GPa之间,反映了岩浆房的温压条件。(5)岩浆房内部的岩浆由于分离结晶程度不同有可能形成不同的成分分层,补给岩浆的侵入引起的强烈对流作用使这些成分层发生混合作用,导致熔岩基质成分的复杂性。(二)龙岗南龙湾火山碎屑研究结果通过对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火山的一个剖面上不同层位火山碎屑颗粒的显微形貌观测、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观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龙湾火山碎屑颗粒的显微镜下观测表明,不同的爆炸性喷发类型,其所产生的碎屑颗粒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显微形貌特征。(2)南龙湾火山碎屑颗粒的粒度分析表明,射汽岩浆爆发的粒度小,分选差,分维值高,而岩浆爆发的粒度大,分选好,分维值低,粒度的大小可能跟火山爆发时岩浆的爆炸程度有关。(3)南龙湾火山碎屑颗粒的扫描电镜分析,清晰的表明在南龙湾火山喷发的不同阶段,水参与的程度不同。气体脱溶和水的参与均可产生爆炸性的喷发,火山碎屑颗粒棱角尖锐并为多孔状,说明脱溶作用促使了火山喷发;龟裂、面包皮结构、花椰菜形状及阶梯状断口等特征则表明岩浆与水发生了强烈的反应作用,水蒸汽为爆炸性喷发的主要动力。(4)南龙湾火山喷发为爆炸式喷发,包括早期的射汽岩浆爆发,到岩浆爆发至晚期以射汽爆发为主的射汽岩浆爆发的不同阶段。(5)能谱分析表明,随着喷发的进行,Mg值呈升高趋势,除一些风化严重的Si值淋失,其他碎屑中Si起伏不大。较早喷发的碎屑Na值严重丢失,部分碎屑在风化作用下生成了铁氧化物,部分发生了铝土矿化。(叁)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研究结果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空降碎屑形貌的定量化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以浮岩为主,浮岩碎屑的形态不规则,从等轴状到拉长状,从次圆状到棱角状都有。随着浮岩碎屑粒径的减小,颗粒拉长现象明显,拉长碎屑的比例从15.02%上升到47.5%。并且,浮岩碎屑的粒度越小,颗粒棱角状越明显。(2)通过对样品的形貌分析,得到其平均形态参数F = 0.72。如果假设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浮岩碎屑为球形(F = 1)时,计算的最终沉降速度是浮岩碎屑形态参数F = 0.72时最终沉降速度的1.52倍,而当假设颗粒为椭球(F = 0.5)时,计算的最终沉降速度是浮岩碎屑形态参数F = 0.72时最终沉降速度的0.89倍。(3)风速为10m/s时,不同形态参数的碎屑的沉积等厚线图显示,火山碎屑的扩散范围随着形态参数F值的减小而扩大。(4)上述结果表明,碎屑颗粒的形貌特征对最终沉降速率的计算以及碎屑扩散范围的模拟均有显着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给予重视。叁、论文主要的创新点本论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创新点:(1)本次研究是国内首次把显微手段综合运用到火山研究中,包括显微镜下观测、SEM和EDX分析、CSD分析、粒度分析、表面结构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来研究活动火山喷发时的物理、化学过程,探索岩浆活动信息。(2)通过斑晶大小定量化来计算晶体的停留时间和成核速率,探讨活动火山的岩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等在国内属首例。(3)前人曾报道过腾冲火山熔岩中存在铁镁质和超铁镁质包体,但是未曾对这些包体的特征和来源进行过详细的研究。本论文是首次对腾冲黑空山火山熔岩的包体的显微结构、成分、平衡温度和压力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确定了包体的来源和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且本论文是首次提出大部分黑空山火山熔岩中的包体并非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4)首次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空降碎屑物的形貌特征进行定量化,计算了碎屑颗粒的形貌特征参数(AR、FF、CC和RT),并讨论碎屑形貌对火山空降物的沉降速度和扩散范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11-06-01)

张秉良,于红梅,赵波,许建东,史兰斌[5](2011)在《天池天文峰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表面硅膜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天池火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喷发物中长石表面硅膜的结构状态和化学组成,结果显示:天文峰剖面从顶部黑色浮岩向下到暗灰色浮岩中,长石表面发育有不同结构状态的硅膜。硅膜的结构特征有随火山喷发时代越早,长石颗粒表面硅膜越厚,结构越复杂;喷发时代越晚,长石颗粒表面硅膜越薄,其结构越简单的变化趋势,即长石表面硅膜的形态和厚度与火山喷发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硅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是Si(33.3%~26.6%)Al(9.28%~6.22%),Na(6.08%~4.07%),K(3.84%~2.35%)和Fe(3.82%~1.64%)。化学组成特征范围指示硅膜是硅酸盐溶解沉积而成。硅膜元素之间有随着硅元素含量的增加,铝、钠含量减少,而钾和铁含量变化微弱的关系。天文峰剖面全新世喷发物长石表面硅膜的化学组成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类似于Dorn(1998)划分的富碎屑硅膜。硅膜特殊的形貌和化学组成变化反映了它是岩石天然风化、迁移,最后沉淀的客观成因。而Fe元素则可能与微生物作用有关。岩石风化、磨损的粒子和溶解的离子为硅膜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详细研究硅膜的特征,它将有可能成为从岩石微观方面探讨火山喷发后环境变化和火山喷发期次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秉良,许建东,史兰斌,盘晓东[6](2011)在《长白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风化溶蚀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喷发物中长石表面风化溶蚀显微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果显示:天文峰剖面从顶部黑色浮岩向下到暗灰色浮岩中,长石表面发育风化溶蚀不同的显微形貌结构。其特征有,风化初期的溶蚀作用主要在双晶缝、解理缝等结构薄弱部位,形成规模较小的溶孔和溶缝等,随着风化溶蚀程度的增加,已经形成的溶蚀痕迹进一步扩大、合并、相互贯通而形成矩形溶孔或棱柱状溶孔。长石晶体上溶蚀痕迹的扩大受长石晶体各向异性的控制。天文峰剖面火山喷发物时代越早,长石颗粒表面风化溶蚀程度越强,结构越复杂;火山喷发物时代越晚,长石颗粒表面风化溶蚀程度越弱,结构越简单。即长石表面风化溶蚀程度与火山喷发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长石颗粒表面的显微形貌结构,认为漫江林场浮岩与天文峰剖面中灰色浮岩应是火山同一次喷发的产物。长石表面风化溶蚀度可以作为判定火山喷发精细序列的一个代用指标。能谱分析显示,较新鲜的长石表面与风化溶蚀的长石化学组成不同。长石风化溶蚀的显微形貌和化学组成反映了它是天然风化、溶解、淋滤,最后又有物质沉淀的自然成因。Fe元素则可能与微生物作用有关。详细研究长石表面的风化溶蚀特征,它将有可能成为从岩石微观方面探讨火山喷发后环境变化和火山喷发期次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1年01期)

张秉良,赵波,于红梅,许建东,史兰斌[7](2009)在《天池天文峰剖面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的结构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研究天池火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喷发物中的长石表面特征和结构状态,结果显示:天文峰剖面从顶部黑色浮岩向下到暗灰色浮岩中,长石表面比较新鲜,个别长石有极轻微风化,在长石颗粒表面凹处偶有沉积厚度不同的非晶质絮状物。长石为碱性长石中的高透长石-高钠长石系列,特征衍射峰的强度、面网d值与歪长石PDF数据基本相符,物相组成为(Or37~41,Ab63~59),表明天池火山喷发物中的长石属歪长石;长石有序度介于0.045~0.089之间;η参数介于-1.010~-1.361之间;最低结晶温度为800~990℃,且顶部黑色浮岩中长石的最低结晶温度高达990℃。研究认为,有天池火山喷发的年代越新,长石有序度越低,其结构状态所记录的温度越高的趋势。目前测得的天池火山长石结构是由高温结构随温度下降转变而来,因此天池火山长石最初形成的温度可能更高。天池火山全新世喷发物中长石结构状态特征的差异可能与火山喷发的年代、喷发温度有关。研究天池火山全新世喷发物中的长石结构状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栾鹏,许建东,潘波,于红梅,赵波[8](2009)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地形地貌特征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的地形分析技术,得出了能够突出沟谷信息的长白山天池火山锥形立体地形图。利用坡度分析、高程剖面分析、叁维透视等DEM技术方法,对更新世以来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空间分布范围进行了地形地貌分析,并与前人已有的野外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了研究区内喷发物的地形地貌特征,据此推测了前人未涉及地区的喷发物的空间分布范围。这为开展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大比例尺火山地质填图,特别是对于某些全新世火山喷发物范围和界限的厘定提供了遥感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栾鹏[9](2008)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遥感影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天池火山位于中朝边界,地势复杂,天池湖2/3的水体和天池火山锥体大约1/4的部分隶属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用常规手段难以从大区域来研究火山喷发物的分布范围。尽管前人对长白山天池火山一直在进行着较全面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在火山喷发期次的确定、喷发物岩性及边界的确定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大区域来研究天池火山喷发物的空间分布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遥感技术具有快速获取大范围数据但受条件限制少的特点,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而长白山天池火山植被发育好,遥感影像受植被影响大,使仅仅利用可见光遥感影像去判别喷发物的空间分布范围存在了难度。因此,本文引入DEM的地形分析技术,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的地形地貌学特征,再结合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和纹理分析技术,研究了ASTER及IKONOS影像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的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最后利用了提取的影像特征来推测了前人未涉及地区的喷发物空间分布范围。本研究成果为开展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大比例尺火山地质填图,特别是对于某些全新世火山喷发物范围和界限的厘定提供了遥感学依据。利用DEM的地形分析技术,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锥体附近范围地区的立体地形图,经过解译得到了研究区内的火山口及小火山锥的分布图和水系河谷的分布图,通过对天池火山锥体地区更新世粗面岩以及全新世喷发物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得出初步结论:1)天池火山更新世造锥时期不同阶段的粗面岩呈垄状分布,四个喷发阶段的分布范围有明显的层次性,后一阶段的造锥喷发物往往堆积在前一阶段喷发物之上。总体来说,喷发年代越早,则分布距火口越远,其坡度越缓,高程也越低。通过由中国境内造锥粗面岩的上述分布特点,推测了研究区内位于朝鲜境内的造锥喷发物分布范围;2)天池火山全新世喷发物有着显着的地形地貌上特征,如气象站期的碱流质碎成熔岩呈长垄状分布,流动单元的整体特征明显;锥体附近全新世的滑坡堆积,其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于地形坡度;火山泥石流主要限于河谷低洼地带,其流动向在由DEM所生成的叁维透视图中表现明显。故利用DEM数据进行地形地貌分析对于确定形貌特征突出的喷发物分布范围很有帮助,如更新世的几次造锥喷发物以及全新式的泥石流。对遥感影像定量化处理,通过公式反演了Aster影像的辐射率,由于在反演反射率上方法很多,但没有非常公认的方法,故采用了Log Residuals反演和FLAASH模块反演两种方法,并用K-Means非监督分类法对以上叁种反演的影像进行分类,经检验发现两个反射率图像的分类精度均不如辐射率图像,因此在使用光谱分析时应用了辐射率影像。通过光谱分析提取了粗面岩和浮岩的光谱特征曲线,但由于植被覆盖程度高,只确定了喷发物中裸露粗面岩和浮岩的分布范围,但也可以使用间接方法来确定喷发物分布范围,如火口内壁凹兜是已经风化成土壤的近代的喷发物堆积物,故凹兜内苔原带植被的分布范围就是近代的喷发物堆积物的范围。同时研究了粗面岩及浮岩在坡度,坡向上的特征,发现裸露岩石有暗色调与亮色调两种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为前者主要在向阳面,后者主要在背阳面,引起同物异谱,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前者大都位于火口的东南方向,而这个方向浮岩覆盖程度高,可能是粗面岩和少量浮岩混合而成。由于所用IKONOS影像为真彩色影像,对照野外实际的照片和长白山植被分布带,建立了初步解译标志,据此选取了八种训练样本类别,并使用使用波谱角技术(SAM)进行分类,经过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结果不理想,可能是其在合成过程忠光谱信息丢失严重,但纹理信息好,引入了ENVI的二阶概率矩阵法的纹理分析,并利用差异性(Dissimilarity)纹理特征图对地物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并解译形成了火口附近近代火山泥石流的分布区域。利用光谱和纹理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提高了分类精度,确定了浮岩的分布范围,并做出其厚度分布图,同时分析了不同厚度浮岩的地形特征。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地势复杂且植被覆盖多,仅利用地质或可见光遥感手段往往较难从大区域确定准确火山喷发物的空间分布范围,结合DEM的地形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IKONOS及多光谱影像ASTER并结合了DEM分析技术,得到了更新世以来喷发物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对火山喷发物的空间分布范围边界确定提供了辅助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喷发物地形地貌特征的野外调查和复核,使其真正成为编制火山地质图和进行火山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08-06-01)

何屹[10](2006)在《科学家发现火山研究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伦敦9月7日电 英国科学家6日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举办的科学节上宣布,通过研究美国圣海伦火山大爆发,科学家对引发火山爆发的原因有了新的观察视角。     由剑桥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研究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6-09-09)

喷发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山喷发物及其显微结构特征记录了喷发之前岩浆体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喷发时的爆炸程度、岩浆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在地表的侵位方式(如熔岩流、火山灰空降或火山碎屑流),以及在喷发后期风化特征等有关信息。因此,通过对火山喷发产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可以获得许多由宏观研究所无法获得的有关岩浆喷发前、喷发期间和喷发后的作用过程的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发物论文参考文献

[1].于朝阳.基于卫星数据的火山喷发物红外辐射特征获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于红梅.火山喷发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国际地震动态.2012

[3].解超明,李才,吴彦旺,胡培远.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泥火山喷发物中沥青脉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2

[4].于红梅.火山喷发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

[5].张秉良,于红梅,赵波,许建东,史兰斌.天池天文峰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表面硅膜特征及意义[J].地质学报.2011

[6].张秉良,许建东,史兰斌,盘晓东.长白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风化溶蚀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震地质.2011

[7].张秉良,赵波,于红梅,许建东,史兰斌.天池天文峰剖面全新世火山喷发物长石的结构特征及意义[J].地震地质.2009

[8].栾鹏,许建东,潘波,于红梅,赵波.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地形地貌特征初步研究[J].地震研究.2009

[9].栾鹏.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物遥感影像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

[10].何屹.科学家发现火山研究新视角[N].科技日报.2006

标签:;  ;  ;  ;  

喷发物论文-于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