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以大庆为例

我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以大庆为例

论文摘要

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廉价的资源支撑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是我国近几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定价过低造成资源大量、无效地消耗,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瓶颈,严重影响了国家和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清晰而准确的界定,是研究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评测方法,论证了我国资源城市目前都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对模型的引申证实了我国资源城市存在“双重”生态赤字。运用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在目前的资源管理体制下,各行为主体不会自觉地选择可持续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行为主体有共谋组成更大的联盟体以获取更多利益的意愿,弱势群体的利益往往受到强势联盟体的侵占。居民后代由于缺少强势代言人,其利益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资源城市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最大权利的中央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用核心—边缘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模型中反映产业集聚的各参数范围,实际数据证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大部分资源城市处于中老年期,资源开采深度增加、资源丰度减少,资源产业已进入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阶段,而国家的资源价格体制、资源产业的财税政策及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更加剧了这一趋势,造成除资源相关产业外的其他产业无法集聚在资源城市,导致资源城市被边缘化。我国对资源所有权的界定不清晰,尤其是严重忽视资源城市对当地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造成资源过度开采,资源价格偏低,影响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定价不仅应考虑资源本身的价值问题,还应考虑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需要依靠伦理约束和政府行为来解决。政府引导式的资源城市转型方式最适合我国国情,国家应在管理体制、财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支持资源城市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资源
  • 1.2.2 资源城市
  • 1.2.3 可持续发展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 1.3.1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2 主要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 2.1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溯源
  • 2.1.1 国外学者对资源城市的理论研究
  • 2.1.2 国内学者对资源城市的理论研究
  • 2.2 资源城市的发展规律
  • 2.2.1 资源的产量变化规律
  • 2.2.2 资源型企业效益变化规律
  • 2.2.3 资源城市人口变化规律
  • 2.2.4 资源初加工业变化规律
  • 2.2.5 资源城市发展演化规律
  • 2.3 我国资源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2.3.1 我国资源城市兴起的突发性
  • 2.3.2 我国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
  • 2.3.3 城市空间布局分散性
  • 2.3.4 城市功能的双重性
  • 2.3.5 城市管理的割裂性
  • 2.3.6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性
  • 2.3.7 转型动力的不足性
  • 2.3.8 生态环境的危机性
  • 2.3.9 资源价格的扭曲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
  • 3.1 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 3.1.1 生态足迹定义
  • 3.1.2 生态生产性土地
  • 3.1.3 生态承载力
  • 3.2 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与计算过程
  • 3.2.1 各项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分量计算
  • 3.2.2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 3.2.3 生态承载力计算
  • 3.2.4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计算
  • 3.2.5 地区可持续性类型的生态足迹评价
  • 3.2.6 资源城市生态足迹计算的特殊性
  • 3.3 典型资源城市生态足迹计算
  • 3.3.1 以淮北市数据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 3.3.2 我国资源城市生态足迹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资源城市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 4.1 博弈论发展简介
  • 4.2 博弈理论在我国资源领域的应用
  • 4.3 博弈论基本内容
  • 4.4 中央政府与资源消费企业的博弈过程
  • 4.5 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演绎“公共地悲剧”
  • 4.6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资源开采方式
  • 4.7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4.8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 4.9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共谋现象
  • 4.10 资源城市内存在的合作博弈问题
  • 4.11 资源的代际利用博弈
  • 4.12 克服资源不可持续开采的博弈方法
  • 4.1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业集聚效应对资源城市的影响
  • 5.1 空间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 5.2 空间集聚理论简介
  • 5.3 空间集聚模型分析
  • 5.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3.2 区域均衡稳定性模拟过程
  • 5.4 我国资源城市的集聚与分散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资源合理定价及利用模型
  • 6.1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
  • 6.2 自然资源定价准则
  • 6.3 自然资源定价的主要模型
  • 6.3.1 影子价格模型
  • 6.3.2 机会成本模型
  • 6.3.3 资源价格顺算加成模型
  • 6.3.4 资源逆算净价模型
  • 6.3.5 完全生产价格模型
  • 6.4 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型
  • 6.5 资源最优利用市场失灵的解决途径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资源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7.1 国外资源城市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 7.2 我国资源城市转型的政策研究
  • 7.2.1 实行资源的属地管理和有偿使用
  • 7.2.2 合理定位资源产业,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形成
  • 7.2.3 建立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资金支撑系统
  • 7.2.4 建立多元化的资源获取渠道
  • 7.2.5 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
  • 7.2.6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 7.2.7 资源城市接替产业选择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以大庆市为例探讨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8.1 大庆市基本情况
  • 8.1.1 区位状况
  • 8.1.2 资源状况
  • 8.1.3 产业状况
  • 8.2 大庆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8.2.1 财力不足,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良性机制难以形成
  • 8.2.2 油田储采比例失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 8.2.3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 8.2.4 产业与空间主要集聚在石油行业,替代产业集中度较低
  • 8.2.5 大型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脱节,经济环境有待完善
  • 8.2.6 资本集聚度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
  • 8.3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大庆可持续发展现状
  • 8.4 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8.4.1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 8.4.2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石油产品深加工
  • 8.4.3 发掘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替代产业
  • 8.4.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区域发展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专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 培育新动能,推动资源城市转型[J]. 环境经济 2017(03)
    • [2].正确选择接续产业 促进资源城市发展[J]. 中国财政 2013(03)
    • [3].黑龙江省资源城市的界定和含义[J]. 改革与开放 2011(02)
    • [4].资源城市转型调查[J]. 中国投资 2009(02)
    • [5].西北资源城市未雨绸缪 升级转型破“转身之困”[J]. 中亚信息 2017(09)
    • [6].打造资源城市转型样板[J]. 当代贵州 2019(46)
    • [7].成熟型资源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4)
    • [8].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2)
    • [9].资源城市转型路漫漫[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4(01)
    • [10].深刻认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个关系[J]. 社科纵横 2010(12)
    • [11].专家谈资源城市转型模式[J]. 中国投资 2009(02)
    • [12].资源类城市转型期生产性服务行业优化措施浅议[J]. 中国产经 2020(04)
    • [13].石油型资源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12)
    • [14].海绵城市理念下煤炭型资源城市棕地生态改造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30)
    • [15].生态经济下资源城市发展与污染治理均衡策略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6)
    • [16].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5)
    • [17].基于资源城市创新的集群生态系统结构与运行:以枣庄为例[J]. 中国矿业 2016(03)
    • [18].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J]. 地理学报 2018(04)
    • [19].基于区域视角的西南地区成熟型资源城市分类及转型障碍研究——以地级成熟型资源城市为例[J]. 山地学报 2018(04)
    • [20].资源城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谈[J]. 西部资源 2015(06)
    • [21].基于CiteSpace分析的我国资源城市转型研究知识图谱[J]. 资源与产业 2020(02)
    • [22].资源城市转型的思路及方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12)
    • [23].我市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2)
    • [24].基于“资源诅咒”视角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04)
    • [25].成熟型资源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3)
    • [26].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演进对比研究——基于淮南市、攀枝花市的比较[J]. 煤炭经济研究 2019(03)
    • [27].资源型城市的当下抉择:做春蚕还是做蝌蚪?[J]. 环境经济 2017(03)
    • [28].煤炭企业转型不能等到资源枯竭[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3(06)
    • [29].开掘资源城市转型活力 专访中科院地理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张文忠[J]. 中国投资 2010(12)
    • [30].再生型资源城市南阳发展的swot分析[J]. 经贸实践 2016(03)

    标签:;  ;  ;  ;  ;  ;  ;  ;  

    我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以大庆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