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论文题目: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作者: 刘永谋

导师: 刘大椿

关键词: 福柯,主体,解构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对福柯主体哲学思想的问题研究,目标是全面地诠释福柯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理论,并从主体的角度对其整个哲学的进行评析。以主体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审视了福柯哲学大多数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文也可以看作从主体角度对福柯哲学的整体性诠释。“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是福柯研究的问题线索,而不是文章的内在逻辑理路。在这里,“人之死”包含着两个问题域:一是福柯思想研究者一般所讲的“主体之死”,即福柯围绕主体诞生和消亡对现代哲学史、思想史的历史考察;二是福柯对其所讲的“把人变成主体”的现代人实践的解构,即知识-权力如何通过主体束缚了现代人、又应该如何突破这种束缚(如何让这个主体支配的现代人“死去”)。简单地说,副标题中“人之死”的意思,既包含了哲学上的“人”(或主体)之死,也包含了现代实践中的“人”(或现代人)之消解。 总的说来,福柯对于主体的研究可以被概括为对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解构。 从这个角度来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可以理解为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认识论基础;谱系学理论可以理解为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围绕“人之死”或“主体之死”为中心的思想史理论,可以理解为对主体的历史批判;福柯一系列针对疯人、“不正常的人”、监狱、性等经验领域的研究,都可以理解为对现代人历史生存的反思,这种反思意在揭示,知识-权力建构的主体对现代社会实践尤其是个体生存实践的束缚,所以,这种批判性的反思可以说是对主体的社会批判;最后,福柯提出的“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理论,可以理解为打破主体对现代个体生存实践束缚的解放方案。 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福柯为什么要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福柯是如何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回到这两个问题之前的疑问:是否真有必要全盘否定主体?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和整个文章的基本思路、篇章结构。 第一章对福柯生平及其思想做了一个必要的概括。作为一个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的思想、思维方式和传统相比有许多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对福柯的生平及其思想的必要了解,对理解福柯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理论是有益的和必须的。 福柯为什么要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这就是第二章要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福柯实际上把现代西方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都追溯到对主体的迷信。这种主体迷信导致的问题,既包括理论问题即现代哲学或主体哲学的混乱,也包括实践问题即现代实践观的混乱和个体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困境。所以,福柯对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解构,就是为了将现代哲学、现代实践观以及现代个体生存实践从混乱中解放出来。福柯所谓的现代哲学陷入了“人类学沉睡”的观念,实际描述了现代哲学的主体迷信,这种“人类学沉睡”使得现代哲学成为主体哲学。福柯对所谓的“限定性分析”的各种方案进行的详细分析,实际指出主体建构的失败使现代哲学陷入了混乱之中。福柯认为,现代实践观和伦理观是奠基于现代思想对人的认识尤其是限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按照福柯的逻辑,由于主体哲学对主体建构的失败,现代实践观必定会陷入混乱。福2 柯还认为,主体是知识-权力奴役的产物,“把人变成主体”的现代人生存实践是对人奴役的过程。福柯对主体的这种理解,忽视了主体观念的自然向度,即主体观念导致了现代人对自然绝对的统治。实际上,主体迷信不仅使人被奴役,还使人狂妄地对待自然。最终,现代人陷入了狂妄地被奴役的荒谬处境。福柯是怎样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这就是第三、四、五、六章要回答的问题。第三章探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笔者认为,知识考古学是福柯解构主体以及主体哲学的认识论基础。从这样一个角度,本文对考古学进行了认识论式的解读。作为一种话语分析理论,考古学以独特的方式理解陈述、话语,包含着一套完整的话语形成分析和陈述描述的方法。考古学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的话语理论,是对结构主义话语理论的反叛,其历史性和实践指向使之区别于其他的话语理论,也区别于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为一种认识论,考古学是对传统科学史、科学认识论的改造,是一种反主体的认识论,是对现代认识论的根本、全面的反叛。在反主体的认识论立场之下,福柯对真理、知识和科学进行了独特的理解。第四章探讨福柯的谱系学。谱系学和考古学比较起来,其认识论基础是一致,都坚持反主体的立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谱系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力分析方法。这种新的微观权力分析方法,试图突破传统权力分析的两个误区:经济决定论和以主体为基础。可以说,这种新方法是一种反主体的权力分析方法。在福柯看来,现代生命权力是知识-权力,换言之,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这是福柯微观权力分析方法最重要的结论。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对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做出了独特理解,不同于传统的对政治与学术、政治与科学、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等关系的理解。总的说来,福柯的权力理论很有启发性,但是,它也存在着方法论的片面性和根本矛盾,其片面性在于它抹杀了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在政治形式、权力结构方面?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福柯其人其文

1.1 生平、生活与著作

1.1.1 福柯生平

1.1.2 福柯其人

1.1.3 福柯其文

1.2 思想概貌

1.2.1 思想渊源

1.2.2 思想鸟瞰:分期、惊人之论、定位和风格

第二章 主体迷信:一切问题的根源

2.1 主体迷信是主体哲学困境的根源

2.1.1 主体哲学的主体迷信

2.1.2 主体迷信导致了主体哲学的混乱

2.2 主体迷信是现代实践困境的根源

2.2.1 现代实践观的主体迷信

2.2.2 主体迷信导致了人被奴役

第三章 考古学:解构主体的认识论基础

3.1 作为话语分析理论的考古学

3.1.1 陈述和话语

3.1.2 话语形成分析

3.1.3 陈述描述

3.1.4 考古学话语理论的后结构主义特征

3.2 作为反主体认识论的考古学

3.2.1 考古学对科学史、科学认识论的改造

3.2.2 考古学是一种反主体认识论

3.2.3 考古学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第四章 谱系学:解构主体的方法论基础

4.1 作为反主体方法论的谱系学

4.1.1 谱系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4.1.2 谱系学是一种反主体方法论

4.1.3 反主体的微观权力分析方法

4.2 知识-权力分析方法

4.2.1 现代社会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

4.2.2 “真理制度”是知识-权力制度化、实践化的产物

4.2.3 反主体权力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与矛盾性.

第五章 “人之死”:对主体的历史批判

5.1 历史批判的前提:主体是一种历史性观念.

5.1.1 没有实在的、一致的和普遍的主体

5.1.2 主体是历史性观念

5.1.3 福柯反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

5.2 主体的历史:主体的生与死

5.2.1 思想史的历程:知识型及其断裂

5.2.2 主体的历程:主体的诞生与消亡

5.2.3 福柯与库恩:福柯后结构主义思想史的缺陷和意义

第六章 现代人的真相和消解:对主体的社会批判

6.1 现代人:知识-权力奴役的产物

6.1.1 福柯反总体化现代人研究的创新

6.1.2 福柯笔下的现代人

6.1.3 现代人是知识-权力对人的彻底奴役的产物

6.2 现代人的“生产”过程:区分、规训和主体化

6.2.1 “生产”现代人的三种方式

6.2.2 区分:找出不合乎标准的人

6.2.3 规训:改造不合乎标准的人

6.2.4 主体化:现代个体的“自我教育”

6.3 福柯的解放方案: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

6.3.1 局部斗争:反规训

6.3.2 现代生存美学:反主体化

6.3.3 福柯美学解放方案的困惑

第七章 结语:不能全盘否定主体

7.1 福柯对主体以及主体哲学解构的意义

7.2 我们还需要主体吗?

7.3 福柯会如何看待本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福柯生平与著作年表

2 福柯主要著作提要

3 部分中文研究资料导读

发布时间: 2005-07-06

参考文献

  • [1].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 韩梅.复旦大学2012

标签:;  ;  ;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