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干燥工艺的研究

白对虾干燥工艺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虾干制品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耐贮存、携带方便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目前世界范围内白对虾的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环节的滞后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论文以白对虾为试验原料,系统地研究白对虾的干燥工艺。为了使产品的品质更好,在优化干燥工艺之前,发现烫漂对其产品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烫漂工艺对白对虾PO活力、失重率、色泽、质构、烫漂残液和细菌总数的影响。研究得出:在100℃条件下,烫漂1min就能使PO的活力大大降低,且能改善产品的品质。采用2%NaCl溶液烫漂1min,失重率高,营养流失少,对虾的组织状态、色泽和气味好,此时为最佳烫漂工艺条件。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干燥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目的是寻找到适合白对虾的干燥方式,从而也为后期联合干燥工艺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干燥方法对白对虾干燥特性、质构、水分活度(Aw)、L值、超微结构和复原率的影响,发现冷冻干燥的白对虾综合品质最佳,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次之,热风干燥最差。真空干燥产品的综合品质仅次于冷冻干燥。所以,本文对白对虾真空干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真空干燥参数对白对虾干燥特性、质构和复原率的影响。建立了白对虾的真空干燥模型,并确定了白对虾在不同真空干燥条件下模型中的参数。初步研究发现,三种联合干燥产品的组织结构优劣顺序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干燥成本,本实验将冷冻干燥分别与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干燥进行联合,探索白对虾的最佳联合干燥工艺。为了实现微波真空干燥与冷冻干燥的优势互补,本文采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研究了白对虾冷冻和微波真空最佳联合干燥工艺。各因素对复原率影响主次顺序为转换点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真空度;最佳组合为转换点水分含量50%、微波时间25s、微波功率330W、微波真空度0.07MPa。方差分析表明,转换点水分含量、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对复原率都有显著影响,而微波真空度效果不显著,方差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同时,为了获得真空冷冻和真空干燥联合干燥白对虾的最佳工艺,本文设计了一个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试验方案,采用响应面分析得到真空冷冻和真空干燥联合干燥白对虾的最佳工艺条件范围:温度(48-53℃)、真空度(0.066-0.073MPa)、转换点水分含量(44.6-47.7%),在此条件下,硬度绝对差、复原率和弹性分别接近于47g、71.81%和0.831g。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白对虾养殖概况
  • 1.2 白对虾的特点
  • 1.3 白对虾加工现状
  • 1.4 水产品干燥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4.1 热风干燥
  • 1.4.2 微波干燥
  • 1.4.3 微波真空技术干燥
  • 1.4.4 真空干燥
  • 1.4.5 真空冷冻干燥
  • 1.4.6 联合干燥
  • 1.5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烫漂工艺对白对虾品质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工艺流程
  • 2.3.2 检测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烫漂对白对虾PO 活力的影响
  • 2.4.2 烫漂对肌肉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 2.4.3 烫漂处理对白对虾干燥特性、质构和复原率的影响
  • 2.4.4 烫漂对对虾失重率的影响
  • 2.4.5 烫漂对肌肉硬度和弹性的影响
  • 2.4.6 烫漂对虾体表面彩度的影响
  • 2.4.7 烫漂对烫漂液浊度和流失蛋白质的影响
  • 2.4.8 烫漂对感官性质的影响
  • 2.4.9 烫漂对细菌总数的影响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白对虾干燥方法的比较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
  • 3.2.2 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工艺流程
  • 3.3.2 检测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干燥方法的干燥曲线
  • 3.4.2 干燥方法对白对虾硬度和弹性的比较
  • 3.4.3 干燥方法对白对虾肌肉白度的影响
  • 3.4.4 干燥方法对白对虾水分活度(Aw)的影响
  • 3.4.5 干燥方法对白对虾超微结构和复原率的影响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白对虾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
  • 4.2.2 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工艺流程
  • 4.3.2 检测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白对虾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 4.4.2 白对虾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3 温度和真空度对白对虾质构和复原率的影响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冷冻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白对虾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仪器
  • 5.2.1 原料
  • 5.2.2 试剂
  • 5.2.3 主要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工艺流程
  • 5.3.2 检测方法
  • 5.3.3 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联合干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5.4.2 转换点水分含量的单因素试验
  • 5.4.3 微波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 5.4.4 微波功率的单因素试验
  • 5.4.5 微波真空度的单因素试验
  • 5.4.6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真空联合干燥白对虾的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仪器
  • 6.2.1 材料
  • 6.2.2 试剂
  • 6.2.3 主要仪器
  • 6.3 试验方法
  • 6.3.1 工艺流程
  • 6.3.2 检测方法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温度对硬度绝对差、复原率和弹性的影响
  • 6.4.2 真空度对硬度绝对差、复原率和弹性的影响
  • 6.4.3 转换点水分含量对硬度绝对差、复原率和弹性的影响
  • 6.4.4 优化试验方案与结果
  • 6.4.5 回归方程及检验
  • 6.4.6 单因素效应分析
  • 6.4.7 回归方程的优化
  • 6.4.8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6.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结论
  • 致谢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白对虾干燥工艺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