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民国前期的扩军与裁军问题的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即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统治时期、直系统治时期和冯、奉统治时期。由于每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其扩军与裁军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各异,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由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影响,军队增加异常迅速,出现了一个扩军高潮,军队人数一度达到百万以上。军队扩充不仅使军费开支大增,而且威胁到当权者的统治和社会安定,裁军的要求也应运而生,形成了扩军与裁军相互交织的现象。黄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出于建设民主共和的需要,同意对民军进行裁减;而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裁减民军的同时,尽量扩大自己的军队;面对迫切的军事形势,在民元兴起的各政党提出了各自的建军主张;而社会上的尚武思潮和军国民主义、和平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又对扩军与裁军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袁世凯的裁军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军队的数量有所减少,地方都督或将军的权力受到部分限制。为使裁军成果得到巩固,人们提出了限制军队数量、裁兵垦荒、裁兵筑路等建议。袁世凯的扩军政策一方面壮大了北洋军阀势力,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其内部矛盾和裂痕,埋下了分裂的隐患。特别是袁世凯的帝制活动,引发了护国战争,不仅导致北洋军阀的分裂,而且引发了新一轮扩军热潮,使全国陷入分裂和混战之中。在皖系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军事形势呈现出三个新特点,即北洋军阀分裂、西南军阀形成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军事影响的独占趋势,对扩军与裁军产生了重大影响。北洋军阀的分裂,形成直、皖、奉等派系,使北京政府的权力削弱,军阀割据形成。军阀们分别控制中央和地方军政权力,各自为政,竭力扩大自己的军队,使扩军陷入无序状态,也使段祺瑞政府的裁军计划流产。西南军阀的形成,造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使南方各省军队大量增加,战争频发,政局更加混乱,并引发了南北和议问题。在扩军方面,段祺瑞为了推行“武力统一”政策,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编练参战军和边防军,培养自己的嫡系;南北军阀在自己的地盘内多方搜刮,扩充实力。在裁军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军国主义的破产,和平主义的传播,使南北双方在上海举行和议,对裁军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在思想领域,社会各阶层由北洋军阀、知识分子到革命党人,都开始进一步反思中国的裁军之路,提岀了许多建议和主张,促进了裁军思想的发展。在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皖系在直皖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其军队被大量裁减或改编,势力大大削弱。直系利用掌握北京政府的有利条件,大肆扩充军队,扩大地盘,达到了鼎盛时期。但盲目扩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军费不足、内部分赃不均等,加剧了内部矛盾和分化,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退回关外,在“保境安民”的旗号下“整军经武”,军队力量进一步增强。西南军阀也利用各种手段扩军,壮大力量。在此情况下,全国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军费消耗急剧攀升,国家负担沉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引起了全国各界一致的不满,形成席卷全国的“废督裁兵”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北洋军阀的代表、中间派别、国共两党及其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丰富了中国的裁军思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尝试着以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的裁军问题,揭示军阀扩军与裁军的阶级根源和经济根源,批驳军阀裁军的欺骗性,批评中间阶层裁军的不切合实际性,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号召人们组织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实现真正的裁军。在冯奉统治时期,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通过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控制的政府,占据了大量地盘,军队由数万人迅速扩充到数十万,成为支配和影响中国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冯玉祥在扩军政策上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依靠苏联,在苏联的军事援助下恢复了军队,并在思想上追求步,所部逐渐脱离了旧军阀阵营。奉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它的鼎盛阶段,扩军至数十万,一度主宰着北京政权,控制东北、河北、山东等广大地区。但其扩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张作霖手下的一些将领,随着自己军队的增加,地盘的扩大,离心力增大,使奉系呈现出分裂的倾向,郭松龄倒戈,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出现,即是其表现。直系由于孙传芳在东南五省的崛起、吴佩孚的东山再起,军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数量也有很大增长。在全国革命高潮的压力下,为了对抗革命军,张作霖组织了安国军,实现了反动军队的大联合,这是穷途末路的北洋军阀一种变相的扩军方式,预示着它的彻底衰败。在这一阶段,为了解决扩军带来的困难,北洋军阀召开了善后会议,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裁军建议和原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扩军与裁军思想方面,现代评论派为代表的中间阶层提出了“军事善后”、“财政善后”等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裁军主张。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党在创建并扩大革命军、消灭军阀军队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批评其他党派在裁军问题的上的各种错误观点,主张发动民众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武装取代军阀军队。尤其是在建立农民武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进行了有益探索。扩军与裁军的理论和实践贯穿整个民国前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热点问题。概括起来看,“扩充自己,裁减他人”是军阀扩军与裁军的基本准则,“增强实力,限制军费”是这一时期扩军与裁军的主要目的,“扩军导致分裂,裁军引发纷争”是军阀扩军与裁军的必然结果,而丰富多彩的扩军与裁军理论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关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战后协约国处理德国裁军问题的政策[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 [2].罗斯福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3].航空母舰诞生的秘密[J]. 半月选读 2010(11)
- [4].美国提出中欧共同均衡裁军原因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5].航空母舰诞生的秘密[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3(05)
- [6].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裁军政策及其特点和后果[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7].中国国际军备控制政策演变论析[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05)
- [8].中国军控与裁军史研究:回顾与前瞻[J].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9(02)
- [9].战争、和平与全球治理[J]. 国际安全研究 2014(06)
- [10].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多边外交政策[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11)
- [11].英日对待新国际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与中国裁军问题的态度[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2].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J]. 学理论 2017(07)
- [13].试论不结盟运动推动国际裁军进程[J]. 商 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