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庆阳地区糯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陈红
导师: 柴岩
关键词: 糯玉米,筛选,模式化栽培,应用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玉米是庆阳地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类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生产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在玉米生产中,长期以来,以普通型玉米为主,品种类型比较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产量水平较低,尤其是鲜食和加工用玉米品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生产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对玉米产品的多种需要,严重影响着该地区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兴起,使人们对玉米的利用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这就迫切需要优化玉米种植业内部结构。因此改良玉米品种类型,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是促进本地区玉米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 本论文从引进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着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4年多的品种筛选、栽培技术、复种、加工等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6个,并通过模式化栽培试验,寻求到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数据模型:通过复种、加工等试验研究,为本地区糯玉米生产和加工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品种筛选、模式化栽培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糯玉米栽培技术规范:进行糯玉米冬小麦茬、冬油菜茬直播复种和营养钵育苗移栽试验;为庆阳地区糯玉米发展提供了优良品种,并通过示范推广,促进了本地区糯玉米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复种,扩大了糯玉米种植规模和生产效益,筛选出了适宜复种栽培的黑包公、香甜黑、早鲜黄3个糯玉米优良品种,而且以冬油菜茬复种效果最好;建立了糯玉米优化栽培模式;研制开发了糯玉米糁、玉米罐头、真空软包装糯玉米方便食品、速冻鲜玉米穗、干制玉米须等糯玉米系列加工产品,提高了玉米的利用价值。根据近几年试验示范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进行了优势区域的确定。建议在光热资源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灌溉条件差的北部丘陵沟壑区(环县、华池)重点推广早熟糯玉米品种,如恳粘1号、香甜黑、早鲜黄、黑包公等;在光热资源较为充足的中部残塬沟壑区(庆城县),建立加工糯玉米的原料基地,为玉米的反季节销售提供原料;在土壤肥力较高、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南部高原沟壑区(西峰、宁县、正宁县),大力推广鲜食糯玉米生产,提高玉米的经济附加值。以上研究加快了糯玉米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促进了以黑色糯玉米为主、无公害绿色糯玉米为关键的糯玉米产业化开发新思路,对优化庆阳市种植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1.1 国外研究动态
1.1.2 国内研究动态
1.1.3 国内发展动态
1.1.4 立题背景
1.2 庆阳地区糯玉米生产现状
1.2.1 自然资源概况
1.2.2 糯玉米的特性和用途
1.2.3 糯玉米生产现状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 选题的目的
1.3.2 选题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糯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3 田间管理
2.2 结果及分析
2.2.1 生育性状分析
2.2.2 产量结果分析
2.2.3 经济效益分析
2.3 试验小结
2.3.1 糯玉米生态适应性较强
2.3.2 种植糯玉米经济收益显著
2.3.3 筛选出了适宜在庆阳地区推广种植的糯玉米品种
2.4 糯玉米优良品种介绍
第三章 糯玉米栽培试验
3.1 模式化栽培试验
3.1.1 试验设计
3.1.2 产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3 模型解析
3.1.4 试验小结
3.2 糯玉米播期试验
3.2.1 试验设计
3.2.2 植株生育进程分析
3.2.3 采收期和产量分析
3.2.4 试验小结
3.3 糯玉米生产技术要点
3.3.1 糯玉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3.3.2 种植适用范围
3.3.3 限制因素和增产、增效途径
第四章 糯玉米复种试验
4.1 试验概况
4.2 复种糯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4.2.1 籽粒效益
4.2.2 玉米糁效益
4.2.3 鲜果穗效益
4.3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糯玉米加工产品试制与开发
5.1 主要产品类型介绍
5.2 主要研究思路
5.3 糯玉米加工利用试验研究的结果
第六章 结论
6.1 通过引种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6.2 建立了糯玉米优化栽培模式
6.3 玉米系列加工产品的试制获得成功
6.4 复种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6.5 未来发展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玉米饲用品质特性比较及饲用糯玉米选育研究[D]. 王芸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 [2].糯玉米植株生长动态模拟及其新组合评价筛选研究[D]. 邢云滈.天津农学院2017
- [3].耐低磷低钾甜、糯玉米品种筛选及其机理研究[D]. 周颖.广东海洋大学2016
- [4].糯玉米抗旱材料的筛选及其抗旱性综合评价[D]. 赵茜.吉林农业大学2017
- [5].浙江省甜、糯玉米品种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俞琦英.浙江大学2009
- [6].糯玉米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分析[D]. 田蜜.吉林农业大学2017
- [7].东北地区主要糯玉米自交系聚类分析及杂种优势的利用[D]. 邢政.吉林农业大学2017
- [8].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加倍方法及DH系的遗传研究[D]. 邓昆鹏.吉林农业大学2017
- [9].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及DH系杂种优势分析[D]. 李向永.吉林农业大学2017
- [10].甜、糯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邵香兰.扬州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速冻马铃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D]. 江敏.湖南农业大学2007
- [2].大连天良食品公司速冻鲜食玉米营销策略研究[D]. 仲昭明.大连理工大学2006
- [3].甜、糯等特用玉米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刘翠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4].食用仙人掌贮藏工艺及加工品的开发研究[D]. 华景清.南京农业大学2006
- [5].玉米新品种洛玉2号的选育及栽培、繁育技术研究[D]. 赵保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6].鲜食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D]. 郭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7].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D]. 曹丽娟.吉林农业大学2006
- [8].速冻板栗仁关键加工技术研究[D]. 黎继烈.中南林学院2002
- [9].鲜食玉米穗成熟特性及速冻工艺研究[D]. 任亚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10].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及品种筛选研究[D]. 刘唐兴.湖南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