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论课堂精神”为题,从日常生活、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四个层面,探讨了人类精神的基本含义。认为人是精神的存在,这种存在对教育及课堂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精神对永恒价值意义的诉求与教育联姻时,教育便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使课常成为培育真、善、美的圣地。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课堂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表现。认为课堂精神指的是课堂中富有价值意义的教育活动,是所有美好课堂共有的灵魂。课堂精神融合了课堂教育的实践特点和精神价值的永恒追求,综合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现实的教育学理解;二是对美好课堂的理想;三是由此引出的奔向理想的行动。三者相辅相成,统一于课堂实践之中。课堂精神包含了对教育的热爱与理解、梦想与行动,其核心是对“生命”的热爱,表现为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对“真理”的追求,表现为课堂中的科学精神;对“教育”的执着,表现为课堂中的敬业精神。要培育课堂精神应当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接纳、对话和超越。接纳注重感受、尊重、开放、包容,是教育的基础和课堂精神的发端;对话注重平等、反思、共享,是教学过程的实质;超越是师生在臻于真理的过程中通过批判与创造而达到的一种自由状态和精神境界。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绪论1.1 引言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研究步骤和方法第2章 多维视野中的精神2.1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精神2.2 哲学视野中的精神2.2.1 对世界的认识2.2.2 对人性的探索2.2.3 人生的境界2.2.4 精神成为一种活动2.3 心理学视野中的精神2.3.1 灵商的发现2.3.2 灵商的作用2.4 文化学视野中的精神2.4.1 作为符号的精神2.4.2 作为规则的精神第3章 课堂精神的内涵3.1 课堂精神即对现实的教育学理解3.1.1 用爱来了解个体(学生)3.1.2 用教育的立场解读现象(课程)3.1.3 用反思认识自我(教师)3.2 课堂精神即对美好课堂的理想3.2.1 纯真自然的课堂3.2.2 融洽愉快的课堂3.2.3 孜孜求知的课堂3.2.4 富有创造力的课堂3.3 课堂精神即奔向理想的行动3.3.1 提升自我,教师成为榜样3.3.2 去伪存真,敢于改变情境3.3.3 突破文本,触动心灵3.3.4 追求崇高,完善人格第4章 课堂精神的核心表现4.1 对“生命”的热爱——课堂中的人文精神4.1.1 关爱生命,让个体健康成长4.1.2 关心他人,听心灵和谐之声4.1.3 欣赏个性,万紫千红皆是春4.1.4 良师益友,难忘教育之真情4.2 对“真理”的追求——课堂中的科学精神4.2.1 兴趣——求知的信心4.2.2 质疑——独立批判的思维品质4.2.3 想象——美妙的神秘之旅4.2.4 探究——实事求是的实证态度4.3 对“教育”的执着——课堂中的敬业精神4.3.1 “以身相许”——钟情教育4.3.2 “游刃有余”——善于教育4.3.3 “诲人不倦”——献身教育4.3.4 “风乎舞雩”——享受教育第5章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5.1 接纳5.1.1 接纳与安全5.1.2 接纳与信任5.1.3 接纳与宽容5.2 对话5.2.1 对话与平等5.2.2 对话与反思5.2.3 对话与共享5.3 超越5.3.1 超越与批判5.3.2 超越与创造5.3.3 超越与自由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 [1].化学课堂的“精神不良”:现象、成因及思考[J]. 化学教学 2015(04)
标签:精神论文; 课堂精神论文; 接纳论文; 对话论文; 超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