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成实论》,诃黎跋摩论师造,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译,凡十六卷,计二百零二品。论主造论之初,旨在沙汰律藏五部,破斥迦旃延之偏谬。遂迂繁就简、溯本追源,于陈说四圣谛之时,概说二谛之义。纵观全篇博引众家之说,而解名数之幽微,并假设问答,前后辩难,于说法名相中,成就一家之言。及至传入我国,正值罗什大兴般若之际,该论虽出自小乘,却以破有存空立说,因其立说巧妙,堪与般若媲美,而得译主青睐。“二谛”者,简言之,即两种相对的认识,多为统摄佛法之用,故为佛教所独有。佛涅槃后各派分立,其学说多有不同,而所立之“二谛”亦深奥难明、纷繁芜杂。《成实》一论,虽为会宗之作,却以“二谛”闻名。究其所言,以理为归,以境为观,于世俗、胜义中,成就两重二谛。虽出于经量部之法无去来,却不以部派宗义自拘。及至来华,因其思精言巧、说理明晰,遂使学者成风,大有攘除关河,诟病毗昙之势,一时有成实宗之称,其间梁三大师更为卓著。然摄岭一脉重振关河旧译,以十条论纲破难之,终致《成实》之研习逐渐走向衰落。今就《成实》之“二谛”为说,取其大者以略言之,全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此部分用以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所选取的切入点。第二部分《成实》成书及“二谛”在印度的发展:此处以史为据,依照印度佛教之“二谛”发展线索,对《成实》成书和印度“二谛”思想进行整理。第三部分《成实》弘传与“二谛”在华之争:介绍成实师的弘传,及梁三大师的情况。着重从“二谛”义学上,对成实师说与摄岭师说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摄岭一脉在“二谛”上的破难,予以考量。第四部分结语:通观全篇,分别看待中印之《成实论》“二谛”,得出佛教义学的传播,须应时而生,待时而可发的观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实论卷十一[J]. 中国书法 2019(17)
- [2].《成实论》的流传与成实学派的兴衰原因考证[J]. 中国文化研究 2016(03)
- [3].智藏《成实论大义记》思想研究[J]. 佛学研究 2019(01)
- [4].《成实论》之“苦”观[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5].北魏 成实论三业品 局部[J]. 大众书法 2015(03)
- [6].《成实论》“真智”义初探[J]. 五台山研究 2018(03)
- [7].略论《成实论》的卷数问题[J]. 中国佛学 2014(02)
- [8].印度几部重要佛典中的“二谛”观念[J]. 佛学研究 2012(00)
- [9].智顗、吉藏“数论”用法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0].柏林禅寺[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24)
- [11].毗昙学派与南北朝佛学大乘意识的树立[J]. 佛学研究 2008(00)
- [12].独居东瀛感物伤——读曹旭《客寮听蝉》[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