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合成与改性及其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合成与改性及其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人类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在我国,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面积、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种类正不断扩大。TCE等卤代烃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是浅层地下水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其较难生物降解,传统的处理方式耗资大、周期长,且存在降解不完全等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铁金属粒子是一种高效的还原脱卤剂,能够有效地将卤代烃类的有机物转化为气态烃类。纳米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将其制成浆料直接注入污染的地下水中,是一种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能够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降解。目前,纳米铁在地下水环境的原位修复中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纳米粒子微小的尺寸和极高的表面能使其在水体中易于团聚,难分散;单纯纳米铁颗粒脱氯速度慢,稳定性差,易失活;亲水性纳米铁与疏水性的DNAPL(dense nonaqoueous phase liquid)类有机氯代烃分子难于接触而反应;纳米颗粒降解有机卤化物的途径和反应动力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许多学者在纳米铁的合成与修饰,降解有机卤化物的效能,降解污染物的机理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乳化炭载纳米铁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氯代烃”的部分研究,进行了负载型纳米铁及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的合成研究,并考察负载型纳米材料的组成和形态对三氯乙烯(TCE)还原脱氯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表面改性的负载型纳米材料对TCE的还原降解及脱氯性能的长期稳定性;探讨了负载型纳米材料脱氯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一)在乙醇—水反应体系中,以石墨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和载体沉淀的方式制备负载型纳米Fe0。又分别用分步法和同步法,制备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复合材料。合成的纳米Fe0均匀分散于石墨表面,单个铁颗粒粒径为5080nm,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的球状团簇,晶形为微晶态体心立方形α-Fe0。Fe负载量为15wt%的负载铁比表面积为23.8 m2/g,高于其它Fe负载量的材料。选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分别合成了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负载型二元金属的比表面积、在石墨表面的形态及大小与单纯纳米Fe0基本相近。(二)分别应用负载型纳米Fe0、不同方式制备的负载型纳米Fe/Cu对TCE进行还原脱氯。负载型纳米Fe0、采用分步法制备的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及非负载型的纳米Fe/Cu二元金属这几种材料中,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对TCE具有最高的还原脱氯性能,反应体系中Fe0浓度为10g/L,能够在5小时内将10mg/L的TCE全部去除;非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在溶液中易团聚,团聚后其脱氯反应活性降低;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负载型纳米Fe0对TCE的脱氯性能并不高。采用Fe2+和Cu2+同步还原制备的纳米二元金属还原脱氯性能较差;由于石墨载体对Fe0的分散有效地控制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干法和湿法两种方式均适用于合成负载型纳米材料的后处理。二元金属中Cu与Fe0的质量百分比为4wt%时,材料对TCE具有最快的还原脱氯速率。Cu的含量较高或较低时,纳米二元金属的还原脱氯性能下降。Fe2+浓度为0.2mol/L时,合成了晶须状结构的纳米Fe0;Fe2+浓度为0.02mol/L时,球状纳米Fe0的粒径分布不均匀;Fe2+浓度为0.05 mol/L时,得到粒径均匀的球状纳米铁,此结构的二元金属具有最高的还原脱氯性能。(三)采用生物降解性良好,对环境无毒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对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负载型纳米Fe/Cu复合材料改性后,部分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有利于与疏水性的TCE分子相吸附,在脱氯反应中加强了吸附TCE分子的性能,加速了还原降解。当Fe0投加量为5g/L时,4小时将10mg/L的TCE去除完全。Fe0投加浓度太高时,过多H2占据Fe0的活性反应位及溶液pH的升高,抑制了TCE的还原脱氯反应。杂质离子NO3-,SO42-对负载纳米二元金属的还原脱氯没有影响,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加使脱氯更快速。在36天周期内的长期脱氯实验中,改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还原性能,改性后纳米铁不易氧化失活。(四)采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负载型纳米Fe/Cu二元金属还原TCE的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复合材料对TCE的脱氯还原机理。通过线性回归,脱氯反应较好的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Cu在Fe上质量百分比为4wt%时,脱氯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最大;TCE初始浓度在较高浓度范围的表观速率常数比浓度较低时的Kobs要低;表面积归一化反应速率常数Ksa在Fe0投加量在1.25g/L的反应条件下最高,加大Fe0浓度时,Ksa均有所下降。在对TCE的还原脱氯过程中,TCE的π电子与Cu的空轨道能够形成过渡络合物Cu…Cl…R,H2O在纳米Fe0表面被还原形成高还原性的新生态H2*,两者反应使得TCE脱去Cl-而被还原;石墨作为载体与纳米铁组成许多微小原电池,电池反应中H2O同时得到电子而生成H2,溶液pH在反应后升高。三种二氯乙烯中间副产物在脱氯反应中没有检测到,由于TCE的脱氯是在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表面依次快速进行直到完全脱氯,中间产物不会从金属表面脱附而在液相中累积。Fe3O4为二元金属脱氯后的腐蚀产物,当其在Fe0表面生成量过多而将铁表面逐渐包覆后,金属的还原活性逐渐减弱直到完全失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状况
  • 1.1.1 地下水资源污染状况
  • 1.1.2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 第二节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的修复
  • 1.2.1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现状
  • 1.2.2 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的修复研究
  • 1.2.3 零价铁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 第三节 纳米铁及纳米铁复合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研究进展
  • 1.3.1 纳米材料特性
  • 1.3.2 纳米材料应用于污染环境的治理技术
  • 1.3.3 纳米铁及纳米铁复合材料在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
  •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负载型纳米铁的合成研究
  • 第一节 纳米铁的制备技术
  • 2.1.1 物理法
  • 2.1.2 化学法制备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合成方法及载体选择
  • 2.2.1 纳米铁合成方法的选择
  • 2.2.2 负载型纳米铁的载体选择及合成方法
  • 第三节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3.2 纳米材料制备中无氧操作的建立
  • 第四节 负载型纳米铁合成条件的选择
  • 2.4.1 液相还原法原理和还原剂的选择
  • 2.4.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2.4.3 分散介质的选择
  • 第五节 负载型纳米铁的制备
  • 第六节 负载型纳米铁的表征
  • 2.6.1 透射电镜分析
  • 2.6.2 材料的比表面积测定与分析
  • 2.6.3 XRD衍射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制备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3.1.1 负载型纳米铁基二元金属中贵金属的选择
  • 3.1.2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的制备方法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制备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2 负载型二元金属的制备
  • 3.2.3 合成材料的后处理
  • 第三节 负载型铁铜二元金属的表征
  • 3.3.1 TEM透射电镜观察
  • 3.3.2 材料的比表面积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降解TCE的研究
  • 第一节 TCE分析方法
  • 4.1.1 GC仪器配置及分析用物品
  • 4.1.2 色谱操作参数的确定
  • 4.1.3 样品的预处理
  • 4.1.4 分析样品的标准色谱图
  • 4.1.5 方法的线性关系
  • 4.1.6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及检出限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4.2.1 负载型纳米铁与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4.2.2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与非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降解TCE效果的比较
  • 4.2.3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4.2.4 纳米材料制备中后处理方法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 4.2.5 铜含量对TCE脱氯效果的影响
  • 4.2.6 不同铁盐浓度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材料降解TCE的效果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4.3.1 负载型纳米铁与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4.3.2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与非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降解TCE效果的比较
  • 4.3.3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负载型二元金属对TCE降解效果的研究
  • 4.3.4 纳米材料制备中后处理方法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 4.3.5 铜含量对TCE脱氯效果的影响
  • 4.3.6 不同铁盐浓度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材料降解TCE的效果
  • 第四节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负载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改性及其对TCE的还原脱氯研究
  • 第一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复合金属的改性及改性剂的选择
  • 5.1.1 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
  • 5.1.2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
  • 第二节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改性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5.3.1 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对降解TCE效果的影响
  • 5.3.2 纳米材料的投加浓度对TCE脱氯速率的影响
  • 5.3.3 反应体系中杂质离子对二元复合材料降解TCE的影响
  • 5.3.4 改性材料对TCE还原脱氯的长期有效性研究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5.4.1 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对降解TCE效果的影响
  • 5.4.2 改性纳米材料的投加浓度对TCE脱氯速率的影响
  • 5.4.3 反应体系中杂质离子对二元复合材料降解TCE的影响
  • 5.4.4 改性材料对TCE还原脱氯的长期有效性研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反应动力学及还原脱氯机理探讨
  • 第一节 动力学研究
  • 6.1.1 固-液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
  • 6.1.2 负载纳米二元金属中铜的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6.1.3 不同TCE初始浓度的影响
  • 6.1.4 反应中铁投加浓度的影响
  • 第二节 复合材料还原脱氯机理探讨
  • 6.2.1 中间产物的分析方法
  • 6.2.2 负载型纳米二元金属复合材料的脱氯机理探讨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三节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氧化分解甲醛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S1)
    • [2].在药物合成中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4(02)
    • [3].双酚F合成反应的负载型树脂催化剂的研究[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4].负载型离子液体在燃油氧化脱硫中的研究进展[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0(05)
    • [5].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学:化学 2016(12)
    • [6].负载型铂催化剂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 药物与人 2014(08)
    • [7].负载型杂多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4(04)
    • [8].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 贵金属 2012(03)
    • [9].用于乙醇水蒸气重整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失活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7(07)
    • [10].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及工业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0(04)
    • [11].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08)
    • [12].负载型纳米金催化葡萄糖氧化研究进展[J]. 分子催化 2014(01)
    • [13].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14].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5].负载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进展[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01)
    • [16].负载型金属酞菁降解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 染整技术 2010(09)
    • [17].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8(01)
    • [18].负载型磷钨酸催化苯酚与甲醇合成苯甲醚的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9].负载型固体碱催化蒜头果油甲酯化的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3)
    • [20].负载型氧化亚铜材料降解有机废水的性能及机理[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8)
    • [21].稀土掺杂对负载型硅钨杂多酸催化性能的影响[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01)
    • [22].负载型功能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20(07)
    • [23].TiO_2负载型活性炭电催化氧化苯酚性能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9)
    • [24].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研究进展[J]. 河南化工 2012(23)
    • [25].负载型纳米零价铁治理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7(12)
    • [26].负载型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其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8(12)
    • [27].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J]. 天津化工 2017(05)
    • [28].沸石负载型TiO_2处理炼化反渗透浓缩水的研究[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3(01)
    • [29].负载型磷钨酸铜的制备及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煤气化废水[J]. 山东化工 2020(04)
    • [30].制备生物柴油负载型固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1)

    标签:;  ;  ;  ;  ;  

    负载型纳米铁铜二元金属的合成与改性及其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氯污染物的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