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张珺

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张珺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26

摘要:建筑工程是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企业一定要提高警惕,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辅之以完善有效的安全监管体制,提高企业全体职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涉及多种专业技术、耗费时间长的工作,且施工现场安全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强化安全意识,对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管理重难点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有效地管理对策,以此来有效保障现场施工能够按时、保质、安全地进行,从而真正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获得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征概述

1.1管理战略的一致性

在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涉及的一切关于管理方面的细则,都应该和建筑企业的文化、组织管理、管理目标以及发展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就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而言,战略的一致性可以保障建筑企业施工环节的安全,进而可以使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理念和战略做到绝对的坚守。因此,要想使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在战略一致性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就应该使安全管理体系可以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并符合建筑企业对工程进行的管理实际情况。

1.2管理的准确性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体系之中,各项规则都应该严格符合工程的建设目标、管理目标,并对建筑施工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之中,管理的准确性可以为施工提供定性的标准,并且可以实现施工的过程与评价之间的有效结合。对建筑企业的施工目标而言,仅仅是基于项目的特点,对一些施工的要求以及对施工者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但是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确的衡量,进而确定各个环节是否合格。

1.3管理的可靠性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而言,其可靠性就是评价者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评价过程中所持有的一致性标准。在对同一个建筑工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持有的评价标准应该一致,如果评价的标准不一致就会使施工项目在评价的方面出现混乱。

1.4管理的可接受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接受性是指相关的施工安全考核是不是可以被工作人员接受。通常而言,对施工的安全考核要花费工作者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耗费很多的经济成本。因此,对安全管理的体系而言,除了要具备以上的特征之外,还应该具有可接受性。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在人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听说一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其实,导致这些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关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先关工作人员没有起到很好的安全管理示范作用,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建筑工人没有在施工时戴安全帽的意识,一旦发生险情,就措手不及,那时悔之晚矣,这也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体现。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味赶进度,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这也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突出表现。

2.2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安全展开的重要保障,它是建筑工程施工团队的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凭据,因此,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流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但事实是,由于国家对此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很多的企业就没有把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放在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没有了可以具体参照的安全体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低下

安全管理监督力度低下是现在很多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的重要原因,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却只是作为摆设,安全管理机制的作用并没有能够发挥出来,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督离地低下。同时,部分安全监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对于职务之内的工作敷衍了事,没有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对于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及实地觉察出来,放任事故的发生。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3.1施工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

施工单位应保证建立具有规范性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面向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使其掌握施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应通过岗前筛选的方式,确定施工人员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结合所录用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进行制定与落实,保证施工人员无论是安全防护意识还是专业素质,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是处理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

3.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施工单位而言,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肩负着主导作用的职位就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否对安全施工足够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能否顺利开展产生直接影响。施工正式开始前,首先应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岗前教育及培训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通过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方式,保证每位管理人员都树立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具有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进行准确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关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3.3对安全部门的职责加以规范

施工企业内部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职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和安全总监,不同职位对应的职责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围绕着施工安全管理开展培训工作,加深有关人员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加其知识储备。作为以项目安全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需要通过细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方式,确定各施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定期面向安全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实践结果表明,分解项目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施工人员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性,明确所处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提前对其进行防护。

3.4加强监督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力度

各级行政监管部门创新思维,主动出击,加强监督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力度,从源头将施工安全可能面临的威胁加以解决。贯彻并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所对应的许可制度,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不定期展开安全巡查,排查建筑施工企业各阶段存在的安全责任问题;提高安全检查质量,淘汰与安全管理标准不符的机械和设备,关闭可能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施工单位。

3.5对施工事故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对建筑工程而言,避免与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出现,关键是保证管理人员具有超前的意识、良好的洞察力与技术能力。一旦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操作现象,能够第一时间对其及时修正,为后续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基于此,提高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管理意识,强化其针对施工事故所开展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力度,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发生事故的部门及个人要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曝光。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以及研究,希望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提高。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以实际的情况作为有效依据,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的有效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隐患的存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收到满意成效,使建筑企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星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J].中华建设,2018(10):76-77.

[2]栾福敬.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231.

[3]傅强生.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9):151+153.

标签:;  ;  ;  

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张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