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威黄勇刚(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眼科330800)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291-01
【摘要】目的运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及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比较其治愈及复发情况,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26例(21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A组)122眼及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B组)92眼。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其疗效。结果A组23眼复发B组仅4眼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以降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角结膜病,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对角膜缘干细胞研究,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降低复发率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采取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明显降低复发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眼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治疗126例(214眼)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38例(46眼),女88例(168眼),年龄40-80岁,原发性翼状胬肉18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26眼,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122眼,其中11例复发性,余为原发性。B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92眼,其中有5例为复发性,余为原发性。
1.2手术方法术前排除结膜炎症及慢性泪囊炎、全身疾病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从颈部开始分离,深达前弹力层,分离至胬肉头,体部不留血管及纤维胬肉,将角膜和巩膜病变组织剥离干净,暴露出透明角膜,剪除胬肉,缝合结膜,留有3-4mm巩膜暴露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前部分操作同前者,然后于同侧眼上方取角膜缘植片,包括透明角膜上皮0.5mm、角膜缘1mm、结膜2mm,共3.5mm,弧长与创面角膜缘大致相符,将移植片角膜缘对准胬肉切除术处的角膜缘,缝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间接缝合结膜至对合紧密,上方取角膜缘植片处联作处理,给予红霉素眼膏涂眼,包扎术眼,术后2天每天换药,加压包扎,打开包扎后左氧氟沙星眼水滴眼,每天4次,上皮修复后给予典必殊眼水滴眼,每天4次,随访8-12月。
1.3疗效判定治愈标准[1]巩膜暴露区光滑洁净,角巩膜创面愈合,无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结膜平复,无胬肉生长。复发:手术后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生长,结膜局部充血肥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复发率A组23眼复发;B组仅4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效果复发率明显少于A组。
3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眼病,多由双眼内侧睑裂部结膜增厚形成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而形成。免疫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复发均与局部刺激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后者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新生血管增生,同时局部的炎性细胞浸润干扰角膜缘干细胞的正常增生与分化,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下降,破坏角膜缘屏障,增生的结膜变性组织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所以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形成与角膜缘干细胞变性缺乏密切相关[2]。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恢复眼表结构,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转位术,术后巩膜继发感染风险大,且角膜缘局部缺乏,术后复发率高,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约3.1%[3]。但羊膜来源异体,风险大,术中术后局部使用射线及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效果良好,但毒副作用大[4],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移植片来源于自体,具有副作用小,术后恢复快,取材方便,效果可靠,复发率低,便于应用推广等优点,应为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于亚东,白大勇.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11):868-869.
[2]陈东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眼科新进展,2008,28(9):707.
[3]李淑珍.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0,20(4):286-287.
[4]徐朝阳,张俊华,金威尔,等,羊膜移植联合药物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4,24(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