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身管内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检测系统,火炮内膛,激光叁角法,弹性自适应
身管内膛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王惠源,张鹏军,任冬冬[1](2018)在《基于激光叁角法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火炮身管内膛表面质量的量化检测,设计了一个在结构上采用弹性自适应式定心方案、在测量原理上使用激光叁角法、在控制原理上利用PLC的内膛检测系统。由激光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与编码器、位移传感器输入数据通过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模块同步处理后,可还原身管内膛表面图像并由此判断疵病位置和大小。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成本低、自动化程度大的特点,可对我军口径在120~155 mm范围内的约25种制式火炮身管内膛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8年12期)
姚世睿,陈永才[2](2018)在《火炮身管内膛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膛涂层的制备是提高火炮身管寿命的重要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火炮身管内膛涂层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其优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6期)
李强,谭庆[3](2017)在《身管内膛镀层热压耦合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某身管镀层失效原因,提高身管寿命,依据不同厚度镀铬、镀镍、镀钨及钨-镍镀层方案试验结果,选取身管烧蚀和磨损最严重的膛线起始部位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涂镀方案进行了热压耦合计算和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镀层厚度不宜超过0.15 mm,镍不宜作为与火药气体直接接触涂层,镀层材料与基体金属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是镀层易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两种新的身管镀层方案。(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苏文彦[4](2017)在《基于激光点云的火炮身管内膛表面重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身管是火炮的关键部件,其内膛质量对火炮的弹道学特征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火炮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身管内膛检测是其必检项目之一。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激光扫描测量可以快速、高精度地获取物体表面叁维信息,确定物体的空间几何形状。因此该项技术逐渐地被应用于火炮身管内膛检测之中,而相应的激光点云处理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自主设计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为基础,提出基于激光点云的内膛表面重建技术研究,实现了身管内膛真实感叁维模型的重建。首先对基于激光轮廓测量仪的内膛检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分析其采集方式,针对原始点云数据中存在的误差,提出位置补正和去噪处理;然后使用叁次样条插值方法对点云孔洞进行修补,并运用互相关算法和加权融合算法实现了分段点云数据的拼接;之后对点云精简算法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曲率的均匀网格精简算法,在保留点云细节特征的同时,避免出现局部精简过度的现象;针对精简后的点云数据,采用基于凸包的扫描线叁角剖分算法,实现火炮身管内膛的表面重建,并运用纹理贴图技术将内膛图像映射到叁维模型上,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真实感;最后使用PCL和QT编程库完成可视化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常用的交互操作命令、叁角剖分和纹理映射等功能模块,方便用户对点云数据进行查看和处理。通过对激光点云数据的一系列处理,最终重建出火炮身管内膛表面的叁维模型,使得检测人员不但能对火炮身管内膛进行直观的可视化查看,还能通过手工交互的方式确定疵病的具体位置和损伤程度,丰富了火炮内膛检测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4)
杨咪[5](2017)在《火炮身管内膛几何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身管是现代自动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武器及自动机的寿命可以用身管寿命来衡量,也就是说身管寿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自动机的寿命。身管又是承担弹丸发射的主要部件,对自动武器的射击精度也有着重大影响,身管内膛检测对于保证自动武器的性能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目前依然以人工方式对身管进行检测,检测效率低,不能定量检测等问题,本文以火炮身管为研究对象,对其内膛参数进行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位机与下位机交互的自动非接触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检测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定量检测各个参数等优点。该系统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通过机械结构带动激光位移传感器在身管内部进行直线运动,采用微调机构进行位置校准,在身管绕轴旋转运动时,进行内膛参数检测,上位机控制电机的启动与停止以及转速的调整。本文使用多圈绝对式编码器进行旋转零点的定位,经过AD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上位机中进行实时显示与处理,将采集到的单个截面数值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进行显示,可以得到具体的参数尺寸值。在本文中,对于系统各个误差的构成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计算,并对相应可调整的误差进行了校准,对构成系统的各个器件参数进行计算、匹配与选型。经过试验验证,系统可以实现对于身管内膛截面各个参数的检测,并在极坐标系下绘出身管截面的轮廓图,从图中也可以观测到突变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4-01)
韩继龙[6](2016)在《基于TiAlN和TiAlYN薄膜的火炮身管内膛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管是火炮系统的主要部件,关系到武器的总体效能。身管的使用寿命受制于身管内膛表面的烧蚀程度,热因素、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严重影响着烧蚀程度,降低叁大因素对身管的影响是提高身管寿命的必要途径。针对火炮身管的烧蚀因素,提出用Ti Al N薄膜防护炮钢基体,减轻叁大因素对身管的危害。采用材料性能测试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高温氧化实验、摩擦磨损实验、热-结构耦合仿真、摩擦磨损仿真展开,以期对身管防护涂层研究有所启示。1)对身管和镀膜身管进行了热-结构静力耦合分析。研究表明:温度沿身管呈梯度分布,主要热影响区小于1mm;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与火药气体接触的表面上,镀膜身管最大温度值较高;无镀膜身管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内表面,镀膜身管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镀层与炮钢的界面处。2)对比分析了Ti_(0.70)Al_(0.30)N薄膜与Ti_(0.50)Al_(0.50)N薄膜的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氧化前,两种薄膜与炮钢结合良好;氧化后,Ti_(0.70)Al_(0.30)N薄膜表面生成了铁的氧化物,Ti_(0.50)Al_(0.50)N薄膜表面生成了Al_2O_3和Ti O_2混合氧化物膜;Al的相对含量是影响Ti Al N薄膜抗氧化性的关键,Ti_(0.50)Al_(0.50)N薄膜的抗氧化性明显好于Ti_(0.70)Al_(0.30)N薄膜。3)对比分析了Ti_(0.50)Al_(0.50)N薄膜与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的氧化性能。研究表明:氧化前,两种薄膜与炮钢结合紧密,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表面的颗粒更少;氧化后,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表面氧化物的晶粒尺寸较小;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的抗氧化性比Ti_(0.50)Al_(0.50)N薄膜更好。4)测试了Ti_(0.50)Al_(0.50)N薄膜、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的摩擦系数。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的稳定摩擦系数小于Ti_(0.50)Al_(0.50)N薄膜,并且发现Ti_(0.495)Al_(0.495)Y_(0.01)N薄膜的附着性更好;镀有Ti_(0.50)Al_(0.50)N薄膜的炮钢样品表面硬度更大,但都小于薄膜本身的硬度;利用LS-DYNA软件模拟两种薄膜摩擦时的受力状态,应力主要集中在恢复区与拉伸区、拉伸区与压缩区的交界处,Von Mises等效应力随着磨痕的扩展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6-12-10)
许春飞[7](2016)在《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身管内膛的检测一直是火炮检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管内膛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火炮武器的安全性及其射击精度。由于其身管长径比大的结构特点,火炮内膛质量检测技术一直是火炮检测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随着光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直接观测鉴定的方法已逐步被先进的CCD成像法及激光轮廓扫描法所取代。尽管测量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结构设计的难点仍然制约着测试精度的提高及内膛检测装置的推广使用。目前火炮内膛检测装置仍存在着安装结构复杂,调试过程繁琐,抗干扰性差等缺陷。因此,如何设计出更合理、更简便的结构,提高火炮内膛检测装置的测试精度及易用性,已然成为现阶段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火炮内膛检测装置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火炮身管结构设计特点,对检测装置的机构部分进行优化改进。针对其关键部件(测量杆),基于密度-刚度插值模型(SIMP)的连续体机构拓扑优化方法,建立火炮内膛测量杆的拓扑结构有限元优化模型,采用折衷规划法结合平均密度法对火炮内膛测量杆进行多目标拓扑结构优化,得到同时拥有较低的静态柔度及较高的低阶振动频率的测量杆新设计方案。最终,对优化后的新机构进行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并设计实验,验证了内膛检测装置优化设计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运用有限元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进行优化,提升了装置的检测精度及抗干扰性,并通过对传动定心机构的优化设计,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及其安装调试过程,实现了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的优化及改进,提高了装置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晓燕[8](2016)在《基于压缩感知的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对火炮身管进行窥膛检测,有利于观察损伤位置和面积以判定疵病严重程度,从而实现火炮武器系统的检修和维护。目前一般采用图像检测法进行窥膛检测,后期通过图像拼接技术获得火炮身管内膛的全景图像,其中拼接算法效率的提高、存储空间及计算成本的减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窥膛检测系统,提出了基于改进压缩感知算法的图像拼接技术,实现了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算法的改进及优化。首先对火炮身管内膛图像的稀疏变换方式加以研究,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曲线波变换是火炮身管内膛图像较优的稀疏变换方式;然后采用稀疏度粗估计及变阶段步长的方式,对SAMP重构算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提高了运行效率及重构精度;接着阐述了火炮内膛图像的获取及处理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本文所采用的图像拼接算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基于改进压缩感知的图像拼接算法,基于实验研究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将改进的压缩感知算法与图像拼接技术相结合,减少了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过程中的存储空间需求并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实现了火炮窥膛检测系统的改进及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龙续林[9](2015)在《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身管是火炮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管内膛质量是影响火炮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身管内膛检测是火炮发射中的必检项目,为火炮的维修与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是检测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与难题。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通常采用以CCD成像法为代表的光电检测方式来获取火炮身管内膛全景图像,目前存在着不易操作、精度有限和无法深入地定量分析等缺陷。因此,如何更全面、准确的获取身管内膛的有效信息,并使检测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成为目前火炮身管内膛检测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利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型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可获取身管内膛的全景叁维轮廓图像,同时得到身管内膛表面的定量深度数据。本文首先通过深入了解身管内膛结构、分析现有的身管内膛检测需求和研究现有身管内膛检测系统的优缺点,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其次根据激光叁角法的原理与身管特点,完成了叁维检测方案的设计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选型;然后针对激光扫描的运动特点,完成了机械分系统和机电控制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控制流程开展了优化;最后,将通过实验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叁维重构、拼接融合、纹理映射等处理,得到了身管内膛叁维轮廓图像,为判断识别身管内膛损伤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自主设计的基于激光位移传感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获取了内膛表面的叁维轮廓图像,有利于准确辨别火炮身管内膛疵病状况。该系统首次将激光位移传感器运用于火炮身管内膛检测之中,为身管内膛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不仅丰富了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的技术手段,而且为更全面的内膛定量检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鲍俊伟[10](2014)在《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身管内膛疵病检测是火炮使用与维护中的必要项目,通过火炮身管窥膛检测系统获得身管内膛全景图像,可为火炮武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火炮窥膛检测系统通常采用机电驱动结合光电探测方式,通过后期数据处理获取火炮身管内膛全景图像。目前,通过分段获取身管内膛图像进而拼接成全景图像,是火炮身管内膛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运用改进的图像拼接算法,通过对获取的图像数据开展拼接研究,完成火炮身管内膛全景图像。首先基于自主设计的火炮身管窥膛检测系统,建立光学探测系统数学模型以及图像拼接模型;其次针对已有的特征点匹配算法存在较多误匹配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单类聚类算法和多类聚类算法的特征点匹配方法,提高了图像配准的精度和稳定性;然后结合投影矩阵建立非线性模型及其叁次曲线简化模型,提出了基于位置的非线性图像拼接算法,消除了检测系统在行进运动过程中的振动而导致的图像变形干扰,有效地实现了变形图像拼接;最后通过实验研究,实现了某型火炮身管内膛图像的拼接,获取了无明显畸变、平滑清晰的全景图像。通过本文的研究,运用基于聚类的特征点配准算法和基于位置的非线性图像拼接算法,获取了火炮身管内膛全景图像,为火炮内膛疵病的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撑,取得了有效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身管内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膛涂层的制备是提高火炮身管寿命的重要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火炮身管内膛涂层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其优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管内膛论文参考文献
[1].杨璐,王惠源,张鹏军,任冬冬.基于激光叁角法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8
[2].姚世睿,陈永才.火炮身管内膛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8
[3].李强,谭庆.身管内膛镀层热压耦合分析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7
[4].苏文彦.基于激光点云的火炮身管内膛表面重建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7
[5].杨咪.火炮身管内膛几何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7
[6].韩继龙.基于TiAlN和TiAlYN薄膜的火炮身管内膛强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
[7].许春飞.火炮身管内膛检测装置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6
[8].张晓燕.基于压缩感知的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6
[9].龙续林.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0].鲍俊伟.火炮身管内膛图像拼接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