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基于2005年至2010年当代政治语篇的分析

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基于2005年至2010年当代政治语篇的分析

论文摘要

人们对于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隐喻便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西方的传统研究中,隐喻多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们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展开了对隐喻的研究。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形成了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基本框架,使得对隐喻的研究从此摆脱了传统隐喻理论以修辞学为本的束缚,正式纳入了认知科学的领域。根据Lakoff的理论,隐喻并非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而是渗入到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之中;隐喻的本质就在于依据某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关于政治语言的研究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修辞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入手。近几十年,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隐喻的角度研究政治语篇,如Lakoff近年来就对美国当代政治中的隐喻做过一些分析,如有关恐怖主义的隐喻,外交辞令中的隐喻,等等。然后,从隐喻的角度对中美政治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对政治语言的研究方面,基于相关的语料对其中的政治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所用语料来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前总统布什以及现任总统奥巴马在2005年至2010年间的公开讲话。而本文则采用了Charteris-Black(2004)提出的批评性隐喻分析法(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对文本进行了三步分析,即隐喻判定、隐喻描述和隐喻解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均有所应用,其中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分析发现,中国政治语篇中的主要概念隐喻类别有战争隐喻,旅途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和圆圈隐喻;美国政治语篇中的主要概念类别有家庭隐喻,旅途隐喻,建筑隐喻,人类隐喻和戏剧隐喻。其中,家庭隐喻,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是两种语言共有的,但是这三种隐喻虽然共有却在内容上存在着不同:距争隐喻和圆圈隐喻是中文语料中所特有的,而人类隐喻和戏剧隐喻是英文(?)所特有的。另外,作者还从宗教、历史和图像等方面探寻了这些概念隐喻形成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中美政治语言的理解,有助于中美政治和文化的深层研究,也有助于中美政治文化的沟通;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对中美文化进一步了解,便于学生对于语言更全面掌握和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 1.4 Thesis Organiza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raditional Metaphor Research
  • 2.1.1 Comparison Theory
  • 2.1.2 Substitution Theory
  • 2.1.3 Interaction Theory
  • 2.2 Contemporary Metaphor Research
  • 2.2.1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2.2.2 The Significa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2.3 Research of Metaphors in Politics
  • 2.3.1 Language and Politics
  • 2.3.2 Political Discourse
  • 2.3.3 Metaphor in Politics
  • 2.3.4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Political Discourse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Lakoff and Johnson'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3.1.1 The Essence of Metaphor
  • 3.1.2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
  • 3.1.3 The Systematicity of Metaphorical Concepts
  • 3.2 Th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3.3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Embodied Philosophy
  • 3.4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 3.4.1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 3.4.2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 3.4.3 Metaphor Explanation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 4.1 Contrastive Analysis
  • 4.2 Research Procedure of This Study
  • 4.2.1 Data Collection
  • 4.2.2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iv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 5.1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Data
  • 5.1.1 Metaphors in Chinese Data
  • 5.1.2 Metaphors in American Data
  • 5.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 5.2.1 Categori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orpus
  • 5.2.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milar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wo Languages
  • 5.2.3 Uniqu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rpus
  • 5.3 Basis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Data
  • 5.3.1 Religion
  • 5.3.2 History
  • 5.3.3 Image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Findings of this Study
  • 6.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 6.3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未来建构[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4)
    • [2].浅谈隐喻性符号在滨海建筑景观中的发展方向[J]. 新课程(下) 2015(11)
    • [3].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J]. 考试周刊 2016(10)
    • [4].跨语言建筑隐喻异同的体验哲学及文化理据疏议[J]. 外国语言文学 2018(04)
    • [5].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韩国语“??(信赖感)”的建筑隐喻[J]. 现代交际 2017(06)
    • [6].论中国传统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02)
    • [7].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中概念隐喻的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8].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J]. 校园英语 2016(28)
    • [9].美国太空港[J]. 建筑技艺 2012(02)
    • [10].银行建筑形态设计中的隐喻表现[J]. 低温建筑技术 2008(03)
    • [11].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的“建筑隐喻”[J]. 中外建筑 2013(04)
    • [12].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例[J]. 江淮论坛 2013(05)
    • [13].建筑艺术隐喻初论[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4].政治隐喻的历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1978-2007)两会社论的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5)
    • [15].中国航天新闻的概念隐喻分析——以《中国航天报》社论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6].网络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6)
    • [17].评价理论视角下概念隐喻的劝谏功能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18].论“教育”的隐喻——基于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50)

    标签:;  ;  ;  ;  

    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基于2005年至2010年当代政治语篇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