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行单纯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统计治疗后肿瘤转移情况,并分析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复发转移患者胃部发生肿瘤几率较低,肿瘤直径5-10cm、核分裂数为5-10/50HP占比较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多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情况受肿瘤位置、体积和核分裂数等因素影响,可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单纯靶向治疗;手术治疗;预后情况;影响因素
近年来,医学界日渐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研究,结果显示其起源于胃肠道间叶干细胞,随着病情发展会向神经细胞和平滑肌分化,甚至会出现不定向分化情况,具有明显的恶性潜能,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疗工作[1]。同时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情况,患者预后质量不佳,因此医学界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探究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2]。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7岁-65岁,平均(47.63±2.37)岁,首发症状:腹部肿块或不适:24例,腹泻、便秘或肠梗阻10例,消化道出血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6岁-64岁,平均(46.71±2.29)岁,首发症状:腹部肿块或不适:23例,腹泻、便秘或肠梗阻12例,消化道出血8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上述资料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可进行研究比较。纳入标准: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术前6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治疗;术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初诊时已存在转移情况;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靶向治疗,给予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瑞士NovartisPharmaSchweizAG,注册证号:H20100263)治疗,400mg/d,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扩大切除手术,将肿瘤原发病灶切除,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转移,若出现则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3]
疗效评价,参考《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解读制定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体积缩小20%-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第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详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胃肠道胶质瘤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若患者间质瘤超过2cm则临床主张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清扫淋巴结,而对于小于2cm间质瘤而言,很多学者主张开展靶向治疗,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Ntahompagaze等[4]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5]。
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4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复发转移患者胃部发生肿瘤几率较低,肿瘤直径5-10cm、核分裂数为5-10/50HP占比较高,P<0.05。其中肿瘤大小能够反应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行为,临床研究指出肿瘤体积越大,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越高,存在转移和复发风险;而肿瘤核分裂数能够反应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分裂数目与肿瘤活性成正比,临床有研究指出,肿瘤核分裂数超过5/50HP,患者生存率较低,极易出现复发转移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是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结果需进一步验证[6]。
综上所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多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情况受肿瘤位置、体积和核分裂数等因素影响,可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明.叶颖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5):218-219
[2]许国兵.彭高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腹腔镜切除术后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及预后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j):667-671.
[3]郁雷.梁小波.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解读[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1):8-14.
[4]Ntahompagaze,Thephile.吴海福.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及不同危险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9):882-887.
[5]杨健.于健春.马志强.等.胃肠道间质瘤55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4):274-279
[6]殷舞.农涛.黄顺荣.等.11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39(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