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对埃德加·爱伦·坡女性小说中孕育恋母情结的主人公进行阐释。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将目光投向了人类心灵的洞穴,并它将其中的阴暗、孤寂、苦闷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女性的奇异刻画更使他的作品显得神秘难解。在《创作哲学》一文中,爱伦·坡认为诗歌的最佳基调是“忧郁,”“美妇之死无疑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他不遗余力地颂扬女性,并把她们看作理想的化身、欢乐的动力、生命和灵感的源泉。但让人深为迷惑的是,其作品中许多超尘脱俗的美丽女性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本文作者发现,坡的作品已经或多或少地对心理危机,更具体地说,是对病态人格这一问题有所涉及,而病态人格中的“情结”这一问题正是导致坡笔下的美女最终走向毁灭的症结所在。鉴于坡和弗洛伊德都将目光转向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课题,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出发,对坡女性小说中的“美女之死”进行新的睇视。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艺术家被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尤其是他童年时代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结。本文力图以他的四篇女性小说作为范本,从其中受害者与男性主人公的关系问题入手,对其作品中美女之死及以不同形象被复活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弗氏“恋母情结”理论无疑给我要探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坡将其创作作为治疗工具,在进行解析之后,将着眼点放在作者无意识的整体重建之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坡的作品:初始阶段结合坡生平,主要阐释恋母情结在作品中的自我揭示;深化阶段主要揭示其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执着”和“倒退”,因此形成病态人格中的恋母情结的内疚感;完成阶段致力于论述坡对父亲的敌视和对母亲的病态之爱,以及渴求回归母体的死亡本能。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扼要介绍了作者生平,尤其是围绕作者一生的女性,此外,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范围也涵盖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简述了有关的文献综述和本文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和术语介绍。第四章主体部分运用弗氏“恋母情结”理论阐述了在四篇女性小说中,坡化身为男主人公,母亲以其爱人,父亲,兄妹或女儿等不同的形象被复活,以补偿坡幼年时期精神世界的缺失。他在用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里,用夸张的措辞和无边的幻想来展示对母亲的病态之爱,作为对恋母的内疚感,他拒绝真实的母亲的形象,他让“她”超越人类,超越生死,完美无缺,这种情感就源于他自己曾感受到的恐惧无助和精神上反常的病态的对母爱的渴望。通过对典型女性小说的分析,本文从一定程度上探究了弗洛伊德理论对爱伦坡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此为读者提供坡笔下人物刻画的不同解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拨开迷雾 生发新见——《隐蔽的风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创作研究》评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2].新世纪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内蕴[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3].作为方法的“女性小说”——关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4].美国女性小说的文化特征[J]. 外文研究 2017(01)
- [5].“梦幻”与现代女性小说书写的新质素[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6].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对爱的阐释[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7].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扛鼎之作——评《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J]. 名作欣赏 2016(16)
- [8].两岸女性小说的四“同”四“异”——读评《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4(04)
- [9].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的创作特征/[J]. 学术界 2015(02)
- [10].情感的永恒性——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情感描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1].以色列女作家小说专辑[J]. 世界文学 2015(04)
- [12].解读女性奇情小说——以《颠覆女性小说:奇情小说和女性抗议》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11)
- [13].浅谈新时期中国女性小说的意义和影响[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7(11)
- [14].《占有》中的两段三角恋:妥协抑或是追求[J]. 知识文库 2016(17)
- [15].中国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J]. 长江丛刊 2016(34)
- [16].新世纪长篇女性小说两性角色的重构[J]. 新文学评论 2017(02)
- [17].女性小说之怪现状探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3)
- [18].英国18—19世纪女性小说中“灰姑娘”形象的嬗变解读[J]. 作家 2010(08)
- [19].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1949-1980年间的中国女性小说[J]. 名作欣赏 2020(31)
- [20].论林白女性小说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J]. 名作欣赏 2020(02)
- [21].作为方法的“女性小说”——关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 文艺研究 2020(03)
- [22].女报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发刊词和征文广告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5)
- [23].论新移民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华中学术 2011(02)
- [24].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作家 2013(02)
- [25].疯狂的舞者——评“70后”、“80后”女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吉林教育 2010(22)
- [26].韩国现代女性小说创作面面观[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 [27].共谋抑或颠覆?——18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含混的女德主题[J]. 国外文学 2013(01)
- [28].“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现代女性小说的“梦幻”女性形象[J]. 南方文坛 2011(02)
- [29].二十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综述[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7)
- [30].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中的“母性”命题[J]. 东方论坛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