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膜论文-黄水兵,陈志伟

骨间膜论文-黄水兵,陈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间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臂骨,尺桡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膜损伤

骨间膜论文文献综述

黄水兵,陈志伟[1](2018)在《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臂骨间膜损伤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常伴随着Essex-Lopresti损伤出现,其发生率不足桡骨小头骨折的1%~([1]),这也可能与早期大部分患者被误诊和漏诊有关~([2])。前臂骨间膜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中,受伤机制主要为前臂过伸时受到纵向暴力引起,暴力由腕关节向近端传递过程中引起前臂骨间膜撕裂,同时导致远端尺桡关节损伤和桡骨小头骨折~([3])。前臂骨间膜、桡骨小头和远端尺桡关节共同参与维持(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连鸿凯,谢攀攀,马长生,朱智,肖新广[2](2017)在《MRI诊断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范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的范围。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急诊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患儿36例,术前给予MRI检查,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9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Ⅲ型18例,BadoⅣ型0例。采用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患者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mm,间距为1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孟氏骨折患儿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记录不同程度损伤的距离。结果 4例患儿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最终获得32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前臂骨间膜在轴位T1WI、T2WI均可显示,T2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较为理想,矢状位、冠状位无法分辨骨间膜。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距环状软骨面以远30~45 mm开始显示。32例患儿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25例损伤且伴有断裂,7例骨间膜损伤但无断裂(BadoⅠ型1例,BadoⅢ型6例)。病理改变距离(损伤未断裂+断裂)12~80 mm,平均(46.03±18.78)mm;损伤未断裂距离12~56 mm,平均(33.09±11.60)mm,断裂距离4~35mm,平均(13.25±9.96)mm。结论 MRI可以显示前臂骨间膜损伤,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未断裂、断裂);孟氏骨折均伴有骨间膜损伤,损伤的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分离的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损伤由上尺桡关节向远端延伸,远端骨间膜可保持完整。(本文来源于《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郭建邦,赵友明,李晓彬,武兴国,刘奕宁[3](2016)在《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评价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前臂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效果。方法取10具新鲜冰冻成人前臂标本,男8具,女2具;年龄29~74岁,平均38.2岁。每个标本依次作以下处理:切除桡骨头(A组)、切除桡骨头+分离远侧尺桡关节(B组)、切除桡骨头+分离远侧尺桡关节+切除骨间膜中央束(C组)、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D组)、单纯桡骨头置换(E组)、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桡骨头置换(F组)。大体观察各组标本制备后在负荷及非负荷状态下,尺桡骨间距以及尺桡关节移位情况;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时施加在标本两端的负荷。结果恢复桡骨长度可以维持正常尺桡骨间距,骨间膜重建可以恢复尺桡骨间的负荷传导。生物力学测试显示,A~F组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所需负荷分别为(74.507±4.967)、(49.227±1.940)、(17.827±1.496)、(24.561±1.390)、(140.247±8.029)、(158.423±9.142)N,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不能恢复前臂纵向稳定,而其联合桡骨头置换可有效重建前臂纵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谢攀攀[4](2016)在《孟氏骨折新分型与前臂骨间膜损伤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分析新鲜儿童孟氏骨折DR、MRI影像学资料,观察前臂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范围,评估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和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2探讨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骨间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评估一种以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为分型依据的新型孟氏骨折分类系统,以优化孟氏骨折治疗策略。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0月开始,2015年8月截止。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6.9岁,左侧13例,右侧25例,合并伤肢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分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Ⅲ型18例,BadoⅣ型2例;新分型理论分型:新Ⅰ型12例,新Ⅱ型24例,新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均为1周内的新鲜损伤,受伤至入院治疗的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时间为32.6个小时。2方法:新Ⅰ型、新Ⅱ型入院病情稳定后给予前臂MRI检查,MRI检查前均与家属沟通并签署MRI检查安全知情同意书。采用1.5T超导型MR扫描机(Magnetom Essenza),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病人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主要采取横轴面扫描。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mm,间距为1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MRI图像质量以肌腱、肌肉、筋膜轮廓显示清楚,无伪影为优。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轴位骨间膜MRI图像病理改变,记录不同病理改变的轴面层数(病理改变的距离),测量患肢X线肘关节标准正侧位片上尺桡关节分离距离,统计学分析上尺桡关节分离距离与骨间膜损伤距离的相关性。依据新分型理论指导治疗,根据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观察新分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 4名患者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其中新Ⅰ型1例,新Ⅱ3例,最终获得11例新Ⅰ型,21例新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MRI图像距离环状软骨面以远30mm-45mm左右开始显示,轴位TWI1,TWI2图像可显示完整的前臂骨间膜为连接尺桡骨间均匀的、连续的线状低信号带,与周围中等信号的软组织对比明显,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无法分辨出骨间膜。2损伤的范围:11例新Ⅰ型儿童孟氏骨折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7例骨间膜损伤且伴有断裂,4例骨间膜有损伤但无断裂。21例新Ⅱ型孟氏骨折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18例伴有骨间膜有损伤且伴有断裂,3例骨间膜有损伤但无断裂。新Ⅰ型上尺桡关节轻度分离,骨间膜主要病理表现为损伤的距离短,断裂距离短;新Ⅱ型上尺桡关节重度分离,骨间膜损伤距离长,断裂距离长。骨间膜损伤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单位长度被拉长的距离有关。采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骨间膜病理改变距离呈正相关(r=0.799,P=0.000),P<0.05。3 34例患者获术后6-18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随访率89.47%),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对位、对线可,未见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无钉道感染,骨髓炎发生,外观及关节功能良好。根据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0-69分。新Ⅰ型优8例,良2例,可1例,新Ⅱ型优13例,良7例,可1例,新Ⅲ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18%。结论MRI能够观察前臂骨间膜损伤情况,诊断骨间膜损伤类型;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孟氏骨折新分型理论能够优化孟氏骨折治疗策略,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30)

林昭屹,张修平,郭晓丹,杨向群[5](2015)在《小腿骨间膜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的标本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腿骨间膜(interosseous membrane,IOM)为小腿连接胫骨和腓骨骨间缘的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临床实践中IOM的解剖位置与胫腓骨骨折的引流和骨折的预后一定的意义~([1]),随着近年来血管化腓骨移植在下颌骨重建方面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3]),腓骨滋养动脉于腓骨中点稍上方进入腓骨~([4]),腓骨瓣的制取对于IOM解剖结构要求的增加;以及发生Maisonneuve骨折时,由于常规X平片检查无法显示(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7-25)

赵友明,李武,陶正刚,郭建邦,杨杰[6](2014)在《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所有桡骨头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于伤后72 h内就诊,伤后1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片、伤侧CT(必要时加叁维重建)及MRI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观察前臂骨间膜在磁共振上的表现(有无损伤、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的程度),桡骨头骨折的损伤程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桡骨头骨折MasonⅠ-Ⅲ型均可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头骨折程度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桡骨头骨折伴前臂骨间膜可疑损伤时,有必要进行前臂MRI检查,明确骨间膜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根据骨间膜损伤的情况对桡骨小头骨折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肘关节和前臂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4年01期)

张国保,郭培刚,胡建军[7](2010)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臂骨间膜(interosseous men-brahe,IOM)损伤常作为前臂骨折的伴随损伤而出现。以往漏诊的患者较多,患者多出现长期腕关节疼痛、前臂旋转受限及肘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骨间膜对于维护前臂的纵向稳定和旋转功能至关重要,治疗的关键在于维(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杨太明,朱裕成,高先亭,杨春,许兴柏[8](2010)在《双切口骨桥切除阔筋膜重建骨间膜治疗外伤性尺桡骨骨桥(附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尺桡骨骨桥连接的治疗。方法对4例外伤性尺桡骨骨桥连接行双切口骨桥切除阔筋膜重建骨间膜治疗,其中1例经历2次不同方法的手术。结果 3例采用上述方法处理,经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功能恢复满意。1例于首次术后4个月行尺桡骨骨桥切除术,术中尺桡骨间放置可吸收生物膜隔离,术后6个月尺桡骨骨桥再次形成,距二次手术11个月后采用双切口阔筋膜重建骨间膜治疗,无复发。结论双切口以阔筋膜片重建尺桡骨骨间膜,配合骨腊封涂骨创面、术中冲洗、术后引流、口服消炎痛及镇痛,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是治疗外伤性尺桡骨骨桥有效的综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黄湖,杨琰,黄福光,黄品同[9](2010)在《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分别对28例检查者共56只前臂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进行横切面、长轴切面的超声对比观察。结果:56例完整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其横切面和长轴切面上均表现为尺桡骨之间的一连续的线性高回声结构,且其厚度随体位改变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前臂骨间膜的解剖结构,是诊断前臂骨间膜损伤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姚伟,沈烨良,丁光宏[10](2010)在《骨间膜组织间隙流场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解剖学发现的人体小腿骨间膜血管和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特点,建立叁维组织间隙液渗流模型,控制方程用Brinkman方程和连续性方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组织液在组织间隙中流动的方向总体是与平行毛细血管的方向相一致的;组织间隙多孔率会影响速度的分布,当多孔率增加时,空间的速度趋于均匀,从而使得最大速度变小,正常生理范围内多孔率的改变对于组织液流动的影响较小.但当多孔率很小时(组织纤维化),会大大影响组织液流动的均匀性;组织间隙平行胶原的存在,会使得组织间隙速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均匀;另外,间隙流场随血压的增加而增加,随组织压的增加而降低,这与临床和经络研究的发现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骨间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的范围。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急诊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患儿36例,术前给予MRI检查,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9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Ⅲ型18例,BadoⅣ型0例。采用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患者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mm,间距为1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孟氏骨折患儿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记录不同程度损伤的距离。结果 4例患儿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最终获得32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前臂骨间膜在轴位T1WI、T2WI均可显示,T2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较为理想,矢状位、冠状位无法分辨骨间膜。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距环状软骨面以远30~45 mm开始显示。32例患儿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25例损伤且伴有断裂,7例骨间膜损伤但无断裂(BadoⅠ型1例,BadoⅢ型6例)。病理改变距离(损伤未断裂+断裂)12~80 mm,平均(46.03±18.78)mm;损伤未断裂距离12~56 mm,平均(33.09±11.60)mm,断裂距离4~35mm,平均(13.25±9.96)mm。结论 MRI可以显示前臂骨间膜损伤,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未断裂、断裂);孟氏骨折均伴有骨间膜损伤,损伤的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分离的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损伤由上尺桡关节向远端延伸,远端骨间膜可保持完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间膜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水兵,陈志伟.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2].连鸿凯,谢攀攀,马长生,朱智,肖新广.MRI诊断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范围的研究[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7

[3].郭建邦,赵友明,李晓彬,武兴国,刘奕宁.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

[4].谢攀攀.孟氏骨折新分型与前臂骨间膜损伤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5].林昭屹,张修平,郭晓丹,杨向群.小腿骨间膜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的标本制作[C].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6].赵友明,李武,陶正刚,郭建邦,杨杰.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伤.2014

[7].张国保,郭培刚,胡建军.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

[8].杨太明,朱裕成,高先亭,杨春,许兴柏.双切口骨桥切除阔筋膜重建骨间膜治疗外伤性尺桡骨骨桥(附4例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

[9].黄湖,杨琰,黄福光,黄品同.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

[10].姚伟,沈烨良,丁光宏.骨间膜组织间隙流场的叁维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10

标签:;  ;  ;  ;  

骨间膜论文-黄水兵,陈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