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的进退机制看集群发展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从企业的进退机制看集群发展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论文摘要

对集群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集中在集群聚集的动因、集群的正效应及集群发展的政策、对策等方面,对于集群风险的研究却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是从集群整体角度来考虑的。从单个企业角度研究企业集群风险的则更少,本文旨在为此作一个较初步的探索。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从企业的进退机制分析集群的发展及其边界,并为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文章首先回顾了企业区位理论和企业集群理论,指出了在企业区位决策中集群存在的影响。本文的分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低能耗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决策中,不是简单地考虑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主要考虑的是技术和知识的可获得性,以及该区域内的创新、文化等氛围。由于集群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如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知识共享、创新合作与信息交流等,使得集群对于外部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区位决策时必然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是否选择进入已有的集群,以获得集群所具有的优势。同样地,在集群中的企业也会随时衡量,是否应该继续留在集群中?而这种企业的进退行为不但涉及到单个企业的发展和获利,同样也影响到了企业集群的发展,或者说是造成了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演变。企业对集群的选择实质上就是权衡进入集群的获益和进入集群可能面临的损失或溢出的结果。集群内既存在着集聚效应又存在着分散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对集群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流动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知识与信息扩散以及技术创新溢出等带来的积极作用——集聚效应,又可能面临着这些方面所具有的负面影响——分散效应。比如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该要素的合理利用和集群内企业的最优需要,但也可能导致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激烈且投资热情大大下降。其结果是提高了工资而并未改善生产效率,从2而削减了企业进入集群的热情,意味着集群内的企业乃至整个集群竞争力的衰竭;技术创新溢出使集群内企业通过学习、模仿,以及由于地理上的临近而形成知识与技术的迅速传播,在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往往会造成企业产品和经营的相似性而使得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盛行,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破坏了竞争规则与市场秩序。也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滋生创新惰性,严重地削弱了集群的创新能力,降低了集群的集聚效应。凡此种种现象都说明了集群中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的共生性,进入集群中的企业在获得集聚效应带来的额外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这种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损失。单个企业进入或退出集群的机制无非是评价进入集群给他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潜在损失,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企业就选择进入,集群也就相应地表现为不断地扩张和发展。相反,则企业不会选择进入该集群,甚至该集群内的企业会选择退出。当这成为集群内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时,也就意味着集群失去了成长的源泉和主体,它将会迅速出现衰退趋势。所以,从该意义上来说,分析单个企业的进退机制:进入集群还是远离集群基本上就等同于分析集群的发展条件和成长边界。集群的边界点就是当外部企业选择进入时可获得的额外收益和潜在损失相等时的那一点,也就是说,对单个企业来说进入与不进入集群不会影响其获利情况。这就意味着集群已不再具有净集聚效应,已经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或者称为成熟期),集群随之停止扩张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高新技术企业对集群的选择,而该选择的实质是比较进入集群与远离集群两种不同决策之间的经济绩效,并以此来说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条件及其边界。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为促使高科技园区演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群”,不断吸引企业进入或不断孳生出新的企业,发挥应有的集聚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的主要观点有:1、高新技术企业在区位决策中受传统因素如运输成本等外部变量的约束越来越弱,他们更加注重知识、技术的可获得性,以及创新3氛围和相互交流合作等。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就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所以,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决策必然涉及对集群的选择问题,即高新技术企业要权衡是否进入集群。2、在集群内部不仅存在着集聚效应也存在着分散效应。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从而使得企业在集群内的生产成本要比集群外来得低。但是,专业化分工也可能增加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非正式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但企业之间互相学习非常容易导致各自在生产工艺、技术和研发方向上的雷同,从而造成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技术、知识、信息乃至人力资本的自由、快速的流动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价值的同时会诱使企业产生“搭便车”心理,创新热情被抑制,形成投资不足,破坏竞争规律与市场秩序,甚至会导致集群出现衰退的现象。3、仅仅是同质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并不会给这些企业带来额外的好处。投资的?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企业区位理论与企业集群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区位
  • 二、企业集群
  • 三、企业进退集群的机制
  • 第二节 企业区位理论概述
  • 一、第一阶段(1826 年-20 世纪50 年代)
  • 二、第二阶段(20 世纪50 年代至今)
  • 第三节 企业集群理论综述
  • 一、韦伯从空间集聚效应对企业集群进行分析
  • 二、马歇尔的集群理论
  • 三、波特新竞争经济学的集群理论
  • 第四节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区位决策的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
  •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企业
  • 二、高新技术企业区位决策因素分析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企业进退集群机制分析
  • 第一节 集群内部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的共存性
  • 一、集聚因素与分散因素是共存的
  • 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中的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
  •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
  • 一、人力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
  • 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中人力资本的流动性
  • 三、人力资本自由流动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和分散效应
  • 四、人力资本流动的综合影响
  •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模仿
  • 一、创新的含义和作用
  • 二、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特征
  • 三、创新的外部性
  • 四、集群中创新的来源
  • 五、技术创新与模仿的博弈分析
  • 六、集群内企业之间技术创新与模仿形成的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
  • 第四节 专业化分工、合作与知识交流
  • 一、专业化分工
  • 二、企业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 三、知识、信息的交流
  • 第五节 地租、交通条件以及集群整体性的外部风险
  • 一、地租、交通条件
  • 二、整体性外部风险
  • 第六节 小结
  • 一、集群是集聚效应和分散效应的综合体
  • 二、企业进入集群的机制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集群的决策模型
  • 第一节 基本决策模型
  • 一、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集群的决策行为分析
  • 二、集群分析的起点是同质企业
  • 三、建立模型
  • 四、多企业集群
  • 五、企业的退出机制
  • 第二节 模型的扩展(一):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 一、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降低投资成本
  • 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途径
  • 三、专业化分工部门的存在促进了集群的发展
  • 第三节 模型的扩展(二):降低企业自身投资溢出率
  • 一、适当限制技术人员的流动性
  • 二、增加技术的复杂多样性和模仿难度
  • 三、建立起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保护制度
  • 第四节 模型的扩展(三):突破溢出总效应
  • 一、促成合作创新
  • 二、持续创新行为
  • 第五节 集群发展路径分析
  • 一、集群发展阶段分析
  • 二、集群成长瓶颈
  • 三、增长极效应
  • 四、集群的两面性
  • 五、集群的成长边界
  • 第四章 中关村企业进退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以中关村为例
  • 一、我国现有高科技园区属于政府主导型集群
  • 二、中关村现状
  • 第二节 中关村内企业进退状况
  • 一、区内企业的进退情况
  • 二、在互联网领域,中关村的集聚效应在下降
  • 三、中关村在其他领域里的表现
  • 第五章 促进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层次的对策
  • 第二节 园区层次的对策:加强公共投资,为高科技园区发展服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03)
    • [2].探析企业集群的公共物品之一——工人群体[J]. 企业导报 2009(04)
    • [3].企业集群形成的区位条件分析[J]. 中国酿造 2008(10)
    • [4].企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变迁路径分析[J]. 求索 2008(12)
    • [5].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及其结构分析[J]. 建材世界 2009(03)
    • [6].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分析[J]. 商业时代 2009(27)
    • [7].集群企业网络结构的个案分析与实证检验[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3)
    • [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08(05)
    • [9].企业集群成本协同层次与模式初探[J]. 江苏商论 2008(06)
    • [10].企业集群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10)
    • [11].浅议企业集群形成与演化中政府的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8)
    • [12].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集群价值网稳定性分析[J]. 价值工程 2009(07)
    • [13].比较优势、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研究[J]. 时代金融 2008(02)
    • [14].企业集群的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基于竞争资本的视角[J]. 特区经济 2008(06)
    • [15].基于博弈之上的企业集群中政府的作用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9)
    • [16].以研发联盟推动企业集群的产业升级[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02)
    • [17].企业集群内的耦合创新机制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04)
    • [18].企业集群、制造优势与成本管理[J]. 生产力研究 2009(21)
    • [19].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下企业集群的信任治理机制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0].企业集群风险分析:基于产业生态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09(02)
    • [21].企业集群的自我强化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4)
    • [22].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企业集群最适规模及控制[J]. 科研管理 2009(02)
    • [23].基于社会资本的企业集群文化培育[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4].企业集群治理的困境与模式创新[J]. 特区经济 2008(11)
    • [25].大连市水产加工企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其特征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4)
    • [26].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探讨[J]. 商业时代 2011(05)
    • [27].企业家关系网络与企业集群演化失败的互动关系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9)
    • [28].企业集群的契约治理机制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Z1)
    • [29].基于协同学的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08(02)
    • [30].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后的道德风险治理——基于无惩罚契约与惩罚契约完备两种形式[J]. 科研管理 2010(06)

    标签:;  ;  ;  ;  ;  

    从企业的进退机制看集群发展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