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鸡生长和屠体性状遗传及其联合超显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作者: 刘桂琼
导师: 王金玉,熊远著
关键词: 联合超显性,个体基因杂合度,遗传结构,生长,屠体和肉质性状
文献来源: 扬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从初生到12周龄每两周测定235只新扬州鸡的体重、胫骨长和胸骨长:在12周龄时选择220只鸡进行屠宰,测定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脚重、心重、肝重、脾重、肌胃重、腺胃重、小肠长、胸肌pH和胸肌剪切力,据这些测定性状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选择1日龄新扬州鸡195只进行屠宰,测定体重、胫长、胸骨长、心重、肝重、脾重、卵黄囊重和小肠长:对这195只1日龄雏鸡、220只12周龄雏鸡和43只成年新扬鸡公鸡的30个座位(20个微卫星座位和10个蛋白/酶座位)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初生到12周龄的生长资料模拟新扬州鸡的生长过程:用最大似然法和遗传标记方法分别估算生长、屠体和肉质性状的遗传力;根据这30个标记座位计算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杂合子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和个体基因杂合度;分析个体基因杂合度与性状的回归关系,比较分析性状在不同基因杂合度水平的差异,探讨鸡早期生长和屠体性状是否存在联合超显性,并探索个体基因杂合度是否可在育种过程中作为选择的辅助指标。研究结果如下: 一、新扬州鸡体重和体尺性状 (一)新扬州鸡12周龄平均体重1144.30g,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母鸡(1295.34vs.1024.18,p<0.01)。新扬州鸡体重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Gompertz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新扬州鸡体重生长(R~2>0.99)。公鸡体重生长拐点为8周龄,拐点体重约780g:母鸡生长拐点为7周龄,拐点体重约588g。 (二)新扬州鸡12周龄实测胫长7.88cm,公鸡胫长极显著高于母鸡(8.34vs.7.51,p<0.01)。新扬州鸡胫骨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Logistic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新扬州鸡胫骨生长(R~2>0.99)。公鸡胫骨生长拐点为4周龄,拐点胫长约4.7cm;母鸡胫骨生长拐点为3.5周龄,拐点胫长约4cm。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
1.1 显性假说
1.2 超显性假说
1.3 上位学说
1.4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
1.5 遗传振动合成学说
1.6 杂合酶协同效应
1.7 基因网络系统
1.8 遗传平衡假说
2 杂种优势预测方法
2.1 配合力测定
2.2 遗传距离法
2.3 利用同工酶酶谱或活性预测杂处优势
2.4 基因组杂合性与杂种优势
2.5 OTL法
3 联合超显性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扬州鸡生长及其遗传分析
1 前言
1.1 动物生长规律
1.2 动物生长模型
1.3 遗传力估测方法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性状
2.3 生长模型
2.4 新扬州鸡生长性状遗传力估计
2.5 新扬州鸡生长性状与其它地方鸡品种的比较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扬州鸡生长性状
3.2 新扬州鸡与我国部分地方鸡品种体重和体尺性状的比较
3.3 新扬州鸡体重和体尺遗传力估计
4 结论
4.1 新扬州鸡生长规律
4.2 新扬州鸡群体体重和体尺变异程度
4.3 新扬州鸡生长模型拟合
4.4 体重和体尺遗传力的估计
5 本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扬州鸡屠体和肉质性状及其遗传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性状
2.3 新扬州鸡屠体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2.4 部分地方鸡品种的屠体和肉质性状聚类分析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扬州鸡初生时的测定性状
3.2 新扬州鸡12周龄屠体和肉质性状
3.3 新扬州鸡体重体尺与屠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
3.4 新扬州鸡与我国部分鸡品种的比较
3.5 新扬州鸡屠体和肉质性状遗传力估计
4 讨论
4.1 新扬州鸡屠体和肉质性状
4.2 新扬州鸡早期生长与屠体和肉质性状的关系
4.3 屠体和肉质性状的遗传力
5 本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扬州鸡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座位
2.3 蛋白/酶多态检测方法
2.4 微卫星多态检测方法
2.5 微卫星等位基因克隆测序
2.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酶多态座位检测结果
3.2 微卫星座位检测结果
3.3 基因频率可靠性估计
3.4 蛋白/酶座位多态信息
3.5 新扬州鸡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
3.6 各基因座位杂合子频率分布不平衡性
4 讨论
4.1 各蛋白/酶座位的群体遗传特性
4.2 各微卫星座位的群体遗传特性分析
4.3 杂合子分布不平衡性
5 本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扬州鸡生长和体尺性状的联合超显性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性状
2.3 蛋白多态性和微卫星多态性检测
2.4 各基因座杂合子和纯合子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2.5 生长性状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2.6 个体基因杂合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3 结果
3.1 杂合子和纯合子间性状的差异
3.2 个体基因杂合度与群体基因杂合度的关系
3.3 体重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3.4 胫长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3.5 胸骨长的联合超显性
3.6 遗传力对性状与基因杂合度回归关系的影响
3.7 性状在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间的差异
4 讨论
4.1 生长性状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4.2 影响生长性状联合超显性因素的分析
4.3 最适个体基因杂合度的确定
5 本章结论
5.1 胸骨生长表现显著的联合超显性
5.2 不能肯定胫骨生长表现显著的联合超显性
5.3 体重生长性状不存在显著的联合超显性
5.4 个体基因杂合度可为个体选择提供辅助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扬州鸡屠体和肉质性状的联合超显性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性状
2.3 蛋白多态和微卫星多态检测
2.4 各基因座杂合子和纯合子间屠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
2.5 联合超显性分析
2.6 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间屠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
3 结果
3.1 杂合子和纯合子间屠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
3.2 初生时屠体性状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3.3 屠体和肉质性状的联合超显性分析
3.4 遗传力对性状与基因杂合度回归关系的影响
3.5 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间屠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
4 讨论
4.1 屠体和肉质性状联合超显性分析
4.2 影响屠体和肉质性状联合超显性的原因分析
4.3 最适个体基因杂合度的确定
5 本章结论
5.1 心脏重和肝脏重表现出显著的联合超显性
5.2 不能肯定10个屠体性状是否存在显著的联合超显性
主要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单碱基突变对该基因转录、表达以及对生长、屠体性状的影响[D]. 颜炳学.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鸭脂肪组织EST鉴定、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检测及其与肉鸭脂肪、屠体和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 杨永平.华中农业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鸡生长轴基因的SNPs分析及cGHR基因第八、九内含子的克隆测序研究[D]. 欧阳建华.湖南农业大学2004
- [2].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D]. 吴信生.扬州大学2004
- [3].鸡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D]. 王慧.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固始鸡与肉鸡、蛋鸡肉质、生长、代谢及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D]. 王志祥.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鸡肉IMP含量相关候选基因SNP筛查及其用于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研究[D]. 季从亮.扬州大学2005
- [6].鸡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网络分析[D]. 李慧锋.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单碱基突变对该基因转录、表达以及对生长、屠体性状的影响[D]. 颜炳学.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鸡PRL、PRLR和POU1F1基因变异对繁殖及POU1F1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D]. 姜润深.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藏鸡资源群体的建立及其低氧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存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10].优质鸡肌内脂肪代谢调控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D]. 杨烨.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