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平康涛周建唐灵通王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3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59-02
【摘要】CM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早期发现同早期治疗一样非常重要。我院2010年2月收治C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疟疾传染病血小板肾衰竭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杨某,男,29岁,农民工,已婚,住院号JZ694。因发热伴头昏痛不适5天,意识障碍1天于2010年2月17日上午10时入我院。
患者入院时查体:T38℃、P118次/分、R22次/分、BP14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力体型,急性病容,平车入病房,被动体位,昏迷不醒,皮肤粘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皮疹,无肝掌及蜘蛛痣。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剑下肋下未触及肝、脾,心肺、脊柱、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体征未引出。
1.2入院诊断
1.2.1恶性疟疾脑型依据:(1)年轻人,农民工,曾去缅甸打工2个月,未打预防针或吃预防药,且患者近期无输血史;(2)入院前出现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5天,体温39℃-40.5℃,意识障碍1天,入院时已经昏迷;(3)患者发热时抽血,涂片,显微镜下查见疟原虫;(4)血象高WBC12.50×109/L,中性粒细胞高GRI75.40%。
1.2.2急性肾功能衰竭依据:(1)尿量进行性减少,1570ml/24h、270ml/24h、220ml/24h、20ml/16h;(2)Cr值、BUN48小时内急剧升高,入院当天急查生化全套结果示Cr65.70umol/L,BUN10.83umol/L,入院第三天查生化全套结果示Cr569.80umol/L,BUN35.19umol/L。
1.2.3血小板减少依据:入院及查血分析结果示PLT9.00×109/L。
1.3治疗
①入院积极抢救治疗,输氧、补液、补充能量;②抗疟疾治疗:卫生部重型疟疾治疗推荐方案[1]基础上改良方案:第一天肌注蒿甲醚240mg,第二、三天肌注蒿甲醚160mg;第四、五、六、七、八天肌注蒿甲醚80mg;③人工肝抢救治疗(血浆灌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即CVVH);④改善微循环:每日静脉注入6%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⑤维持电解质平衡:5%碳酸氢钠300ml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⑥预防性感染:头孢塞肟3.0mg,bid;⑦其它:补液、营养支持、尿管导尿等。
1.4治疗结果
使用蒿甲醚第一天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神志清楚,意识中度障碍,运算能力中等,有轻度烦躁;使用蒿甲醚第二天神志清楚,意识轻度障碍,无烦躁,但导尿尿量较入院少;入院第三天患者未再出现高热寒战,体温降至正常,导尿袋内发现酱油色尿,急查小便分析:红细胞:187.20/UL,隐血:3+,蛋白质:1+,尿胆原:1+,肾功:CR569.8mmol/L,BUN35.19mmol/L,血分析:GR1:77.24%,HGB:70.0g/L,RBC:2.61/UL,PLT:26.010E9/L,急查血分析:GR1:73.7%,HGB:67g/L,RBC:2.22/UI,PLT:13.0109E/L;使用蒿甲醚第三、四、五天患者神志清楚,意识轻度障碍,几乎无尿。入院第三、四天分别各行一次人工肝抢救治疗,患者神志清楚,意识无障碍,无烦躁,入院第五天转上级医院治疗。
1.5出院诊断
①恶性疟疾脑型;②急性溶血型尿毒综合征;③急性肾功能衰竭;④血小板减少;⑤继发性溶血性贫血(中度+);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⑦肺部感染。
2讨论
疟疾病人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疟原虫的种类密切相关[2]。恶性疟原虫能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可使20%以上的外周血红细胞受感染,且其在红细胞内的繁殖周期较短,因此贫血和其他临床表现都较严重。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时,可使受感染的红细胞体积增大成为球形,胞膜出现微孔,彼此较易黏附成团,并较易黏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变窄和堵塞,使相应部位的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缺氧而引起变性、坏死的病理改变。若此种病理改变发生于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则可引起相应的严重临床表现,如脑型疟疾。恶性疟疾病人于短期内发生大量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破坏,可诱发血红蛋白尿,发生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
在疟疾防治方面,我国合成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酯、蒿甲醚,以及咯萘啶是治疗CM最理想的一类药物。青蒿素类药以快速、安全、高效、无抗药性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其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以为青蒿素类药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疟药使用原则和药方案(修订稿),2009.6.25.
[2]传染病学第7版270-27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