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及电针对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除假手术组12只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和电针组12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和双侧“肾俞”,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治疗。用Morris水迷宫观测治疗30天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观测P53、Noxa、Caspase-3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P53、Noxa、Caspase-3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空间构相能力减退(P<0.01);Noxa的表达与P53和Caspase-3呈正相关(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P53、Noxa、Caspase-3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空间构相能力减退(P<0.01)。结论:1、海马CA1区P53、Noxa、Caspase-3的表达升高与VD发生密切相关。2、本实验首次证明了Noxa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在V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p53依赖方式的Noxa激活是慢性低灌注引起缺血缺氧导致Noxa激活的一种方式,Caspase-3在Noxa调节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起重要作用。3、电针治疗VD大鼠的“百会”、“大椎”和双侧“肾俞”穴,明显改善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4、电针治疗改善了VD大鼠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状况,与电针治疗降低海马CA1区p53、Noxa、Caspase-3的表达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抑制Noxa调节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