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2O3/Cu复合材料耐电击穿性能的研究

Al2O3/Cu复合材料耐电击穿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Al2O3/Cu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氧化铝颗粒方式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探讨了氧化物第二相粒子的尺寸、数量和分布对电弧运动特性的作用,揭示了显微组织对Al2O3/Cu复合材料耐电弧烧蚀的影响机理。经过对比研究了显微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材料在真空高电压中的电击穿现象,明确了阴极斑点运动特征和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耐电压强度及截流值等电学性能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得到以下结论:Al2O3粒子越小,材料的硬度越大,而电导率略有下降。粒子含量越高,材料的硬度陡升而电导率陡降。随着粒子的分布均匀性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和电导率都一定的提高。随着球磨时间的提高,材料的均匀性有所改善,但时间过长,纳米级粒子又会出现团聚和分布不均匀的现象。随着Al2O3粒径的减小,材料的耐电压强度明显增大,电弧寿命延长,截流值减小;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大,耐电压强度先升有降,而电弧寿命先延长后缩短,截流值一直减小;随着粒子分布均匀性的提高,材料的耐电压击穿性能得到改善。从烧蚀的表现来看,材料的烧蚀程度是和粒子的大小、浓度和分布均匀性有很大关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粒子越小,分布越均匀,烧蚀程度越轻,烧蚀面积增大,蚀坑明显变浅;但含量过高,粒子间距过小,会引起集中烧蚀,烧蚀面积较小且蚀坑较深。根据电弧产生机理和运动行为的理论,认为电弧的能量、运动方式和表面微区熔体的性质是影响烧蚀的主要因素。当电弧可以在多个微区同时产生时,电弧可以快速运动,从中心向外铺展。如果各“优先击穿微区”间距过大,电弧会滞留,过小会汇聚成单根高能量的电弧,从而产生集中烧蚀。从表面熔体性质的角度来看,增大熔体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烧蚀程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触头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研究现状
  • 1.1.2 氧化物/金属体系触头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研究现状
  • 1.2 真空电击穿、真空电弧和真空电弧烧蚀
  • 1.2.1 真空击穿
  • 1.2.2 真空电弧
  • 1.2.3 真空电弧烧蚀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2.1 材料的制备
  • 2.1.1 原料的选择
  • 2.1.2 工艺流程
  • 2.2 材料制备中的工艺问题
  • 2.2.1 氧化铝粉末的预处理
  • 2.2.2 氧化铝粒子的形貌观察
  • 2.2.3 氧化铝颗粒在铜基体的分散
  • 2.2.4 材料的致密性问题
  • 2.3 金相试样的制备
  • 2.4 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 2.4.1 硬度测试
  • 2.4.2 电导率测试
  • 2.4.3 致密度测试
  • 2.5 真空击穿试验
  • 2.5.1 实验电路和测量方法
  • 2.5.2 耐电压强度的测量
  • 2.5.3 截流值和电弧寿命的测量
  • 2.6 主要实验设备
  • 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3 氧化铝粒子大小对Al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
  • 3.1 试样制备
  • 3.2 金相组织观察
  • 3.3 物理性能
  • 3.4 真空电击穿试验结果及分析
  • 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烧蚀行为的特点'>3.4.1 Al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弧烧蚀行为的特点
  • 3.4.3 100次真空电击穿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主要结论
  • 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4 氧化铝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
  • 4.1 试样制备
  • 4.2 金相组织观察
  • 4.3 物理性能
  • 4.4 真空击穿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1 氧化铝的含量对材料的耐电压强度、截流值和电弧寿命的影响
  • 2O3/Cu复合材料电弧烧蚀的影响'>4.4.2 增强粒子的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电弧烧蚀的影响
  • 4.5 本章主要结论
  • 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5 氧化铝的分布对Al2O3/Cu复合材料的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
  • 5.1 试样制备
  • 5.2 金相组织观察及均匀性分析
  • 5.2.1 金相组织分析
  • 5.2.2 均匀性的定量分析
  • 2O3/Cu均匀性计算及分析'>5.2.3 Al2O3/Cu均匀性计算及分析
  • 5.4 真空击穿试验结果及分析
  • 5.4.1 增强粒子的分布对材料的耐电压强度、截流值和电弧寿命的影响
  • 2O3/Cu复合材料电弧烧蚀的影响'>5.4.2 增强粒子的分布均匀性对Al2O3/Cu复合材料电弧烧蚀的影响
  • 5.5 本章主要结论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压器油-纸绝缘结构的电击穿弱点试验[J]. 广东电力 2011(02)
    • [2].真空间隙的电击穿分析[J]. 电气开关 2012(06)
    • [3].肝脏不可复性电击穿:对比增强反转恢复MRI鉴别可恢复性电击穿半影与不可恢复性电击穿消融区的方法[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02)
    • [4].35kV线路绝缘子雷电击穿故障分析及对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3(16)
    • [5].《为什么雷声响的时间比较长?》等八则[J]. 初中生之友 2020(Z1)
    • [6].非均相沉淀法制备PLZT富锆陶瓷及其电击穿性能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癌症治疗新进展:不可逆性电击穿脉冲疗法[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02)
    • [8].微弧氧化机理及电击穿模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9].不同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真空电击穿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8(08)
    • [10].脉冲电场不可逆性电击穿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1(03)
    • [11].浅议GIS耐压设备试验中放电击穿保护措施[J]. 低碳世界 2016(29)
    • [12].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治疗兔肝脏肿瘤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3].电力机车高压电缆柔性终端放电击穿故障分析[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7(06)
    • [14].钛金属表面微弧氧化的电击穿行为[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15].聚酰亚胺薄膜旋涂工艺及其抗电击穿性能[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9(04)
    • [16].不爱[J]. 中国诗歌 2011(06)
    • [17].基于多物理场分析的电机轴承放电击穿[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20)
    • [18].陡脉冲不可逆电击穿技术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 2012(36)
    • [19].陡脉冲致肿瘤不可逆性电击穿的场强阈值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08(10)
    • [20].纳米SiO_2/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陷阱特性与电击穿机制[J]. 复合材料学报 2019(04)
    • [21].上期想想看答案[J]. 电世界 2011(06)
    • [22].高压短脉冲作用下岩石击穿特性的实验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12(07)
    • [23].等离子体电脉冲钻井破岩机理的电击穿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J]. 石油学报 2020(09)
    • [24].感应加热炉炉膛钢套频繁电击穿故障及对策[J]. 电世界 2008(02)
    • [25].同轴电极固液界面放电的碎石模式[J]. 高电压技术 2016(12)
    • [26].论配电网设备绝缘电击穿与保护[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32)
    • [27].鸟儿愿为一朵云[J]. 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 2008(01)
    • [28].高效细胞电融合芯片中的电场分析[J]. 分析化学 2008(05)
    • [29].GaAs光导开关损伤机理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30].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处理及改进[J]. 科技资讯 2015(26)

    标签:;  ;  ;  ;  

    Al2O3/Cu复合材料耐电击穿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