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研究

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研究

论文摘要

相对一般结构而言,高耸工程结构的基础设计更为复杂,其力学耐久性研究和病害诊断也更显困难。基础刚度或基础的承载能力是高耸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病害诊断的主要目的。为了了解基础结构的技术状态及变化,识别它的基础刚度就显得极为重要。长期以来,在基础的结构动力设计和特性分析中,主要采用土力学近似方法,这些近似方法所采用的土力学统计参数会随时间和各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而改变,分布复杂且检测困难。随着结构动态试验分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结构病害诊断的振动与冲击试验方法。本文对高耸工程结构的复合振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相结合,推导出了高耸工程结构自振基频的近似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复原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其中惯性元为结构自身分布质量和顶端附加质量,复原元为基础的变形,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分析了附加质量、变截面系数和弹性约束等因素对结构基频的影响。根据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研究了在只测结构基频的情况下初步估计基础约束刚度最小值的方法,以及平动刚度和转动刚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的配重特征值法。该方法利用结构固有频率和基础约束刚度的关系,通过改变结构顶端的附加质量,测量环境激励下系统固有频率的变化来识别基础约束刚度,并用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的方法适用于识别包括高层建筑、桥墩和各种高耸建筑物的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以及地基土和地下隐蔽结构刚度的情况。最后,为了使该方法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还研究了以高耸工程结构为背景的虚拟检测技术及系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的意义
  • 1.1.2 环境振动识别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
  • 1.2.2 结构动力特性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主要创造性工作
  • 第二章 Rayleigh 基本原理及频率合成法
  • 2.1 Rayleigh 法
  • 2.1.1 Rayleigh 基本原理
  • 2.1.2 几种常用结构元件的振动能量
  • 2.2 频率合成法
  • 2.2.1 Southwell 位能合成法
  • 2.2.2 Southwell 质量合成法
  • 2.2.3 串联结合形合成法
  • 2.2.4 组合合成法
  • 2.3 高耸工程结构振动基础
  • 2.3.1 悬臂梁的弯曲振动
  • 2.3.2 变截面系数的影响
  • 2.3.3 附加质量的影响
  • 2.3.4 弹性支撑的影响
  • 2.3.5 高耸工程结构基频的近似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研究
  • 3.1 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
  • 3.2 变截面系数的影响
  • 3.2.1 线性变截面
  • 3.2.2 非线性变截面
  • 3.3 近似算法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 3.4 小结
  • 第四章 受桥梁约束的桥墩复合振动研究
  • 4.1 梁部结构弹性约束对桥墩振动的影响
  • 4.2 受桥梁约束的桥墩复合振动基频计算方法
  • 4.3 挠度函数的选取对桥墩复合振动基频的影响
  • 4.4 桥梁约束刚度对桥墩复合振动基频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
  • 5.1 地基弹性抗力对结构振动的影响
  • 5.1.1 基础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影响
  • 5.1.2 基底土的旋转抗力影响
  • 5.1.3 基础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和旋转抗力的联合影响
  • 0 的确定'>5.1.4 C 和C0的确定
  • 5.2 基础约束刚度预估方法
  • 5.2.1 由固有频率估计基础约束刚度
  • 5.2.2 算例分析
  • 5.3 识别基础约束刚度的配重特征值法
  • 5.3.1 无载特征值试验
  • 5.3.2 加载特征值试验
  • 5.3.3 求解特征值
  • 5.4 模型试验
  • 5.4.1 配重法求等截面梁的基础约束刚度
  • 5.4.2 配重法求变截面梁的基础约束刚度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础约束刚度的动态测试技术
  • 6.1 桥墩动力试验
  • 6.1.1 试验种类
  • 6.1.2 桥墩自振特性
  • 6.2 高耸工程结构固有频率的环境振动识别
  • 6.2.1 脉动法及其统计特性
  • 6.2.2 环境振动识别方法
  • 6.2.3 高耸结构动力测试实例
  • 6.3 随机实验数据处理
  • 6.3.1 数据预处理
  • 6.3.2 平稳性检验
  • 6.4 虚拟检测系统及技术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工程结构中的“代换”问题[J]. 江苏建筑 2019(05)
    • [2].两种建筑用重型无胶木基工程结构材介绍[J]. 国际木业 2020(05)
    • [3].《工程结构自主试验》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7)
    • [4].节约型工程结构建设在衡水经济发展中的构思[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7)
    • [5].全国工程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通知[J]. 钢结构 2009(08)
    • [6].城建工程结构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运用[J]. 河南科技 2020(08)
    • [7].火灾下工程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与设计方法探讨[J]. 灾害学 2010(01)
    • [8].工程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8(01)
    • [9].浅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6)
    • [10].浅谈矿区工程结构裂缝及防治原理[J]. 科技信息 2011(29)
    • [11].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9)
    • [12].研究生教育课程《工程结构反分析理论》的教学实践及体会[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6)
    • [13].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J]. 四川水泥 2019(09)
    • [14].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工程结构》课程为例[J]. 北极光 2019(10)
    • [15].大型工程结构失稳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及预防措施[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16].全国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交流会于8月3~4日在青岛成功召开[J]. 建筑结构 2017(18)
    • [17].工程结构可更换的设计思想和实现途径[J]. 低温建筑技术 2015(09)
    • [18].工程结构实践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7)
    • [19].浅谈工程结构质量控制记录[J]. 中国建设信息 2008(08)
    • [20].工程结构加固“2125”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07)
    • [21].光纤陀螺技术用于工程结构形变测量的方法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1)
    • [22].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03)
    • [23].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绿色指标体系构建[J].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3)
    • [24].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S1)
    • [25].工程结构概率设计的伦理思考——以昆明部分城市基础工程建设的教训为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6].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渗透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52)
    • [27].基于变形失调原理的工程结构裂缝分析与防治[J]. 电子测试 2013(06)
    • [28].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2(03)
    • [29].《工程结构》课程在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6)
    • [30].嘉定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结构设计综述[J]. 江西建材 2017(21)

    标签:;  ;  ;  ;  ;  ;  ;  

    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