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 赵本涛
导师: 叶庆丰
关键词: 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制度,整合中西文化,中国特色,现代政治文明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为什么会实行以普选、议会、分权、法治为特征的民主制度?而中国几千年来专制制度为什么会如此根深蒂固?现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什么会与西方民主制度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诚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政治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决定的。但是,象英国的议会制度,早在 13 世纪的封建社会中就存在了。因此,除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必定还有一些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这些别的因素里,文化的因素无疑是影响政治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是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了“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这一题目作为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由一个导论和五章组成。导论、第一、二章是论文的铺垫,第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第五章是论文的落脚点。导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的办法。第一章通过分析文化界定的必要性与困难,叙述了文化一词在中国词语中的演化历程,界定了什么是中国文化和什么是西方文化,并对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涵义、内容、功能以及政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介绍中国文化的起源和中国原始文化,接着从殷商西周开始叙述由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化,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确立,经过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完成大统一,然后经过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中国传统文化完结,到五四运动中国新文化时期的到来。其次是分析西方文化的成因和起源,把西方文化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叙述,即西方古典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近代启蒙时期文化、现代人文主义文化、现代科学主义文化。第三章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变迁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分期问题,概括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三大特征: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并从中国文化的地理物质基础入手,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最后讨论中国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影响的几点启示。第四章主要论述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强调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中国人被迫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以此为开端,外国的政治制度等被部分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有主张用西方民主改造中国、呼吁仿效西方共和制度的,有主张撷取西方议会民主“之义”要求在中国设立议院的,有强调学习西方文官制度,进行官制改革的。新文化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条主线,中国的政治发展从此焕然一新。第五章是本篇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整合中西文化,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论文着重分析整合中西文化的目的、原则和要求,论述了改革现行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特征、发展进程、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提出了整合中西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思路,强调建立现代政治制度、铸造现代中华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论文提出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影响的命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在这个方面作过系统阐述,笔者开此先河。中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虽然两者之间有交流,但仍然保持着很多自己所固有的民族文化特点,所以,分析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可以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政治制度影响的不同,既有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又有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因素的作用,从中可以反映中西文化历史制度方面相互关系。 (二)系统分析了地理环境在文化与政治制度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各种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时空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使得文化和政治制度呈现出两个重要特性,即地域性与时代性。人类的出现首先是分地域的,而且各个人群初期相互隔绝,因此各个人群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所以文化和政治制度一产生便带有鲜明的地域性。长期存在的地域性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国民性文化,孕育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不易变更,反过来就形成制度文化。虽然在长期的交往中各种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在缩小,但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地域性界限至今一直是明显存在着,并占主导地位。 (三)提出整合中西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思路。传统文化凝聚的民族精神渗入民族成员的心理深处,积淀为遗传基因,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为规范与思想意识中。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固然是艰难曲折的,但相对于精神文化的转变则又简单容易得多。精神文化转变的逻辑结果必然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文化的更新创造只有在主体通过汲取新的营养来逐渐丰富进而改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论文的写作手法及写作思路
三、论文的创新点及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一章 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一节 文化概述
一、文化界定的由来
二、文化界定的困难
三、文化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一、中国文化
二、西方文化
第三节 政治制度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和内容
三、政治制度的功能作用
四、政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异同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
一、中国文化的起源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西方文化的发展轨迹
一、西方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二、西方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异同比较
一、中西文化的几种看法
二、中西文化相似与差异
三、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四、东西传统文化的贡献
第三章 中国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迁
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分期问题
第二节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之一:君主专制主义
二、特征之二:中央集权制
三、特征之三:官僚政治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物质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和作用
三、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及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影响的几点启示
一、启示一:传统政治制度的维系和完善得益于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二、启示二:伦理型文化是导致长期“人治”的重要原因
三、启示三:在传统中寻求制度的更新和完善
第四章 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
一、洪仁玕、容闳主张用西方民主政治改造中国
二、出国使臣呼吁仿效西方民主政治
三、洋务派官僚主张撷取西方议院民主“之义”
四、康有为、梁启超等要求设立议院,变革政制
第二节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一、戊戌变法
二、清末新政
三、清末新政评价
第三节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一、西方社会的“共和主义”传统
二、孙中山的共和思想
三、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实践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实践
第五章 整合中西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节 整合中西文化
一、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性
二、整合中西文化的原则
三、整合中西文化与执政思维的转变
第二节 传统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合理因素
二、中国治乱循环的历史及其根源
三、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方式及其启示
四、改革政治体制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五、建立现代政治制度,铸造现代中华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标签: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历史传统论文; 政治制度论文; 整合中西文化论文; 中国特色论文; 现代政治文明论文;